TSER、MSI在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临床意义的研究

TSER、MSI在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临床意义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5-Fu/LV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临床上仍然有一部分病人对5-Fu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导致疾病的复发或进展。因此寻找这部分患者耐药的分子机制以及预后相关标志物显得至关重要。胸苷酸合成酶(TS)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dTMP)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在细胞周期G1期末至S期早期中起关键作用,也是抗肿瘤药物5-Fu的主要作用靶点。它的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18p11.32),,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位于ATG起始密码子上游160-180bp,转录的活性受非翻译区(如:增强子、启动子等)的调控。现己发现,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增强子(thymidine synthase gene enhancer region, TSER)位于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约400bp,其存在一个28bp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影响着TS基因的转录、TSmRNA的稳定及翻译效率。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TS表达水平的增高会导致细胞对5-Fu的敏感性降低,TS活性水平越高,对5-Fu越不敏感。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指DNA基因组中小于10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STR),它遍布于人类基因组的重复序列,一般为2-6个碱基重复,如(CA)n、(GT)n、(CAG)n等,尤以(CA)n重复序列最为常见。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是指由于复制差错引起的DNA简单重复序列的扩增或丢失,表现为肿瘤组织与其相对应的非肿瘤组织DNA结构性等位基因的大小发生改变。它首先在遗传性非多发性息肉性结肠癌中观察到,以后相继在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发现MSI。MSI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尤其是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的发生密切相关。HNPCC约占结直肠癌病例的5%-15%,其MSI发生率相当高,约为70.00%-90.00%,而散发性结直肠癌MSI发生率相对较低,约10.00%-15.00%。有研究表明,MSI阳性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有关,阳性患者预后好于阴性者。本实验通过研究TSER多态性和MSI与R0切除术后行5-Fu/LV方案化疗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1-2004.12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并于术后1月内开始接受5-Fu/LV为基础方案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石蜡组织标本。对石蜡组织标本行常规切片(3-5um),采用微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获得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DNA,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法检测目的基因片段长度。根据TSER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2R/2R和2R/3R.3R/3R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方面的差异;根据MSI结果,将患者分为MSS和MSI-L、MSI-H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上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以a=0.05做为检验水准。采用χ2检验和Kaplan-Merie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Log-Rank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分析TSER、MSI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TSER、MSI的分布76例标本,肿瘤组织TSER有两种基因型,其中2R/2R 30例,3R/3R 46例;其相对应的正常组织TSER也有两种基因型,其中2R/2R 57例,3R/3R 19例。MS多态性中,MSI-H30例,MSI-L28例,MSS 18例。其中,D2S123位点阳性占19.73%(15/76),D5S346阳性占21.05%(16/76),D17S250阳性占17.11%(13/76),BAT25阳性占35.53%(27/76),BAT26阳性占46.05%(35/76)。2.TSER、MS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TSER多态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MSI多态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与肿瘤的部位及分期有关。3. TSER、MSI与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不同TSER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微卫星状态的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临床特征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期(P=0.019)、病理受检淋巴结数目(P=0.037)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P=0.020)为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本研究发现TSER存在2R/2R、3R/3R两种基因型的多态性。2本研究显示不同TSER基因型和MSI状态的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生存期存在差异,但统计学上无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的结果显示TSER、MSI尚不能作为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预后的预测指标。3肿瘤病理分期、病理检测淋巴结数目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索引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综述1 结直肠恶性肿瘤TS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5-FU疗效及患者预后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意义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患者随访调查
  • 随访表格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癌结节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复方斑蝥胶囊预防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01)
    • [3].术后早期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 2018(14)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S2)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11)
    • [6].淋巴结转移度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J]. 人人健康 2016(23)
    • [7].淋巴结转移度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影响的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0(04)
    • [8].加速康复外科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3)
    • [9].术后早期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04)
    • [10].Ⅲ期结直肠癌规范化辅助治疗疗效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11)
    • [11].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 2013(01)
    • [12].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19)
    • [13].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起始化疗的最适时间点荟萃分析[J]. 临床荟萃 2018(04)
    • [14].不同部位Ⅲ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及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J]. 浙江医学 2016(09)
    • [15].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10)
    • [16].评价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率比值作为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指标的价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10)
    • [17].淋巴结转移率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04)
    • [18].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 2011(13)
    • [19].肿瘤大小分类对0~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7(19)
    • [20].中国Ⅱ、Ⅲ期结直肠癌县域医师诊疗指南-内科部分(2019版草案)[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04)
    • [21].Ⅰ~Ⅲ期结直肠癌中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10)
    • [22].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胸腹盆CT随访的临床意义[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06)
    • [23].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改良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辅助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5)
    • [24].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长期生存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4)
    • [25].老年高危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受益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4)
    • [26].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整体生存率的Meta分析[J]. 肿瘤药学 2019(02)
    • [27].Ⅲ期结直肠癌中NLRC3与预后和肿瘤免疫的关系[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28].腹腔镜手术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0)
    • [29].Ⅲ期结直肠癌一线辅助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评价[J]. 中国药业 2018(16)
    • [30].TNM 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09)

    标签:;  ;  ;  

    TSER、MSI在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临床意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