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十年代历史小说中的士人形象

论三十年代历史小说中的士人形象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很多秉持不同创作理念的作家都投身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并对古代士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他们借用历史小说的形式以现代人的身份对其所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重新审视与言说,在与现实进行比照的过程中,自觉梳理了古代“士人”和当下的知识分子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与道德传承关系。在三十年代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中,现代知识分子参与现实政治的热望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精神形成了历史性的对接。本文第一章分析了三十年代历史小说中出现的四种士人类型,即:儒道圣贤、文臣策士、身罹国难的志士仁人以及来自民间的士人。作家们不仅从普通人的性格视角出发揭露其固有的人性弱点,还热情地赞扬了士人群体对于自身独立价值的珍视,歌颂了他们在艰难的历史境遇中所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个人操守。这种对历史的追忆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图重整自身价值的宏愿。第二章从现实角度分析了三十年代的历史情境,说明了士人形象出现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作家们面对艰难的言说语境和统治者严密的“文化围剿”,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借以抒发自我情感的介质,以弥补因“失语”而造成的表达缺失。他们从古代士人的身上重新发掘出怀抱天下、忧国忧民的历史传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中国古代士人与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得当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逻辑上的政治想象。第三章分析了士人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作家们秉承历史小说讽喻世态的传统,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方法改造了历史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固有依赖。同时也通过转变转变叙述角度、运用反讽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但作家们也发觉,在历史小说这种特定题材表达的限制下,现代性精神的传达和运作空间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无法完全突破即有人物的历史局限来畅所欲言。在试图突破这种限制的时候,作家们以失掉审美意义为代价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向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三十年代历史小说中的士人类型
  • 1.1 阐释与颠覆中的儒道圣贤
  • 1.2 权谋漩涡中的文臣策士
  • 1.3 身罹国难的志士与佞臣
  • 1.4 来自民间的士人群体
  • 第二章 镜像与现实:士人身份的重新确认
  • 2.1 历史、现实与自我
  • 2.2 消失与重现的士人
  • 第三章 士人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
  • 3.1 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
  • 3.2 结构形式与语言风格
  • 结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古代士人的饮食养生观[J]. 烹调知识 2018(08)
    • [2].为了什么而前进[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6(12)
    • [3].论中国古代士人“清”之廉政文化品格——以江西古代士人为中心[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 [4].我国古代士人的饮食养生观[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05)
    • [5].谈中国古代士人对科举制的态度[J]. 群文天地 2012(06)
    • [6].略论道教的创建与古代士人[J]. 宗教学研究 2011(04)
    • [7].垂钓隐喻与古代士人文化精神[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8].中國古代士人與商業出版關係研究述評[J]. 汉籍与汉学 2018(01)
    • [9].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J]. 道德与文明 2013(05)
    • [10].古代士人的精神传统[J]. 人民论坛 2008(05)
    • [11].古代士人的精神传统[J]. 国学 2010(09)
    • [12].“投壶”与古代士人的礼乐文化精神[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3].死亡与古代士人的道德人格——以明清小说中的死亡描写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07)
    • [14].士人的优雅及当代更高形态的复归[J].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2(00)
    • [15].士人的优雅及其当代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5)
    • [16].论隐士与中国隐逸文化[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6)
    • [17].才子袁枚缘何富得流油[J]. 意林 2011(20)
    • [18].漫话清供与清供图[J]. 山东艺术 2019(01)
    • [19].不羁的青春[J]. 中国校园文学 2009(09)
    • [20].从明清四大名著看中国古代士人的命运走向[J]. 语文学刊 2008(09)
    • [21].中国古代士人失意后的归处[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01)
    • [22].论中国古代士人的救世情结[J]. 南方论丛 2017(01)
    • [23].中国古代士人的“琴结”[J]. 黄河之声 2009(08)
    • [24].中国古代士人的归田情结[J]. 寻根 2014(02)
    • [25].古代士人从医原因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
    • [26].中国古代士人“仕隐”情结的矛盾心理探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27].乐道:成就名师的精神特质——读宋运来博文有感[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2(03)
    • [28].江湖[J]. 国学 2008(02)
    • [29].为返乡退休官员叫好[J]. 小康 2016(07)
    • [30].戴名世八股文写作的心路历程[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标签:;  ;  ;  ;  ;  ;  

    论三十年代历史小说中的士人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