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机动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试论机动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汽车社会的来临,多发和高发的交通事故已成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威胁。交通事故成因复杂,其归责原则和责任主体等许多问题历来多存有争议,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一世界性难题,实是至关重要。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是解决交通事故的基本方式,是侵权行为法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原因,至今以来我国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统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也不齐全。故此,学界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划分等问题认识不尽一致,导致在实务操作层面也存有很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我们国家从法律层面规治交通事故,完善相关侵权责任制度的一个具体办法,颁布后即引起司法各界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议。故笔者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历史渊源、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等问题作一些理论和系统性的归纳。文章还从一个司法参与和实践者的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目前争议较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如何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问题,笔者也从分析道路交通参与与各方的注意义务的角度,提出了按照各方注意义务的违反程度,运用过失相抵的方法来划分各自的责任份额的观点。文章从分析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和特点开始,重点对该责任形式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阐述。就归责原则来看,通过考察域外立法可知,由过错责任原则向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演变是一种趋势。综合三种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切合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特点,也最有利于维护相关受害人的利益。我国对此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最后实际采用了“二元化”的方法,在对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间的交通事故则采用了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这其实是借鉴域外立法和依据我国社会本身的现实状况,而得出的一个折中方法。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侵权一方须为机动车、须发生交通事故、受害人须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受有损害和损害与机动车交通事故间须有因果关系等四个方面。文中还尝试运用历史查考的方法对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来源和发展进行了追踪。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德、日、英、美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现有的相关制度或规定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采用“二元制”归责原则的状况认为值得商榷,责任主体和责任确定欠明确,制度设计过于简单、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目前的规定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矛盾等。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和渊源
  • 第一节 机动车损害赔偿制度的演变
  • 第二节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要点和法律属性
  • 一、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要点
  • 二、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属性
  • 第三节 本文的讨论内容和范围
  • 第二章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一节 三种归责原则之比较
  • 一、过错责任原则
  • 二、过错推定原则
  •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 四、三种归责原则之区别
  • 第二节 比较法上的研究
  • 一、英美法系国家之查考
  • 二、大陆法系国家之查考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
  • 第三节 我国对机动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 一、我国归责原则之变化
  • 二、我国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
  • 三、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及其相应的问题
  • 第三章 过失相抵原则在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运用
  • 第一节 过失相抵的概念和适用要求
  • 第二节 过失的认定与交通参与者的注意义务
  • 一、机动车的注意义务
  • 二、非机动车方的注意义务
  • 三、行人的注意义务
  • 第三节 过失相抵原则的具体运用
  • 一、进行过失或原因力比较
  • 二、确定事故各方的各自具有的过失情况
  • 三、依优者危险负担和路权理念进行比较
  • 四、世界各国家的相关做法及经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有毒物质侵权潜在损害赔偿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我国核损害赔偿立法的完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生态破坏的损害赔偿初探[J]. 山西农经 2017(12)
    • [4].商业诋毁损害赔偿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24)
    • [5].论刑事损害赔偿对定罪量刑的影响[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5(04)
    • [6].丈夫有婚外情导致离婚,我的损害赔偿请求为何法院不支持[J]. 伴侣 2017(02)
    • [7].商誉损害赔偿的民法典路径[J]. 法治论坛 2017(01)
    • [8].操纵证券市场的不法所得与损害赔偿计算[J]. 证券法律评论 2017(00)
    • [9].证券投资者保护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香港市场经验为借[J]. 证券法律评论 2017(00)
    • [10].英美合同法上的获益交出请求权研究[J]. 贸大法律评论 2016(00)
    • [11].由老虎伤人引发的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J]. 青春岁月 2017(11)
    • [12].快递损害赔偿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11)
    • [13].违反选择法院协议的损害赔偿救济——以欧盟布鲁塞尔体系为视角[J].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9(03)
    • [14].民法典系列[J]. 政法论坛 2017(02)
    • [15].欧洲损害赔偿法的改革(上篇)立法模式与不法行为的归责要件[J]. 北航法律评论 2011(00)
    • [16].欧洲损害赔偿法的改革(下篇)具体问题[J]. 北航法律评论 2012(00)
    • [17].浅析我国海洋溢油的生态损害赔偿索赔主体[J]. 神州 2013(29)
    • [18].侵权法上使用中断的损害赔偿[J]. 国际商法论丛 2010(00)
    • [19].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范围[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0)
    • [20].建立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探讨——福岛核事故损害赔偿的启示[J]. 保险研究 2013(09)
    • [21].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22].刑事损害赔偿的刑事归属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09(24)
    • [23].误期损害赔偿与索赔——《建筑施工合同与索赔法律实务》之九[J]. 陕西建筑 2011(11)
    • [24].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下的统一损害赔偿[J]. 政法论坛 2019(04)
    • [25].占有物损害赔偿的司法困境与学理解释探微[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6].不判处损害赔偿的垄断违法行为[J]. 竞争政策研究 2018(01)
    • [27].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方法[J].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6)
    • [28].核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J]. 科技与法律 2014(02)
    • [29].中国环境污染致健康损害赔偿情况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09)
    • [30].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 武汉金融 2013(05)

    标签:;  ;  ;  ;  

    试论机动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