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梁柱连接方式的M-θ性能以及当采用这些连接方式时对平面钢框架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在建立结构分析模型时,为了能较为精确地模拟结构受力后的性能和状态,本文采用矩阵位移法,在刚度矩阵的建立中采用按照压(拉)弯构件转角位移方程建立的以超越函数表达的刚度矩阵。其次,在总结国内外大量节点性能实验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外伸端板连接、栓焊混合连接、上下角钢连接、腹板角钢连接和上下角钢+腹板角钢连接提出了根据节点连接几何尺寸、构造措施和最终破坏模态等因素来确定分析参数数值及更能准确描述顶底角钢连接、腹板角钢连接等刚性较弱节点的M-θ关系模型:最后,在本文提出的弯矩-转角(M-θ)方程和结构刚度矩阵的基础上,分别对采用不同节点连接的平面钢框架的整体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节点连接性能对钢框架整体性能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在工程设计中可较为简便地对节点性能进行判定和选择的方法,以及可被设计工作中采用的弯矩-转角(M-θ)四参数方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1.1 框架整体稳定分析
  • 1.1.2 节点域及节点连接性能的影响分析
  • 1.2 规范和标准中定义的半刚性连接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考虑剪切变形的弹性杆件单元刚度矩阵
  • 2.1 考虑杆件剪切变形的平面转角位移方程
  • 2.2 单元刚度矩阵
  • 2.3 结构整体刚度矩阵
  • 2.4 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方程
  • 2.5 考虑剪切变形的弹-塑性杆件单元刚度矩阵
  • 2.5.1 杆件一端出现塑性铰的情况
  • 2.5.2 杆件两端出现塑性铰的情况
  • 3 半刚性连接的杆件刚度矩阵
  • 3.1 半刚性连接M-θ关系模型的选用
  • 3.2 半刚性连接的杆件刚度矩阵
  • 4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研究
  • ki的确定'>4.1 外伸端板连接四参数模型中初始刚度Rki的确定
  • u的确定'>4.2 外伸端板连接四参数模型中极限弯矩Mu的确定
  • 4.3 外伸端板连接四参数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 4.4 外伸式端板连接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 5 栓焊混合连接节点的研究
  • ki的确定'>5.1 栓焊混合连接四参数模型中初始刚度Rki的确定
  • u的确定'>5.2 栓焊混合连接四参数模型中极限弯矩Mu的确定
  • 5.3 栓焊混合连接四参数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 5.4 栓焊混合连接主要设计参数确定
  • 6 腹板角钢连接节点的研究
  • ki的确定'>6.1 腹板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初始刚度Rki的确定
  • u的确定'>6.2 腹板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极限弯矩Mu的确定
  • 6.3 腹板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 7 顶底角钢连接性能的研究
  • ki的确定'>7.1 顶底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初始刚度Rki的确定
  • u的确定'>7.2 顶底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极限弯矩Mu的确定
  • 7.3 顶底角钢连接节点四参数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 8 带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研究
  • ki的确定'>8.1 带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初始刚度Rki的确定
  • u的确定'>8.2 带双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中极限弯矩Mu的确定
  • 8.3 带双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四参数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
  • 9 半刚性连接节点滞回模型
  • 10 钢框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程序编制
  • 10.1 数值分析方法
  • 10.2 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
  • 10.3 分析程序
  • 10.4 自编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11 节点连接性能对钢框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 11.1 试验研究和自编程序的数值分析
  • 11.2 不同连接形式对多层钢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
  • 1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状态半刚性连接对钢框架可靠性影响的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考虑半刚性连接有侧移钢框架基本周期的计算方法[J]. 钢结构 2018(05)
    • [3].钢框架半刚性连接及其性能的研究综述[J]. 江西建材 2014(15)
    • [4].钢结构半刚性连接体系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1)
    • [5].半刚性连接节点在双层框架内力分析中的探讨[J].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13(04)
    • [6].基于半刚性连接门式刚架的抗震性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12(01)
    • [7].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11(01)
    • [8].半刚性连接钢管混凝土高层框剪结构的受力研究[J]. 四川建材 2011(05)
    • [9].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类型及其受力性能[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0].半刚性连接非线性幂函数模型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18)
    • [11].半刚性连接对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J]. 低温建筑技术 2009(06)
    • [12].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研究综述[J]. 江苏建筑 2009(05)
    • [13].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02)
    • [14].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Ⅱ)[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03)
    • [15].基于遗传算法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J]. 计算力学学报 2008(03)
    • [16].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的曲线拟合模型[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7].半刚性连接钢结构的二阶非弹性时程分析[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3(06)
    • [18].半刚性连接框架结构变形分析[J]. 山西建筑 2010(18)
    • [19].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弹性屈曲荷载计算[J]. 工业建筑 2008(04)
    • [20].低多层半刚性连接框架节点有限元分析[J]. 重庆建筑 2018(01)
    • [21].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半刚性连接螺栓松动损伤识别[J]. 特种结构 2017(03)
    • [22].节点柔度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动力性能影响研究[J]. 江苏建筑 2010(06)
    • [23].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内力计算[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03)
    • [24].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2)
    • [25].钢结构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应用[J]. 新型建筑材料 2008(04)
    • [26].半刚性连接网壳动力弹塑性分析[J]. 钢结构 2010(09)
    • [27].填充墙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受力特征研究[J]. 山西建筑 2011(23)
    • [28].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的滞回曲线模型[J]. 钢结构 2008(12)
    • [29].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30].半刚性连接中T型钢节点形式研究综述[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05)

    标签:;  ;  ;  

    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