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 ——以剑川石龙村白族调为中心的讨论

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 ——以剑川石龙村白族调为中心的讨论

论文摘要

白族调是白族民歌中的一种短调,白语称为“拜枯”,即“白曲”的意思。它广泛流传在白族地区,与白族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白族调作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正和其它非物质文化形态一样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本文选取白族调演唱和传承最为突出的剑川县石龙村为调查点,考察该村白族调的传承过程,目的是透过石龙白族调的传承机制,探讨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问题,促使民族民间艺术更好地发展。在石龙白族调的传承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迁、时代的需求和政治权力的主导等因素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的白族社会结构孕育了白族调这种艺术形式,石龙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为石龙白族调独特的社会地位提供了资源。时代的发展使白族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现代转型,白族调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异,它由家庭教化作用、田间地头劳动之余的自我调节、民族节日里的自娱自乐转变成今天改变民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白族调的社会功能确立了白族调的社会地位,通过歌手的社会评价可以直观感受到白族调社会地位的变化。白族人对白族调的态度经历了从“忽视”、“自信”到“自觉”的过程,白族调也由文化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在政府权力的干预和模范人物能动性的带动下,白族调顺利传承着。通过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白族调的传承机制是白族社会结构与白族人能动性在特定社会历史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艺术都能像白族调那样传承发展下去。社会结构和能动性是建立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正确看待随时代发展而改变的社会结构,充分利用新的规则和资源,民族民间艺术将会顺利传承下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白族及其白族调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调查区域
  • 第一章 白族调的传承空间:规则与资源
  • 一、白族的社会结构:大理、洱源、剑川
  • 二、白族调的社会功能:日常生活、仪式活动及其他
  • 三、白族调的社会地位:歌手的社会评价
  • 第二章 白族调的传承过程:记忆痕迹与能动性
  • 一、白族调的延续性:基本格式和代际传承
  • 二、白族调的变异性:时代特征和歌手创造
  • 三、白族调的传承活动:民间自发性组织与政府有目的的组织
  • 第三章 白族调的现代境遇: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化再生产
  • 一、白族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市场化与现代性
  • 二、白族调社会功能的变异: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
  • 三、白族调的现代传承模式:文化与经济的双重驱动
  • 结语 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白族调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 民族音乐 2019(01)
    • [2].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以白族为例[J].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7(00)
    • [3].论白族诗歌的产生发展[J]. 北方文学 2017(15)
    • [4].白族形成纵横谈[J]. 大理文化 2017(04)
    • [5].生死相依的白族调[J]. 大理文化 2010(06)
    • [6].白族民间歌曲的类型及文化内涵[J]. 牡丹 2018(06)
    • [7].白族调[J].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1)
    • [8].从创作角度谈剑川白族调的传承与发展[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06)
    • [9].大理剑川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现状[J]. 文山学院学报 2019(01)
    • [10].白族传统音乐在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运用[J]. 芒种 2017(20)
    • [11].大理白族的苍洱境[J]. 中国三峡 2018(08)
    • [12].嵌入乡土的“微信社区”——基于一个白族村落的研究[J]. 新闻大学 2020(08)
    • [13].石宝山中的女歌手[J]. 大理文化 2018(11)
    • [1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探究——基于大理白族地区的实证调查[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1)
    • [15].大理白族各地区独特的民歌格律[J]. 民族音乐 2017(06)
    • [16].白族歌王姜宗德[J]. 大理文化 2018(09)
    • [17].大理白族大本曲艺术特点浅析[J]. 民族音乐 2020(04)
    • [18].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研究[J]. 黄河之声 2019(03)
    • [19].多维视野中的“歌”与“歌会”及其文化阐释——剑川石龙白族调与石宝山歌会的调查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0].白族“绕三灵”仪式音乐调查报告[J]. 民族音乐 2020(02)
    • [21].唢呐为友 快意人生——记省级非遗传承人毛六凡[J]. 大理文化 2019(08)
    • [22].崇祖认宗闹大年[J]. 金沙江文艺 2019(04)
    • [23].当下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趋向及其影响——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若干个例[J]. 艺术百家 2008(02)
    • [24].浅析石宝山歌会发展及现状[J]. 北方音乐 2015(21)
    • [25].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的社会互动与反思——基于白族石龙村田野调查[J]. 今传媒 2018(07)
    • [26].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对石龙村微信山歌群的田野考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0)
    • [27].白曲分类之新论[J]. 大理学院学报 2014(11)
    • [28].试论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02)
    • [29].大理剑川白族调的调查与研究[J]. 西部皮革 2016(14)
    • [30].洋金花[J]. 大理文化 2012(03)

    标签:;  ;  ;  ;  ;  

    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 ——以剑川石龙村白族调为中心的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