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跨国性和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东方,期待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求得治病良方。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具有不言而喻的生态学意义。早几年前他就指出,新的对话条件已经出现,儒家伦理能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资源,而资源发掘工作要依靠公众知识分子的努力,儒家生态学意义需要更仔细的阐明。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远见在敢于在当时“天人合一”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触及到天人的对立统一,使天人和谐相处,明确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把人以外的自然界也纳入到自己关怀的视野,关注的目光突破了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圈子,在研究天人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立足文献,采用归纳法对搜集到的有关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详细介绍了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并把它放在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和传统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中,研究、挖掘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荀子“天人之分”的天人观、“天行有常”的生态价值观、“天人相参”的生态伦理目标、“制用天命”的生态实践观、“强本节用”的生态节约观等具体内容的介绍,使人们了解到主张“天人之分”的荀子并不把人与自然完全割裂,他的“天人之分”最终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天人合一”,即实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生态理想社会。文章结尾通过对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期望更好的挖掘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荀子生态伦理思想虽然产生于遥远的古代,却包含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度的合理因素和永恒价值,面对中国生态道德理论和规范体系的建构,在大胆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生态道德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尊重、珍视、发掘、转化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资源,使之契合进现代生态文明之中必将有助于生态伦理学的发展。荀子生态伦理思想深刻的科学性和卓越的远见,对于影响和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站在传统与现实的交汇处,当我们回眸和审视传统科技文化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发现它的博大精深,还要看到它的欠缺和不足,只有结合当代西方各派生态伦理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借鉴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整合其理论优点,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构建人类生态文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可能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天人之分"与"天人相参"
  • 第一节 "天人之分"说的具体内涵
  • 一、天人关系的演化
  • 二、荀子"天人之分"说的内涵
  • 第二节 "天行有常"的生态价值观
  • 第三节 "天人相参"的生态伦理目标
  • 第二章 "制天命而用之"与"欲必不穷乎物"
  • 第一节 "制天命而用之"的内涵
  • 第二节 "义节于万物"的生态道德观
  • 第三节 "强本节用"的生态节用观
  • 第三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理想目标
  • 第一节 "天人之分"要求"制天命而用之"
  • 第二节 "制用天命"达到"天人合"
  • 第三节 "圣王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
  • 第四节 "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生态理念社会构图
  • 第四章 荀子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荀子生态观评析
  • 一、与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
  • 二、荀子天人观的生态价值
  • 第二节 荀子生态观对生态文明的启示
  • 一、遵循自然规律
  • 二、珍惜节约资源
  • 三、兼顾环境和经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