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CAN总线技术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ARM和CAN总线技术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国内外溢流染色机的控制器分为两大类: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PLC。但是,单片机控制器运算速度慢,外部电路复杂,抗干扰能力弱,需要另外加入软硬件保护,维护困难。而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成本较高,系统集成度相对比较低,在联网功能上存在不足,也难以实现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PLC和单片机控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染色机控制技术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基于ARM和CAN总线技术对溢流染色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溢流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和染色工艺,根据溢流染色机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通过对单片机系统、PLC控制系统及ARM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对RS485总线和CAN总线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把ARM控制器与CAN总线技术相结合,在实现单台溢流染色机控制的同时,又实现与上位机的通讯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方案,并对主要的器件进行选型。对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溢流染色机的温度进行控制,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建立了溢流染色机温度控制模型,对溢流染色机温度控制进行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温度误差在溢流染色机的工艺要求范围之内。基于控制系统的核心芯片ARM,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压力采集电路、液位采集电路、D/A转换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和一些基本电路等。建立了软件开发环境,基于Linux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并且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设计了系统的防干扰措施。对系统的温度控制进行了实验调试,采集了温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CAN总线,选取了CAN协议控制器、CAN收发器和RS232/CAN总线的转换器,设计了CAN通讯的硬件电路;制定了CAN总线的应用层协议;基于硬件电路,设计了CAN总线通讯的软件程序,对CAN总线通讯进行了实验调试,并且数据通讯良好。通过分析和设计,初步建立了基于ARM和CAN总线技术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为下一步的现场调试奠定了基础,另外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染色机自动化水平,在纺织企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染色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ARM 控制器应用技术
  • 1.4 CAN 总线应用技术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 2.1 溢流染色机
  • 2.1.1 溢流染色机的工作原理
  • 2.1.2 溢流染色机的工艺过程
  • 2.2 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1 功能要求
  • 2.2.2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 2.3 控制系统的方案论证
  • 2.3.1 溢流染色机控制方案分析
  • 2.3.2 RS485 与 CAN 总线的分析
  • 2.4 控制系统方案的提出
  • 2.4.1 整体方案
  • 2.4.2 主要器件的选择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溢流染色机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仿真
  • 3.1 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
  • 3.1.1 PID 控制算法
  • 3.1.2 模糊控制算法
  • 3.1.3 Fuzzy-PID 算法的结合
  • 3.1.4 溢流染色机的温度控制过程
  • 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2.1 FIS 编辑器的建立
  • 3.2.2 隶属度函数编辑器的建立
  • 3.2.3 控制规则编辑器
  • 3.3 溢流染色机温度控制对象的建立
  • 3.4 溢流染色机温度控制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ARM 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研究
  • 4.1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 4.1.1 外部存储器
  • 4.1.2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
  • 4.1.3 数字信号输入电路
  • 4.1.4 信号输出电路
  • 4.1.5 串口通讯电路
  • 4.1.6 其它基本电路
  • 4.2 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软件程序的实现
  • 4.2.1 Linux 内核的实现
  • 4.2.2 应用程序的设计
  • 4.3 系统的防干扰措施
  • 4.4 系统实验调试
  • 4.5 实验误差因素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CAN 总线的溢流染色机通讯研究
  • 5.1 CAN 总线通讯的硬件电路
  • 5.1.1 CAN 总线控制器
  • 5.1.2 CAN 总线收发器
  • 5.1.3 RS232/CAN 总线的转换器
  • 5.1.4 CAN 总线通讯接口的电路设计
  • 5.2 CAN 总线通讯协议的制定
  • 5.2.1 信息标识符的分配
  • 5.2.2 应用层信息帧格式
  • 5.2.3 数据交换方法
  • 5.2.4 报文滤波机制
  • 5.3 软件程序的设计
  • 5.3.1 程序流程规划
  • 5.3.2 MCP2510 的初始化
  • 5.3.3 报文的发送程序设计
  • 5.3.4 报文的接收程序设计
  • 5.3.5 错误中断程序
  • 5.4 CAN 总线通讯实验调试
  • 5.4.1 CAN 的自收发功能调试
  • 5.4.2 CAN 总线与上位机通讯的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ARM的塔康和中波导航机模拟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12)
    • [2].基于ARM的液压支架监测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 2019(12)
    • [3].基于ARM单片机的无线涡轮流量计的设计[J]. 仪表技术 2020(01)
    • [4].基于ARM的智能能耗管理终端设计[J]. 电工技术 2020(01)
    • [5].基于ARM的触摸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甘肃科技 2019(23)
    • [6].ARM处理器在舰船压力容器超声波检测系统的应用[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4)
    • [7].基于异常图谱特征和嵌入式ARM的光纤网络异常监测系统设计[J]. 激光杂志 2020(03)
    • [8].基于ARM的自动扶梯超载保护系统设计[J]. 科技传播 2020(07)
    • [9].基于ARM的电子警察摄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3)
    • [10].基于ARM的机器人舵机组控制与实现[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0(03)
    • [11].一款基于ARM嵌入式的机械臂的设计与实现[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05)
    • [12].基于ARM的矿井地面配电柜监测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07)
    • [13].基于ARM的矿用低压馈电开关保护装置的设计[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04)
    • [14].基于ARM平台的智慧社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20(17)
    • [15].基于ARM的电动叉车控制器设计及称重算法实现[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0(10)
    • [16].基于ARM嵌入式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 河南科技 2019(29)
    • [17].基于ARM的电子黑板设计[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19)
    • [18].基于ARM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开发及实现[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24)
    • [19].ARM平台的高精度滑动测频法[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6(11)
    • [20].基于ARM的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J]. 电焊机 2016(11)
    • [21].基于数传电台和ARM的气动造浪测压系统的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 2016(10)
    • [22].基于FPGA和ARM的便携式γ谱仪研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6(10)
    • [23].基于ARM的电梯轿厢环保节能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7(05)
    • [24].基于ARM嵌入式的免耕播种机盘刀轴承故障诊断[J]. 农机化研究 2017(12)
    • [25].基于CPLD和ARM完成短波发射机自动调谐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通信 2017(02)
    • [26].基于ARM微处理器的船用发动机示功图测试系统开发[J]. 柴油机 2017(01)
    • [27].基于ARM的多通道电荷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J]. 压电与声光 2017(02)
    • [28].基于ARM和FPGA的多通道步进电机控制系统[J]. 装备制造技术 2017(03)
    • [29].基于ARM的简易数字示波器设计[J]. 信息通信 2017(04)
    • [30].基于ARM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7(05)

    标签:;  ;  ;  ;  

    基于ARM和CAN总线技术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