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雪松自然条件下对松材线虫病免机理的探讨

我国雪松自然条件下对松材线虫病免机理的探讨

论文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害1982年传入我国,到目前已扩散到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造成成片松林枯死。在我国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高度感病树种,但关于雪松(Cedrus deodara)的感病性还存在很多疑问。雪松在美国和日本是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有很多报道也认为松材线虫是可以侵染雪松的。但也有报道认为雪松在我们中国是不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在野外也的确没有发现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雪松病株。所以雪松的感病性还的确是个谜。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收集了来自日本和我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雪松和黑松进行接种,比较研究松树的感病情况和不同虫株的致病情况,再进一步追寻导致雪松不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真正原因,为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研究和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选用来自日本和中国浙江的松材线虫虫株,人工接种雪松和黑松,进行致病力试验。发现中国松材线虫虫株不能使雪松致病,但日本松材线虫虫株能够使雪松枯死,虽然枯死率在50%左右。而两虫株都能使黑松全部发病并致死。2.日本和中国浙江的松材线虫虫株接种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观察和记录松材线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体内的移动和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寄主植物,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用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3.松苗的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有遭到线虫破坏,并发现大量线虫活动。到144h,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里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浙江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形但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髓心细胞消失,木质部也可以见少量代谢物。4.对日本和中国浙江虫株进行细菌分离。从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分离到出现频率高的两株菌株G和H;从浙江松材线虫虫株上分离到出现频率高的一株菌株K。5.对以上三种细菌菌株G、H和K,分别进行产毒培养、毒素粗提,对马尾松和雪松针叶进行毒性测定。对马尾松针叶测定,结果是:细菌菌株G和K菌株毒性强。对雪松针叶测定,结果是:菌株G毒性强,K基本没毒性。以上结果说明:在我国雪松不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原因是因为松材线虫传入我国以后,虫株发生了变异。而虫株变异的原因是因为线虫体表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发生了变化。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松材线虫病的分布和危害
  • 2 寄主的感病性
  • 3 不同松材线虫致病性分化
  • 4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4.1 病害的组织病理学
  • 4.2 空穴化学说
  • 4.3 产生空穴化的原因
  • 4.3.1 酶学说
  • 4.3.2 毒素学说
  • 4.3.2.1 从感病松树体内获得的毒性物质
  • 4.3.2.2 松材线虫体表细菌产生的毒素
  • 第二章 不同松材线虫对黑松和雪松致病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松材线虫虫株
  • 1.2 供试植物材料
  • 1.3 松材线虫的接种
  • 1.4 接种松材线虫的再分离
  • 2 结果
  • 2.1 不同松材线虫虫株对黑松、雪松的致病性
  • 2.2 接种后线虫再分离情况
  • 3 讨论
  • 第三章 松材线虫在寄主植物体内的移动与扩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接种虫株
  • 1.2 供试植物材料
  • 1.3 接种方法
  • 1.4 线虫分离与计数
  • 2 结果
  • 2.1 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的移动
  • 2.2 松材线虫在马尾松体内的移动
  • 2.3 松材线虫在雪松体内的移动
  • 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寄主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细胞病变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接种虫株
  • 1.2 供试植物材料
  • 1.3 接种方法
  • 1.4 石蜡切片的制备
  • 1.4.1 取样与固定
  • 1.4.2 脱水
  • 1.4.3 透明
  • 1.4.4 透蜡
  • 1.4.5 包埋
  • 1.4.6 切片、粘片
  • 1.4.7 制片染色
  • 2 结果
  • 2.1 不同松材线虫虫株侵染黑松后的细胞变化
  • 2.2 不同虫株侵染马尾松后的细胞变化
  • 2.3 不同虫株侵染雪松后的细胞和组织变化
  • 3 讨论
  • 第五章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分离和毒性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松材线虫来源
  • 1.1.2 试剂
  • 1.1.3 生测材料
  • 1.1.4 培养基
  • 1.2 试验方法
  • 1.2.1 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细菌
  • 1.2.2 细菌的纯化与保存
  • 1.2.3 优势菌的确定
  • 1.2.4 细菌产毒培养
  • 1.2.5 细菌毒性物质的粗提
  • 1.2.5.1 粗提方法一:乙醚萃取法
  • 1.2.5.2 粗提方法二:氯仿——碱法
  • 1.2.5.3 粗提方法三:乙酸乙酯萃取法
  • 1.2.6 细菌毒性物质的生物测定
  • 2 结果
  • 2.1 不同虫株体表细菌分离结果
  • 2.2 分离所得优势细菌的毒性测定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我国雪松自然条件下对松材线虫病免机理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