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热法在改型的硅衬底上制备氧化锌微纳米中空结构膜的研究

利用水热法在改型的硅衬底上制备氧化锌微纳米中空结构膜的研究

论文摘要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典型的Ⅱ-Ⅵ族直接带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高达到3.4eV的禁带宽度,使其具有优异的短波长发光能力;高达60meV的激子束缚能,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室温蓝紫光发射材料。除了光电性能之外,优异的气敏、压电、透明导电特性使得其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重点。从微观上讲,ZnO具有形状各异的丰富的纳米结构。例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环、纳米片、纳米花等。在这些结构中,尤其是中空结构,最是人们所希望获得的。因为它不但具有优越的光、电、热和机械性能,而且因其所具有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已逐渐获得了广泛应用。从宏观上说,在ZnO的研究和应用中,薄膜是其主要的形态结构。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氧化锌薄膜材料,由于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而表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人们所制备出的氧化锌薄膜大多是由微纳米级别的实心颗粒所组成,性能不如具有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的中空结构好,并且全部都是呈现c轴择优取向生长,这在一些实际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目前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本课题详细分析了微纳米结构阵列与薄膜之间关系,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思路来制备α轴择优取向的ZnO结构薄膜。尝试从实验出发,采用改型后的硅(110)作为生长衬底,利用新颖的微乳水热方法在“V”型槽中生长具有高度取向的氧化锌微纳米中空结构阵列,从而制备出具有α轴取向生长的ZnO微纳米中空结构膜。使用湿法刻蚀技术对硅(100)衬底进行表面改型处理,对刻蚀过程中光刻胶的清洗、衬底放置方式等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刻蚀出形貌较好的“V”型槽阵列,为下步实验提供优良的衬底材料。使用新颖的微乳水热方法尝试在未刻蚀的Si衬底上液相生长ZnO微纳米中空结构,进而摸索出最佳水热试验条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ZnO微纳米中空结构的生长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刻蚀后的“V”型槽衬底上制备氧化锌种子层,并在此种子层上进行连续十次的水热沉积,获得整齐排列的氧化锌微纳米管阵列,最终,成功制备出了“V”型槽上具有α轴择优取向生长的氧化锌微纳米中空结构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ZnO微纳米结构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ZnO薄膜的研究现状
  • 1.4 ZnO薄膜的特性及应用
  • 1.5 ZnO微纳米结构和薄膜的制备方法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实验与原理与方法
  • 2.1 引言
  • 2.2 ZnO晶体结构和特性
  • 2.2.1 ZnO晶体结构
  • 2.2.2 ZnO晶体特性
  • 2.3 实验方法
  • 2.3.1 湿法刻蚀
  • 2.3.2 水热法
  • 2.3.3 反胶束微乳液法
  • 2.4 化学试剂及设备
  • 2.4.1 化学试剂
  • 2.4.2 设备
  • 2.5 分析手段及基本原理
  • 2.5.1 X射线衍射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5.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章 单晶Si(100)衬底表面改型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V”型槽刻蚀的改进和优化
  • 3.2.1 去除光刻胶的改进
  • 3.2.2 衬底放置方式的改进
  • 3.2.3 水浴温度的优化
  • 3.2.4 清洗试样的优化
  • 3.2.5 优化后的实验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刻蚀前清洗的优化对去除光刻胶的影响
  • 3.3.2 衬底放置方式的优化对刻蚀形貌的影响
  • 3.3.3 水浴温度的优化对刻蚀时间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V”型槽上制备氧化锌中空微纳米结构膜的探索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反应衬底的预处理
  • 4.2.2 前驱溶液的配置
  • 4.2.3 水热反应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热时间的影响
  • 4.3.2 冷却速度的影响
  • 4.3.3 溶胶含量的影响
  • 4.3.4 CTAB含量的影响
  • 4.3.5 PH值的影响
  • 4.3.6 生长机制的探讨
  • 4.4 “V”型槽上制备氧化锌中空微纳米结构膜的初步探索
  • 4.4.1 种子层的制备
  • 4.4.2 种子层对“V”型槽上制备氧化锌中空微纳米结构阵列的影响
  • 4.4.3 连续水热对“V”型槽上制备氧化锌中空微纳米结构膜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液双相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关键结构优化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微纳米气泡在棉织物碱退浆工艺中的适用性[J]. 印染助剂 2020(01)
    • [3].微纳米气泡在VOCs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J]. 门窗 2019(16)
    • [4].微纳米气泡耦合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吸收甲醛[J]. 化工环保 2020(01)
    • [5].浅析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J]. 中国水产 2020(03)
    • [6].自驱动微纳米马达在主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进展[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7].自驱动微纳米马达[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02)
    • [8].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清洗领域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20(17)
    • [9].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采后的应用[J]. 中国蔬菜 2020(09)
    • [10].陈克复院士到杭化院进行微纳米纤维素项目指导交流[J]. 纸和造纸 2020(04)
    • [11].微纳米气泡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J]. 能源与环境 2020(04)
    • [12].微纳米气泡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03)
    • [13].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14].微纳米气泡对粗粒煤浮选的效果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9)
    • [15].微纳米薄层石墨基水性防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上海涂料 2020(05)
    • [16].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片的微纳米气泡清洗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05)
    • [17].微纳米马达的运动控制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7(01)
    • [18].微纳米马达研究的多学科交叉[J]. 科学通报 2017(Z1)
    • [19].自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简化方法[J]. 科学通报 2017(Z1)
    • [20].微纳米气泡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3)
    • [21].微纳米多孔聚合物在食品包装和检测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7(19)
    • [22].专家共话微纳米复合材料与产业前景[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01)
    • [23].微纳米气泡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应用展望[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S1)
    • [24].微纳米机器人医生——今天,你吃你的医生了吗?[J]. 化学教与学 2020(11)
    • [25].南工大教授发明在微纳米级空间制备有序材料新方法[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2)
    • [26].具有抗菌性能的载药复合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表征[J]. 高分子通报 2020(04)
    • [27].节流孔孔径及气体流量对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性能的影响[J]. 能源工程 2020(04)
    • [28].微纳米气泡对典型细粒氧化矿物浮选的影响及机理[J]. 金属矿山 2020(10)
    • [29].微纳米马达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9(01)
    • [30].微纳米气泡发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05)

    标签:;  ;  ;  ;  ;  ;  

    利用水热法在改型的硅衬底上制备氧化锌微纳米中空结构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