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的优化组合和低温下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填料的优化组合和低温下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论文题目: 填料的优化组合和低温下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市政工程

作者: 王瑾

导师: 章北平

关键词: 人工湿地,渗透系数,填料,脱氮除磷,低温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工湿地在我国作为兴起不久的一种新型技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抑制了其推广应用,最突出的三个问题是:第一,处理负荷太低,一般为0.5-0.8m~3/m~2·d,使得占地面积太大; 第二,随着湿地处理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填料渗透速率将逐渐下降,出现填料堵塞现象。堵塞将使污水难以通过填料层,从而使系统处理能力严重降低,第三,处理效果不稳定。本试验采用5根不同的填料柱模拟湿地,对低温、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跟踪了湿地在不同负荷下的渗透系数的变化,在不同水力负荷、不同有机负荷的条件下,探讨了湿地对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及堵塞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不同负荷下的耐用的填料组合。低温下,采用高、中、低水力负荷(2m~3/m~2·d、1m~3/m~2·d、0.3m~3/m~2·d)对低浓度城市污水处理试验得出:(1)在未设任何前处理的情况下,中负荷1m~3/m~2·d运行60d后,各柱表层的渗透系数减小的幅度最大; 在高负荷2m~3/m~2·d下,各柱的表层渗透系数继续降低,柱1的组合比其它柱的组合纳污能力更强,更能抗堵塞。(2)对于湿地的填料,推荐柱1处理高负荷污水,柱2处理中负荷污水,柱4、柱5处理低负荷污水。(3)低温、高有机浓度污水试验研究得出:柱1和柱2在高负荷下仍然耐高浓度进水的冲击,柱4、柱5在低负荷下耐高浓度进水的冲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课题的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湿地应用的局限性因素

2.1 填料的堵塞

2.2 湿地的负荷

2.3 脱氮除磷能力

3 试验材料和试验内容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内容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4.2 结果分析

4.3 两个阶段各柱实验结果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4-12

参考文献

  • [1].负载功能微生物缓释复合填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D]. 朱仁成.郑州大学2013
  • [2].管锥形填料生物床特性及城市污水处理应用试验研究[D]. 陈建刚.长安大学2006
  • [3].新型生物膜填料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D]. 滕济林.华北电力大学2002
  • [4].混合填料生物反应器的处理特性研究[D]. 张海亮.长安大学2010
  • [5].改性沸石生物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高志飞.昆明理工大学2007
  • [6].填料结构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堵塞影响的研究[D]. 周斌.东华大学2013
  • [7].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二级出水的对比实验[D]. 赵颖.大连理工大学2005
  • [8].新型磁性载体填料的制备及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 王东伟.昆明理工大学2016
  • [9].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实验研究[D]. 蒋晓阳.华中科技大学2014
  • [10].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生产水处理填料研究[D]. 阙科健.重庆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高效脱氮除磷工艺(NPR)中试实验研究[D]. 张晓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
  • [2].SBR同步脱氮除磷的研究[D]. 王冬波.湖南大学2007
  • [3].人工湿地填料截污规律试验研究[D]. 刘真.华中科技大学2004
  • [4].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 鲜吉成.重庆大学2005
  • [5].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微生物生态关系的试验研究[D]. 王丹云.重庆大学2005
  • [6].城市污水Phoredox脱氮除磷工艺研究[D]. 郭远凯.广东工业大学2005
  • [7].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去除效果研究[D]. 徐光来.武汉大学2004
  • [8].波形潜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D]. 徐伟伟.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人工湿地填料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D]. 苗伟红.河海大学2006
  • [10].两种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比较[D]. 孙亮.山东大学2006

标签:;  ;  ;  ;  ;  

填料的优化组合和低温下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