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美洲黑杨苗期和8年生大树生长调查数据,对美洲黑杨供试无性系重要苗期性状和大树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并与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研究,进而探讨苗期性状对大树生长量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方差分析表明美洲黑杨苗期和八年生大树重要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期株型结构、苗期光合特性和大树株型结构各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说明具有比较好的遗传改良空间,经过选择可以获得较大的增益。2、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呈“慢-快-慢”S型曲线。生长方程拟合分析表明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苗期生长动态,参数t1=(a-1.317) /b和t2=(a+11317) /b将一年生苗年生长进程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不同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存在较大的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株型结构性状与8年生大树生长性状呈一定程度正相关或负相关;苗期净光合速率与大树产量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a=0.05或a=0.01);苗期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特性与8年生大树生长量相关性较小,可能各指标间正负效应相互抵消,造成单个指标与大树产量相关性表现不足。4、主成分分析表明:苗期株型结构性状、八年生大树株型结构性状与苗期生长动态特性前3个或前4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分别达90.31%、81.89%和94.03%,说明主成分集中度非常高,包含的原始信息量非常大。5、分别利用苗期株型结构和苗期生长动态特性构建反映八年生大树产量的预测模型。通过检验表明,各预测模型均能较好地评价不同美洲黑杨无性系之间的优劣,但不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实际生长量。为了确保预测的准确性,应将各个模型结合起来考虑,为早期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杨树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 1.2 选择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 杨树遗传改良的特点和方法
  • 1.3.1 黑杨派遗传改良的主要特点
  • 1.3.2 黑杨派育种中主要应用的选育程序和方法
  • 1.4 杨树生长动态研究
  • 1.4.1 生长模型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运用
  • 1.4.2 生长模型的选择
  • 1.4.3 利用生长模型对杨树生长动态进行研究
  • 第二章 美洲黑杨株型结构变异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2.2 苗期株型结构研究
  • 2.2.1 生长性状正态性检验
  • 2.2.2 方差分析
  • 2.2.3 遗传参数估算
  • 2.2.4 相关分析
  • 2.2.5 主成分分析
  • 2.3 美洲黑杨无性系试验林株型结构分析
  • 2.3.1 正态性检验
  • 2.3.2 方差分析
  • 2.3.3 遗传参数估计
  • 2.3.4 相关分析
  • 2.3.5 主成分分析
  • 2.4 苗期株型结构与实验林株型结构相关分析
  • 2.5 苗期株型结构生长预测模型
  • 第三章 美洲黑杨无性系光合性状变异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地概况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材料
  • 3.1.4 研究方法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正态性检验
  • 3.2.2 不同无性系光合作用特性比较研究
  • 3.2.3 不同无性系光合响应曲线比较研究
  • 3.2.4 无性系暗呼吸速率比较
  • 3.2.5 苗期光合作用指标与苗期株型结构相关
  • 3.2.6 苗期光合作用指标与试验林生长相关
  • 第四章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研究方法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苗期生长节律的模型建立与拟合
  • 4.2.2 供试无性系各生长时期的划分及生长特点
  • 4.2.3 相关分析
  • 4.2.4 苗期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
  • 4.2.5 生长节律预测生长模型
  • 第五章 讨论
  • 5.1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株型结构遗传变异分析
  • 5.2 美洲黑杨无性系大树株型结构遗传变异分析
  • 5.3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光和特性遗传变异分析
  • 5.4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动态分析
  • 5.5 美洲黑杨无性系各性状相关分析
  • 5.6 美洲黑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 5.7 美洲黑杨无性系生长量预测模型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增强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监管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19(10)
    • [2].香榧苗期黄化分析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20(21)
    • [3].磷肥使用方法[J]. 农家之友 2011(07)
    • [4].玉米的苗期特征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分析[J]. 耕作与栽培 2020(04)
    • [5].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因素分析[J]. 山西农经 2018(11)
    • [6].10—11月海南省瓜菜苗期湿涝风险评估与区划[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04)
    • [7].磷肥施用要点[J]. 农村科技 2009(03)
    • [8].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因素分析[J]. 山西农经 2018(04)
    • [9].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J]. 种子科技 2017(04)
    • [10].沼液作床土肥对茄子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0(09)
    • [11].衡阳地区辣椒苗期灰霉病防治试验[J]. 吉林蔬菜 2020(01)
    • [12].刺槐苗期生长调查及园林配置模式[J].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8)
    • [13].苗期供水、施用微量元素对番茄株型及生长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 2014(06)
    • [14].红掌苗期施肥试验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17)
    • [15].番茄品种资源芽苗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及耐盐指标评价[J]. 生态学报 2009(03)
    • [16].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条件下水稻苗期耐盐指标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1)
    • [17].沼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9)
    • [18].谈树木苗期的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9)
    • [19].大棚蔬菜苗期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吉林蔬菜 2019(01)
    • [20].砷胁迫对向日葵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9)
    • [21].乐昌含笑的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4(02)
    • [22].香樟16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遗传测定[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3)
    • [23].蔬菜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J]. 吉林农业 2012(09)
    • [24].实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和白杄苗期生长策略的差异比较[J]. 生态学报 2010(24)
    • [25].不同来源马棘种子和苗期性状的变异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19)
    • [26].古楸苗期测定研究[J]. 河南林业科技 2018(02)
    • [27].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草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7(02)
    • [28].马铃薯苗期抗寒能力直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马铃薯 2015(01)
    • [29].不同种源青海云杉苗期生长测定[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10)
    • [30].滇楸家系苗期试验初报[J]. 湖北林业科技 2012(01)

    标签:;  ;  ;  ;  

    美洲黑杨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