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抗南方根结线虫作用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抗南方根结线虫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黄瓜和甜瓜为试材,分别设置了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根结线虫危害下植物的生长在2006年盆栽试验中接种AM真菌的处理,除接种G.m1处理外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处理(M.i),并且达到了显著差异。尤其接种G.m2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比M.i处理增加38.7%、6.8%、47.5%和37.1%,其生长量与CK处理相同;在2007年盆栽试验中G.m2处理,不论从株高、瓜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来看,都是表现最好的,仅次于不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对照(CK );在2007年甜瓜试验中接种G.m显著提高了甜瓜的产量。2、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降低根结指数、发病指数在2006和2007年盆栽试验中接种AM真菌的各个处理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处理M.i相比,根结指数均显著下降,同时发病指数也显著降低,发病指数最低者为接种G.m2,其次是接种H、G.e和G.c。3、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结线虫具有防治效果在2007年盆栽试验中接种不同AM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0d时防治效果最好的是G.m2和H,防治效果达到了45%,其次为G.e和G.c防治效果也达到了40%。其他的处理防治效果低于30%,防治效果不很理想,90d防治效果最好的是H和G.m2,防治效果达到了40%以上,其次为G.e和A.d防治效果也达到了30%。其他的处理防治效果低于30%,防治效果不很理想。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丛枝菌根真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降低。4、不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差异很大2007年盆栽不同处理间菌根侵染率差异很大,而后期AM真菌侵染率有所下降。具有高侵染率的G.m2和H,防治效果达到40%以上,说明AM真菌对植物抗根结线虫病的诱导效果与根结线虫侵入前菌根共生体的建成状况密切相关。5、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中效果不同接种G.mosseae、G.etunicatum、A.mellea及其混合接种和对照相比可显著降低黄瓜根系虫瘿数和根结指数,进而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病指数,防治效果最好的是G.mosseae以及混合接种,防治效果达到了40%,而接种其他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效果不明显;分别接种G.mosseae BGC XJ 01和G.mosseae BGC JX 01,前者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处理相比没有显著降低黄瓜根系虫瘿数和根结指数,而后者却显著降低黄瓜根系虫瘿数和根结指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 1.1.2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 1.1.3 根结线虫的致病性研究
  • 1.1.4 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
  • 1.1.5 丛枝菌根真菌
  • 1.1.6 丛枝菌根对根结线虫的影响
  • 1.1.7 不同条件下菌根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影响
  • 1.1.8 植物寄生线虫对丛枝菌根的影响
  • 1.1.9 丛枝菌根的抗病机理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根结线虫危害严重
  • 1.2.2 化学药剂对土壤及环境污染严重
  • 1.2.3 轮作防治线虫的局限性
  • 1.2.4 抗性品种还不成熟
  • 1.2.5 丛枝菌根真菌防治线虫的可能性
  • 1.3 针对性高效丛枝菌根真菌的筛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展望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拟解决问题
  • 1.4.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2006 年黄瓜盆栽试验
  •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1.2 供试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试验方法
  • 2.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 2007 年黄瓜盆栽试验
  • 2.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2.2 供试材料
  • 2.2.3 试验设计
  • 2.2.4 试验方法
  • 2.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2007 年甜瓜大田试验
  • 2.3.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3.2 供试材料
  • 2.3.3 试验设计
  • 2.3.4 试验方法
  • 2.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 土著菌种的继培养试验
  • 2.4.1 采样的时间和地点
  • 2.4.2 采样地植被情况
  • 2.4.3 采样方法
  • 2.4.4 土著菌种扩繁的方法
  • 2.4.5 扩繁的管理及后处理
  • 2.4.6 孢子的筛取及观察
  • 3 结果与分析
  • 3.1 2006 年黄瓜盆栽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1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1.2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虫瘿数和根结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指数的影响
  • 3.1.4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系侵染率的影响
  • 3.2 2007 年黄瓜盆栽试验第60 天采样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虫瘿数和根结指数的影响
  • 3.2.3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指数的影响
  • 3.2.4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系侵染率的影响
  • 3.2.5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黄瓜跟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 3.3 2007 年黄瓜盆栽试验第90 天采样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3.2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矿质养分的影响
  • 3.3.3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虫瘿数和根结指数的影响
  • 3.3.4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病指数的影响
  • 3.3.5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系侵染率的影响
  • 3.3.6 不同AM 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 3.4 2007 年甜瓜大田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AM 真菌对甜瓜生长的影响
  • 3.4.2 不同AM 真菌对甜瓜根际土中二龄线虫数的影响
  • 3.4.3 不同AM 真菌对甜瓜根结指数的影响
  • 3.4.4 不同AM 真菌对甜瓜根结线虫病发病指数的影响
  • 3.4.5 不同AM 真菌对甜瓜根系侵染率的影响
  • 3.5 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继培养结果
  • 4 讨论
  • 4.1 接种AM 真菌对植物生长及矿质营养的影响
  • 4.2 接种AM 真菌对植物虫瘿数和根结指数的影响
  • 4.3 不同菌根侵染率对根结线虫的影响
  • 5 结论
  • 5.1 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根结线虫危害下植物的生长
  • 5.2 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降低根结指数、发病指数
  • 5.3 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结线虫具有防治效果
  • 5.4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差异很大
  • 5.5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南方根结线虫效果不同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菌物学报》“菌根真菌专刊”征稿通知[J]. 菌物学报 2017(03)
    • [2].城市菌根真菌多样性、变化机制及功能应用[J]. 生态学报 2016(14)
    • [3].蚯蚓粪基质中添加菌根真菌和混合矿物对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4].菌根真菌提高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5].菌根真菌对森林养分循环潜在贡献的研究进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3)
    • [6].接种菌根真菌对梨幼苗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2)
    • [7].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滇重楼重金属元素的影响[J]. 中成药 2014(12)
    • [8].硝酸镧和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2)
    • [9].菌根真菌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0].菌根真菌与接种时期对梨幼苗生长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16(S1)
    • [11].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4(S1)
    • [12].水分胁迫和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根系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05)
    • [13].菌根真菌:植物的共生伙伴[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12)
    • [14].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和磷营养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04)
    • [15].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9)
    • [16].菌根真菌与鹅毛玉凤花种子共生萌发研究[J]. 种子 2011(04)
    • [17].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0)
    • [18].菌根真菌对森林碳氮磷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J]. 温带林业研究 2020(02)
    • [19].菌根真菌定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4)
    • [20].不同海拔的三种杓兰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相关性[J]. 菌物学报 2019(06)
    • [21].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营养交换机制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22].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光合生理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5)
    • [23].菌根真菌对白梨树幼苗磷获取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8)
    • [24].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吸收利用氮素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2(05)
    • [25].菌根真菌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1)
    • [26].两种土壤基质条件下鸡眼草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J]. 科技通报 2008(03)
    • [27].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23)
    • [28].天山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J]. 干旱区研究 2019(05)
    • [29].王二涛团队首次发现植物转运葡萄糖的“交通工具”[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16)
    • [30].丛枝菌根真菌对再植毛桃生长和根际土壤结构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06)

    标签:;  ;  ;  ;  ;  

    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抗南方根结线虫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