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杂交组合加工性状及亲本配合力评价

马铃薯杂交组合加工性状及亲本配合力评价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选育适合不同用途的加工专用型品种,已成为我国当前马铃薯育种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而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配制是选育目标品种的关键。本试验针对我国专用加工型品种选育中缺少适宜亲本和优良组合的现状,以8份具有不同特征特性的栽培种和特异性种质资源材料为杂交亲本,根据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进行评价的同时进行组合间的比较。试验以各组合的无性一代群体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田间设计,对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和频数分析,了解各性状在杂交组合间的分布规律;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各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具有不同用途的优良杂交组合;利用配合力分析方法,评价优良亲本。为选育专用加工型品种,确定亲本的利用价值,配制优良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组合主要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后代表现高产的组合为朱可夫×T1800和东农303×T1800,单株产量>800g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42%和31%;表现为大块茎的组合为朱可夫×克新16号和早大白×克新16号,单薯重>100g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36%和33%;后代商品薯率较高的组合为朱可夫×克新16号和东农303×克新16号,商品薯率>75%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44%和39%;表现为高比重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和Ns880407×克200029-26,比重>1.085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44%和36%;后代表现为低还原糖含量、炸片效果优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和大西洋×克200029-26,还原糖含量≤0.2%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64%和49%,炸片效果>70分的无性系比率分别为85%和79%。2.对15个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得出:适合油炸加工及全粉加工型品种选育的组合为Ns880407×T1800、大西洋×T1800和大西洋×克200029-26;适合淀粉加工型品种选育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Ns880407×克200029-26。3.对15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确认:大西洋在低还原糖含量、高比重、炸片颜色、单薯重等性状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克200029-26在低还原糖含量和炸片颜色两个性状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Ns880407在比重性状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朱可夫在单株产量、商品薯率性状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克新16号在单薯重、商品薯率性状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T1800在单株产量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4.还原糖含量、比重、主茎数、炸片效果、单株薯数和商品薯率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平均单薯重、单株产量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是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的。Ns880407×T1800、大西洋×T1800在低还原糖含量性状上双亲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大西洋×T1800、早大白×克新16号在高比重性状上双亲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大西洋×T1800、东农303×克新16号在油炸效果性状上双亲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Ns880407×克新16号、早大白×T1800在单株产量性状上双亲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5.筛选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优良无性系和优良杂交组合,还原糖含量低、油炸效果好且比重适宜的优良无性系60份,淀粉含量高(比重>1.10)的无性系32份,其中优良无性系的入选率最高的组合是大西洋×T1800,其次是Ns880407×克200029-26、Ns880407×T1800和大西洋×克200029-26组合。筛选出耐低温糖化的优良无性系25份,回暖效果好的优良无性系87份,入选率居前4位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大西洋×克200029-26、Ns880407×T1800、Ns880407×克新16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发展马铃薯加工业的必要性
  • 1.1.1 世界马铃薯加工及消费状况
  • 1.1.2 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概况
  • 1.1.3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 1.2 我国马铃薯育种现状
  • 1.2.1 我国马铃薯育种进程回顾
  • 1.2.2 我国马铃薯育种主要方法
  • 1.2.3 我国马铃薯育种主要存在的问题
  • 1.2.4 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
  • 1.3 马铃薯几种主要加工产品概述
  • 1.3.1 马铃薯淀粉
  • 1.3.2 马铃薯全粉
  • 1.3.3 油炸马铃薯片
  • 1.3.4 速冻薯条
  • 1.4 油炸型马铃薯的主要性状——还原糖
  • 1.4.1 还原糖的生物化学特性
  • 1.4.2 淀粉与糖的转化
  • 1.4.3 贮藏期间马铃薯淀粉与还原糖之间转化的研究
  • 1.5 配合力分析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试验
  • 2.2.2 品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2.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 3.1.1 不同组合间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 3.1.2 不同组合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频率分布
  • 3.2 产量性状的分析
  • 3.2.1 不同组合间产量性状比较
  • 3.2.2 不同组合后代产量性状频数分布
  • 3.3 品质性状的分析
  • 3.3.1 不同组合间品质性状比较
  • 3.3.2 不同组合后代加工品质性状的频数分布
  • 3.4 低温糖化试验
  • 3.4.1 贮藏前炸片颜色及粗测还原糖分布特征
  • 3.4.2 低温贮藏后炸片颜色及还原糖分布特征
  • 3.4.3 回暖后炸片颜色及还原糖分布特征
  • 3.5 各杂交组合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3.5.1 各杂交组合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 3.5.2 各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
  • 3.6 马铃薯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
  • 3.6.1 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 3.6.2 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
  • 3.6.3 主要性状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
  • 3.6.4 总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
  • 3.6.5 马铃薯群体的遗传参数分析
  • 3.7 入选的优良无性系
  • 3.7.1 品质性状好的无性系材料
  • 3.7.2 耐低温糖化的无性系材料
  • 4 讨论
  • 4.1 影响马铃薯油炸色泽的主要因素
  • 4.2 尿糖试纸粗测还原糖方法的可靠性
  • 4.3 贮藏条件对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影响
  • 4.4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 4.5 关于马铃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一般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的估算[J]. 草业学报 2016(03)
    • [2].循环育种要以一般配合力为核心[J]. 种子科技 2014(10)
    • [3].10个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9)
    • [4].紫花苜蓿产草量一般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参数估算[J]. 草地学报 2011(04)
    • [5].新选9份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1)
    • [6].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S1)
    • [7].7个辣椒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12(02)
    • [8].6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研究[J]. 农学学报 2013(12)
    • [9].法国玉米自交系引用潜力评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02)
    • [10].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5)
    • [11].高粱异胞质不育系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08(05)
    • [12].玉米自交铁0941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4)
    • [13].辣椒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辣椒杂志 2013(03)
    • [14].杂交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4)
    • [15].20份糯玉米杂交组合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吉林农业 2016(03)
    • [16].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8(03)
    • [17].几个高粱新选育亲本配合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4)
    • [18].亲本配合力与杂交组合后代的产量关系[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01)
    • [19].甜高粱亲本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 [20].高粱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
    • [21].几个粳稻亲本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12)
    • [22].Mo17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潜力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23].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种业 2018(11)
    • [24].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农学学报 2016(05)
    • [25].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进行配合力遗传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6].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杂粮作物 2008(06)
    • [27].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5)
    • [28].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聚类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9)
    • [29].粒用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14(06)
    • [30].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马铃薯杂交组合加工性状及亲本配合力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