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视角下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研究

地缘政治视角下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研究

论文摘要

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五个加盟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相继独立,中亚五国的地缘特色逐渐明显,同时也显现出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在冷战后成功的推行其霸权主义,对于独立后的中亚五国所拥有的地缘战略资源更是觊觎已久。本文就是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下分析美国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技术输出的情况。独立后的中亚五国在各方面都还比较弱小,军事技术方面更是无法与苏联解体前相比。而美国的军事技术一直以来都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为了能更好的且有效的在中亚五国获得自己所需的战略资源,美国通过与中亚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派遣专业的军事技术人才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访问及实地考察、扩大在中亚五国建立军事基地的范围和增加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技术援助项目等方式对其进行帮助。在分析美国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技术输出情况的同时,本论文填补了站在地缘政治视角分析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空白,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打牢了基础,提供了相应素材。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美军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技术输出的真正目的,对美军的这一行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地缘政治
  • 1.4.2 地缘政治学
  • 1.4.3 地缘位置和地缘环境
  • 1.4.4 “大陆心脏地带”理论
  • 1.4.5 军事技术
  • 1.4.6 军事技术输出
  • 第二章 中亚五国地缘政治特征与美国军事技术输出动因考量
  • 2.1 中亚五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 2.1.1 中亚五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历史变迁
  • 2.1.2 中亚五国地缘环境的基本特征
  • 2.2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主要原因
  • 2.2.1 控制中亚地区的政治企图
  • 2.2.2 获取经济资源的利益驱动
  • 2.2.3 造成技术依附的军事目的
  • 第三章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现状分析
  • 3.1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阶段划分
  • 3.1.1 单方主动阶段
  • 3.1.2 双方互动阶段
  • 3.2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现实状况
  • 3.2.1 美国以“反恐”为由与中亚五国频繁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 3.2.2 美国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访问和实地考察逐步增加
  • 3.2.3 美国逐步达成在中亚五国建立军事基地的常态化趋势
  • 3.2.4 美国对中亚五国进行军事技术援助项目不断增多
  • 3.3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基本特点
  • 3.3.1 整体谋划
  • 3.3.2 逐步推进
  • 3.3.3 区别对待
  • 第四章 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
  • 4.1 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 4.1.1 中亚五国平衡外交机制被打破
  • 4.1.2 中亚地区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
  • 4.1.3 大国在中亚地区军事主导权的博弈逐步升温
  • 4.2 对中亚周边地区安全的影响
  • 4.2.1 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 4.2.2 控制中东到中亚的战略地带
  • 4.2.3 影响阿富汗局势的稳定
  • 4.3 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 4.3.1 中亚五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安全和稳定
  • 4.3.2 美国在中亚五国的军事存在影响我国能源战略计划的实施
  • 4.3.3 美国对中亚五国的军事渗透影响我国与中亚五国的政治关系
  • 第五章 我国应对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的主要措施
  • 5.1 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 5.2 加强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西部周边关系
  • 5.3 拓展与中亚五国的军事技术交流渠道,降低其对美的依附程度
  • 5.4 增进与美国的沟通协作,谋求军事技术领域的互惠共赢
  • 5.5 改善我军军事技术装备,提升我国远程能源输送保障能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中亚区域内多边一体化合作机制
  • 附录B 中亚地区相关研究组织的互联网资源
  • 2003 年)'>附录C 美国政府援助中亚国家统计数据(19942003 年)
  • 附录D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列出的国防开支和军力的比较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技术市场对重大科技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技术输出与技术吸纳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19)
    • [2].我国跨地区技术输入输出双网络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3].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深化国际合作交流[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36)
    • [4].广西水电队伍重振辉煌的建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4(10)
    • [5].办好农技培训 实现技术输出[J]. 吉林农业 2016(15)
    • [6].江苏省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贸合作路径研究——基于江苏企业的视角[J]. 时代经贸 2017(03)
    • [7].北京高校技术输出全国仅列第二[J]. 中国教育网络 2008(11)
    • [8].北京技术输出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01)
    • [9].技术? 艺术![J]. 影像视觉 2008(07)
    • [10].走向海外,技术输出还是资本输出 现阶段资本输出难度不小[J]. 商用汽车新闻 2011(29)
    • [11].无界启信宝[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8(08)
    • [12].蚂蚁金服对印度投资的经验与启示[J]. 对外经贸实务 2019(01)
    • [1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06)
    • [14].中国手机业大变局:IPO、技术输出倒计时[J]. 电子世界 2015(17)
    • [15].湖北省2015年“四技”合同交易及其技术交易特点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18)
    • [16].哈尔滨银行小额信贷技术输出的现状及启示[J]. 当代经济 2014(07)
    • [17].从人员输出到技术输出的校企合作之路——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6)
    • [18].巧用市场换技术[J]. 华东科技 2010(04)
    • [19].地下药店的阳光生活[J]. 中国药店 2008(03)
    • [20].从产品引进到技术输出——广西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及思考[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03)
    • [21].居民专利、技术交换与高新技术品出口[J]. 科学管理研究 2014(01)
    • [22].浙江省技术市场:加快改革促发展[J]. 杭州科技 2014(02)
    • [23].中国船员劳务技术输出环境与条件评价[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11)
    • [24].宝钢技术输出项目管理中的“轻触”理论[J]. 科学中国人 2008(01)
    • [25].北京化工大学:科研也需要经营[J]. 科技潮 2008(03)
    • [26].全球主要证交所国际化经验与中国的选择[J]. 开放导报 2020(03)

    标签:;  ;  ;  ;  

    地缘政治视角下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