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

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自尊是个体自我意识和人格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影响青少年认知、动机、情感、个性以及行为发展的核心变量,在个体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维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由此,自尊已成为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关于自尊的概念及其结构研究,自William James(1890)提出自尊概念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Greenwald和Banaji将内隐自尊作为重要的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引入到自尊领域,并在实证性因素分析基础上建构了自尊的双重态度结构模型,这使得自尊结构的研究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目前,自尊的双重态度结构与相关心理行为的关系研究以及影响自尊发展的因素研究成为了自尊研究的新取向。研究表明,自尊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变量,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青少年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其自尊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而且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又离不开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因素和面对的生活事件的影响,青少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自尊和应对是个体对社会文化适应的中介机制和心理行为表现的调节机制,是个体人格特质和情景要素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研究力图通过青少年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社会生活事件因素、应对策略选择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探究青少年自尊结构间的关系以及生活压力情境下应对策略选择的表现特点,为青少年自尊教育和应对技能辅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技术,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等,并运用Inquisit2.0软件开展内隐联想测验(IAT)。以不同学段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考察青少年内隐自尊效应和自尊双重态度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青少年自尊双重态度结构、社会生活事件与应对策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多元分析,探讨了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内隐自尊效应显著,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呈现低相关,有效验证了自尊双重态度结构的相对独立性。2.青少年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在性别、民族、城乡类型、学段差异、父母工作类别、是否独生子、家庭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父母婚姻状况、生活满意度和学习成绩表现等变量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了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自尊不同维度的显著影响和作用。3.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因素在性别和学段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环境因素的多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生活事件因素间存在负相关,外显自尊与生活事件因素间负相关显著,内隐自尊和生活事件因素间相关不显著。4.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依次表现为问题解决、求助、幻想、退避、自责、合理化,表明青少年的应对策略选择以积极成熟的问题取向策略为主,而较少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青少年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有增加的趋势。通过对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内隐自尊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各因子间存在负相关,并在幻想因子上相关显著,与积极成熟的应对因子间存在较低的正相关;外显自尊与问题解决因子间正相关显著,与自责因子间负相关显著,与其他因子均存在低水平的负相关表现。5.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外显自尊对应对策略的积极选择和消极选择取向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生活事件因素和外显自尊的交互作用与问题解决因子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交互作用与自责因子间的相关显著。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在生活事件因素作用下,自尊双重态度结构对个体应对策略选择具有调节作用,在积极成熟的问题解决应对策略上,外显自尊的调节作用显著,在情绪性应对策略上,内隐自尊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自尊概念和结构研究概述
  • 1.1.1 自尊概念界定
  • 1.1.2 自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现状
  • 1.1.3 自尊结构研究概况
  • 1.1.4 自尊结构与相关心理行为的关系研究现状
  • 1.2 应对及应对策略选择的研究现状
  • 1.2.1 应对及应对策略概念界定
  • 1.2.2 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 1.3 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间关系研究现状
  • 2. 问题的提出
  •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的意义
  • 2.3.1 理论意义
  • 2.3.2 实践意义
  • 2.4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设计
  • 3.4 研究程序
  • 3.5 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和特点
  • 4.1.1 青少年内隐自尊效应的验证
  • 4.1.2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 4.1.3 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发展表现和特点
  • 4.2 青少年的社会生活压力和应对方式表现
  • 4.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总应激量的统计分析
  • 4.2.2 青少年社会生活事件因素的发展特点
  • 4.2.3 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青少年生活事件因素的关系分析
  • 4.2.4 青少年应对策略的选择表现和特点
  • 4.3 青少年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生活事件、应对策略的关系
  • 4.3.1 青少年自尊双重态度结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间的相关分析
  • 4.3.2 自尊双重态度结构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因子间的作用机制分析
  • 4.3.3 青少年不同自尊结构上的应对策略表现
  • 5. 分析与讨论
  • 5.1 青少年内隐自尊效应分析
  • 5.2 青少年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表现及关系分析
  • 5.3 青少年社会生活事件因素和应对方式的表现和特点分析
  • 5.4 社会生活压力作用下,青少年自尊结构和应对策略选择的关系探讨
  • 6. 结论
  • 7.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述自尊研究的新进展[J]. 才智 2011(20)
    • [2].自尊结构与心理功能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 [3].认识自尊,发展维护健康心理[J]. 时代教育 2012(17)
    • [4].自尊研究的历史与展望[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5].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J]. 家教世界 2013(04)
    • [6].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7].自尊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J]. 青春岁月 2015(01)

    标签:;  ;  ;  ;  ;  

    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