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翻译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佛典翻译。中国翻译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本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频繁而复杂的互动交流,在对本土文学形成重大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近年来更是兴起了对于翻译文学的本体价值的认知和讨论,翻译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现象,它的生成机制、存在形态、阅读与传播方式、与原语文学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与译入语文学和文化的互动关系等相关课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界对于以上问题虽然已有不少讨论和研究,并产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但总体而言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就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而言,学界现有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中国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方面,即使有互动关系方面的探讨,也是或仅就文学事实谈互动,或截取某一历史时段谈互动,难免零星散落,未成系统。本论文旨在对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做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首先表现为中国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因为文学是文化这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翻译文学在经由文学翻译活动进入中国后,会面临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接受语境的选择,契合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的翻译文学将被接受甚至经典化,进入文学系统的中心,与中国本土文学产生互动交流,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甚至会打破中国本土文学的即成规范,成为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模版,与中国本土文学分占半壁江山。相反,违背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的翻译文学,将流入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中国翻译文学的生成离不开文学翻译活动,而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实践之间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互动关系。作为翻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译入语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译者个人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立场、文化态度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文学翻译策略选择上的不同。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进行着复杂而有趣的互动交流。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还表现为文学层面上的互动。中国翻译文学进入中国文化语境后,对中国本土文学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佛典翻译起,中国翻译文学就开始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观念、文学主题、文学风格、文学类型等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影响。可以说,中国本土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也是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非常著名的翻译家兼文学家,例如林纾、鲁迅等,他们在大量进行文学翻译实践的同时,借鉴国外文学在主题、思想、风格等方面的优势,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为促进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作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它们的主客体地位时刻处于互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本土文学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理念和文学创作方法来丰富和充实本国的文学创作,因此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为中国本土文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现代中国的本土文学在翻译文学的影响下,在文学语言、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手法等方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这一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翻译文学持续占据着文学多元系统的主体地位,与本土文学一道经历着发展和成熟。新时期以来,中国本土文学创作显现出较为成熟的走向,重在民族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翻译文学逐渐丧失了作为典范文学的主体地位,走向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而中国本土文学则逐渐走向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主体地位。本论文将从上述中国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中国本土文学接受语境对翻译文学的选择与接受,中国著名翻译家兼文学家的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创作活动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对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
  • 第二节 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三节 翻译文学、本土文学与社会文化
  • 第一部分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社会文化的互动
  • 第二章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社会文化的互动
  • 第一节 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 第二节 中国社会文化与翻译文学选材的变迁
  • 第三节 中国翻译文学与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 第三章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
  •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
  • 第二节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中的改译和转译
  • 第三节 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异化之争
  • 第四节 中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
  • 第二部分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
  • 第四章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
  • 第一节 中国本土文学接受语境与翻译文学
  • 第二节 中国本土文学观对翻译文学主题的选择
  • 第三节 中国翻译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 第五章 中国文学家兼翻译家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 第一节 林纾
  • 第二节 鲁迅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
  • 第二节 对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研究的再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21世纪初(2001-2006)中国翻译文学的来源、类型、数量的年度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统计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翻译文学之“体”与“学”——论从《翻译文学导论》到《译文学》的学术道路[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03)
    • [2].酷儿视角:翻译文学身份重思[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2)
    • [3].翻译文学经典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 外语学刊 2017(01)
    • [4].多元化出版视角下我国英美翻译文学的出版思路[J]. 中国出版 2017(07)
    • [5].中国存在古代翻译文学吗?[J]. 民族翻译 2017(01)
    • [6].翻译文学史的解剖与重构[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11)
    • [7].辟经典建构研究蹊径,探翻译文学经典特性——评《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J]. 海外英语 2014(23)
    • [8].何谓翻译文学经典[J]. 中国翻译 2015(01)
    • [9].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策略[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0].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J]. 校园英语 2016(36)
    • [11].翻译文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的理论学术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7(03)
    • [12].译介学对翻译文学归属论证不足[J]. 译苑新谭 2015(00)
    • [13].关于翻译文学的论争[J]. 飞天 2012(06)
    • [14].全球语境下的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J]. 作家 2013(02)
    • [15].救世与革新——谈近代翻译文学的功用[J]. 飞天 2010(06)
    • [16].名著重印:中国新时期人道主义的源头——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一[J]. 东方翻译 2010(04)
    • [17].后现代的“权威性”失误?——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四[J]. 东方翻译 2011(01)
    • [18].近代著名的女翻译家陈鸿璧[J]. 东方翻译 2009(01)
    • [19].《2011中国年度翻译文学》[J]. 东方翻译 2012(04)
    • [20].论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女性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J]. 东方翻译 2012(06)
    • [21].现代主义的翻译与误读——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三[J]. 东方翻译 2010(06)
    • [22].《南方来信》——50年前的一场译介盛事[J]. 东方翻译 2014(04)
    • [23].莎士比亚的归来——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八[J]. 东方翻译 2011(05)
    • [24].语言霸权与本土情境:新时期翻译文学主要来源国考察[J]. 东方翻译 2012(05)
    • [25].李文俊的福克纳——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六[J]. 东方翻译 2011(03)
    • [26].翻译文学史书写新貌: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实践——评赵稀方《二十世纪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J]. 东方翻译 2011(03)
    • [27].翻译文学史:探索与实践——对新世纪以来国内翻译文学史著述的阅读与思考[J]. 东方翻译 2013(04)
    • [28].译介学视域下旗人翻译文学钩沉——以顺康年间满译汉文作品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20(04)
    • [29].新时期翻译文学期刊的公共身份及其研究路径[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0].2014—2016年东亚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综览[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5)

    标签:;  ;  ;  ;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