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与非流通股定价问题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与非流通股定价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而出现的特殊问题,它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改革妥协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股权分置所带来的制度缺陷逐步显现出来,并成为深化证券市场改革的制度桎梏。正是在此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最终发起了一场针对股权问题的改革,下决心彻底根治这一痼疾。本文共分六章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与非流通股估价问题。第一章论述了股权分置问题的由来、本文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第二章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产权理论;第三章论述了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孕育于国有股“减持”阶段,并且经历了“全流通”的“思想准备”阶段。正是这两个阶段为现在的股权分置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且更重要的是为现在的改革创造了良好时机;同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价”确定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价”是股改的核心问题,本文不仅对支付“对价”的理论基础,“对价”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对价”的支付依据进行了讨论,还着重对影响“对价”的若干重要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第四章论述了现存的主流改革方法,以及其适用的公司类型。第五章是关于非流通股的定价问题的探讨。作者总结了主流的定价方法,并分析了其不足,同时提出一个基于风险的非流通股估计模型。第六章展望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变化。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后股权分置时代,股票市场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面对规范的资本市场,人们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关注程度也将随之提升;财务应有职能的正常发挥才是决定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命运的关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有效市场理论
  • 2.3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2.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 2.5 产权理论
  • 第三章 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权分置改革
  • 3.1 我国股票市场历史沿革
  • 3.1.1 国有股流通的自发探索阶段与经验教训
  • 3.1.2 国有股减持试点探索阶段与经验教训
  • 3.1.3 国有股存量减持探索阶段与经验教训
  • 3.1.4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和全面展开阶段与经验教训
  • 3.2 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办法
  • 3.3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分析
  • 3.3.1 对价概念的提出
  • 3.3.2 “对价”计算的基本原理
  • 3.3.3 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
  • 第四章 股权分置问题现有解决方案及评析
  • 4.1 扩股方案
  • 4.2 折股上市方案
  • 4.2.1 折股方案的计算
  • 4.2.2 折股方案的优劣性
  • 4.2.3 适合的公司
  • 4.3 “预设未来流通权”方案
  • 4.4 权证方案
  • 4.4.1 关于权证
  • 4.4.2 送股+认购权证方案
  • 4.4.3 认沽权证
  • 4.5 新股全流通方案
  • 第五章 非流通股定价问题研究
  • 5.1 当前主要非流通股估价方法简析
  • 5.1.1 市场定价
  • 5.1.2 主观定价
  • 5.1.3 期权思想定价法
  • 5.1.4 股票内在价值定价法
  • 5.2 非流通股定价模型研究
  • 第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变化展望
  • 6.1 市场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 6.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将更加健康
  • 6.3 市场投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 6.4 多元化融资体系将更加健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详 细 摘 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与非流通股定价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