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

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林业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计划经济时期,服从国家垄断自然资源、攫取自然资源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形成了以“国”有产权为制度基础,以大一统的森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特性和林业的特殊性,使国有林区处在既有社会负担,又有生态义务,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责任的错综复杂的状态。也形成了国有林区系统运转效率低,资源经营粗放,森林资源恢复困难,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职工生活贫困的等诸多问题。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区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经营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管理林区的“国”字号为主的制度框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有林区的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为投资依赖型,林区还缺乏自主创新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本论文研究的视角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发挥政府在国有林区制度设定中的主导作用,以增加社会财富为总体目标,设定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里的管理制度只界定在国有林区的治理组织的设定这一层面,想通过一种组织的设定重新构架国有林区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林区的各种资源导入到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用于林区资源状况的社会经济运行框架。具体包括产权结构、组织结构、运行规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是核心,产权是基础,规则是延伸。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林业管理制度安排的经验,在深入分析了目前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制度的非均衡性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国有林区制度设定是以外在环境和内在森林资源状况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不同的环境状况,不同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同的制度构架。国有产权的制度安排,便于发挥国家积聚资金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并能减少木材的采伐成本。但随着时间变化,外在的环境从计划向市场经济推进,内在的资源状况,由高质量到低质量,由丰富到枯竭。说明在国有林区,国家大规模的森林资源的攫取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应以加快森林培育,提高经营水平为林区的主要任务。要加大中幼龄林的培育与抚育力度,尽快恢复大面积的森林,承担起国家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的任务,在短期内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必须要从组织上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发挥以私有产权在经营领域里快速反应、精打细算、科学经营的优势。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摘 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的借鉴
  • 1.3 研究思路
  • 1.4 内容与结构
  • 1.5 研究的方法
  • 1.6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1.6.1 研究的难点
  • 1.6.2 研究的创新点
  • 2 国有林区的范围、作用和特征分析
  • 2.1 国有林区的范围
  • 2.2 国有林区的地位
  • 2.2.1 国有林区的生态地位
  • 2.2.2 国有林区的经济地位
  • 2.2.3 国有林区的社会地位
  • 2.3 国有林区的特征分析
  • 2.3.1 国有林区的政府性
  • 2.3.2 国有林区的契约性
  • 2.3.3 国有林区的社会性
  • 2.4 小结
  • 3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变迁
  • 3.1 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 3.1.1 制度的概念
  • 3.1.2 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 3.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
  • 3.3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 3.3.1 制度变迁的概念
  • 3.3.2 制度变迁的类型
  • 3.3.3 制度变迁的作用
  • 3.3.4 制度变迁的主要诱因
  • 3.4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变迁的历程
  • 3.4.1 完全的计划经济阶段(1949-1984)
  • 3.4.2 计划体制改革的阶段(1985-1994 年)
  • 3.4.3 市场经济建立的阶段(1995 年-至今)
  • 3.5 现有的国有林区的制度框架
  • 3.6 小结
  • 4.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非均衡性
  • 4.1 现象层面的非均衡性
  • 4.1.1 森林资源危机严重
  • 4.1.2 林区经济发展困难
  • 4.1.3 林区贫困问题突出
  • 4.1.4 林区潜在的社会问题
  • 4.2 管理制度层面的非均衡性
  • 4.2.1 国家对林区宏观管理的低效率
  • 4.2.2 人、财、物等资源运用的低效率
  • 4.2.3 森林资源经营的低效率
  • 4.3 小结
  • 5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 5.1 政府失误和失灵
  • 5.1.1 政府政策失误
  • 5.1.2 政府行为越位
  • 5.1.3 政府职能缺位
  • 5.1.4 政府行为自身的缺陷
  • 5.2 国有林业企业的制度缺陷
  • 5.2.1 国有林区企业的非市场合约的特征
  • 5.2.2 委托代理关系扭曲
  • 5.2.3 国有林区的履约问题
  • 5.3 产权不清、政企不分
  • 5.3.1 政企不分的主要表现形式
  • 5.3.2 政企难分的原因分析
  • 5.3.3 政企不分的主要缺陷
  • 5.4 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 5.4.1 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薄弱
  • 5.4.2 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不健全
  • 5.4.3 人力资源进入市场的成本高
  • 5.4.4 社会第三者的监督薄弱
  • 5.5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系统诊断
  • 5.5.1 系统诊断原理
  • 5.5.2 系统诊断的过程
  • 5.5.3 关系判断矩阵
  • 5.5.4 划分层次
  • 5.5.5 计算影响域和影响强度
  • 5.5.6 系统诊断因子层次结构分析
  • 5.6 小结
  • 6 国外林业管理制度借鉴
  • 6.1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制度
  • 6.2 国有林的运行规则
  • 6.2.1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
  • 6.2.2 政企分离的管理模式
  • 6.3 私有林的运行规则
  • 6.3.1 有效的政策引导
  • 6.3.2 有力的政府扶持
  • 6.3.3 健全的法律制度
  • 6.3.4 私有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6.4 中间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6.5 小结
  • 7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计
  • 7.1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定的原则
  • 7.1.1 “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理念
  • 7.1.2 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 7.1.3 加快木材及林产品等物质产品的培育
  • 7.1.4 即要保证公平又要兼顾效率
  • 7.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定的依据
  • 7.2.1 不同产权制度特征的理论分析
  • 7.2.2 国有和私有产权在森林资源经营领域中的实证比较
  • 7.2.3 私有产权在国有林区制度设定的逐步得到了认同
  • 7.2.4 私有产权在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中的效益分析
  • 7.3 国有林区的制度模型
  • 7.4 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微观经济组织
  • 7.4.1 林区确定私有产权的强度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 7.4.2 新制度框架下的微观经济组织
  • 7.4.3 林业企业组织形式取决于监督成本
  • 7.5 有限理性的林区政府
  • 7.5.1 政府的作为空间
  • 7.5.2 政府不作为的领域
  • 7.6 国有林区的市场体系建设
  • 7.7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 7.7.1 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 7.7.2 产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 7.7.3 林业经营管理中的退出机制
  • 7.8 小结
  • 8 对策与措施
  • 8.1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 8.1.1 林区政府的职能重构
  • 8.1.2 林区资产重组
  • 8.1.3 林区林地及林木产权的重组
  • 8.1.4 人力资本的重组
  • 8.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 8.2.1 加大国家资金扶持
  • 8.2.2 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
  • 8.2.3 加快林区产业发展进程
  • 8.2.4 积极培育社会中间组织
  • 8.2.5 建立有效的法治体系
  • 8.3 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讨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吉林农业 2019(24)
    • [2].基层林业站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探讨[J]. 农家参谋 2020(01)
    • [3].森林抚育类型与技术要点研究[J]. 种子科技 2020(11)
    • [4].“六个严禁”工作问题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J]. 绿色科技 2020(07)
    • [5].“智慧林业”在森林资源管控中的应用思考[J]. 南方农业 2020(11)
    • [6].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20(12)
    • [7].奥维互动地图在森林资源三类调查项目中的运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5)
    • [8].简述生态理念下云南省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10)
    • [9].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4)
    • [10].试论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2)
    • [11].基层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5)
    • [12].森林资源利用权的民法配置[J]. 东南学术 2019(05)
    • [13].国有林场1+N森林资源“双增”模式探索[J]. 绿色财会 2019(09)
    • [14].试分析林业与森林资源的保护[J]. 现代园艺 2017(24)
    • [15].我国未来森林资源需求特点与林业发展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 2017(14)
    • [16].关于完善国有森林资源监管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 2017(12)
    • [17].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措施探讨[J]. 南方农业 2018(06)
    • [18].岫岩森林资源变化分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8(03)
    • [19].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执法力度的策略探讨[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02)
    • [20].发展森林资源对改善南昌城市环境的探析[J]. 林业建设 2018(03)
    • [21].浅析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农家参谋 2018(15)
    • [22].对当今保护森林资源的可行性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7)
    • [23].浅谈可持续发展下森林资源保护的方法及措施[J]. 南方农机 2018(15)
    • [24].试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6)
    • [25].试论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J]. 植物医生 2018(10)
    • [26].基于3S技术的生态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10)
    • [27].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共赢[J]. 现代园艺 2017(05)
    • [28].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J]. 现代园艺 2017(08)
    • [29].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6)
    • [30].森林资源负债问题研究[J]. 绿色财会 2017(02)

    标签:;  ;  ;  ;  

    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