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全程护理及观察分析

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全程护理及观察分析

张引琴1付萍2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二区017000)

(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计划生育服务站010300)

【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了解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状态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模式,提升介入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ACTH、Cor、SAS、SDS、CRP以及血糖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了解全程护理干预下患者手术治疗状态优势。结果除血糖之外,观察组在各项评分方面上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受手术影响较低,不会由于手术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及情绪波动等情况,术后状态变化较小。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对身体状况的影响,继而提升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这种护理模式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全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088-02

冠心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冠心病治疗方面逐渐优化。介入治疗是临床手术治疗的一种,介乎于内科与外科之间,其手术创口小、效果好且恢复时间更短。但由于介入治疗毕竟是手术的一种,患者难免产生焦虑紧张感,应激反应会对手术产生一定不良影响[1]。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全程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的优势,希望对今后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帮助,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34-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3岁;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23例,冠状功脉造影术1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36-66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22例,冠状功脉造影术13例;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均实施血脂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按照介入治疗步骤要求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全程护理操作如下:

1.2.1介入治疗前护理及观察

护理人员在介入治疗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例如患者是否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或是对手术的疑惑,应帮助其减轻术前焦虑并适时回答患者疑问,切忌将讲解重点放在手术风险上,以免患者焦虑感增加。可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同时向其讲解介入手术的优势,例如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让患者对手术产生信心。

1.2.2介入治疗中护理及观察

在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之后,应再次确认化验单结果、手术区备皮、造影剂过敏实验等,帮助患者在造影床上呈仰卧状态。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一系列反映情况,例如患者呼吸状况、血压变化、心率、心电监护状态等,同时观察患者面部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手术过程中应每隔5分钟触摸患者肢体查看肢体温度[2],对于低血压应及早发现并上报手术医师,术中导管会对心肌产生刺激,造成术中心律失常。

术中需注意,若患者出现了胸痛症状,且心电监护显示ST段有所升高[3],则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气体栓塞情况。手术全过程都应保障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有效呼吸,并将患者口鼻中分泌物及时清除避免窒息。

1.2.3介入治疗后护理及观察

患者在实施介入治疗之后可能出现腰痛、失眠、尿潴留等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采取适合方式减轻疾病造成的不适感。

腰痛方面,可为患者在腰部垫一块软枕并在腰侧处按摩,在术后48小时可帮助其变化体位,采用侧卧与平卧交替方式,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情况下可搀扶其下床站立。失眠主要由患者自身焦虑紧张感引起,可通过健康教育与有效沟通降低患者失眠程度,必要时可使用少量安眠药助其睡眠。尿潴留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术后不适应床上排尿、害怕伤口疼痛产生的环境不适应性与精神紧张造成的现象,可采用将膀胱区热敷方式帮助排尿[4]。

1.3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了解其差异程度。当p值在0.05以上时说明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下时说明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在ACTH、Cor、SAS、SDS、CRP以及血糖这几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同时段组间差异。本次研究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一:手术前后患者状态对比表

指标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

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n=35)观察组(n=35)

ACTH19.12±2.2419.07±2.1623.38±3.5820.07±2.04

Cor60.08±4.6159.49±4.4263.79±4.8261.06±4.33

SAS54.92±4.4754.04±5.0459.10±4.6754.93±5.66

SDS53.77±3.3154.83±4.6559.92±3.9058.11±4.05

CRP0.42±0.070.41±0.041.18±0.241.06±0.22

血糖5.38±0.735.49±0.745.50±0.755.33±0.77

注:*表示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具有明显差异,0<0.05

根据上表不难看出,除了血糖状况外,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评分上均有所提升,但对照组提升状况更为明显,相较于观察组而言呈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没有采用全程护理干预下患者各项状况恢复效果并没有观察组好,可见全程护理重要性。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较大程度上会受到患者自身情绪状态的影响,若由于紧张焦虑可能出现严重身体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属于不受控制状态,但会影响到手术期间患者血压、心率等因素,为手术增添危险性[5]。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在全程护理干预下,由于护理人员的全程观察加上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波动并不大,因此不会产生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在各项检查下观察组患者变化情况更小。由此可见,采用全程护理及观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由于介入手术出现的不适应感,从而降低情绪波动,减少身体应激反应。在这种身体状态优化下,介入手术中产生危险的可能性被有效控制,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能够有效优化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状态,并且通过观察及时将患者出现的危险因素找出并给与积极治疗。但本次研究尚未建立系统的心理干预模式。所以如何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行为特点,实施综合性、个性化心理干预等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金红妍.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716.

[2]郑小珍,廖文凤,黄燕丹.冠心病介入围术期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1):6579-6582.

[3]罗南.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08.

[4]轩慧杰.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循证实践.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与持续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6.

[5]孙玉冰,刘姝君.循证护理思维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758.

标签:;  ;  ;  

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全程护理及观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