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研究

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连云港的港口建设、临海工业、沿海旅游、近海养殖等海洋开发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给连云港近岸海域的环境带来了变化。 目前,对连云港近岸海域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单个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难以系统、全面地分析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于2005年10月对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从海水化学、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方面对海洋生态压力、生态效应等有关指标进行了监测,结合历史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人类开发活动对碱厂海域、港口海域和核电站海域造成的累积环境影响,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连云港近岸海域开发活动,局部地改变了海域属性,导致潮流场的变化,使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核电站海域总体水质较好,港口海域总体水质最差,三个海域水质总体上均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中港口海域和核电站海域首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其次为石油类、无机氮;碱厂海域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其次为活性磷酸盐、CODMn;各海域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2)研究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为南部废黄河的水下现代堆积浅滩,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物源相对单一。远岸海域为典型的残留砂,中间为现代沉积与残留沉积的过渡带,物源开始多样化,粒径也变粗。拦海西大堤工程使南北贯通的海峡变成了半封闭的人工海湾,潮流和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表现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上,进而导致底质环境的变化。此外,两个倾废区的港口疏浚物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也改变了本区的底质粒径分布。 (3)研究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的沉积速率从南往北逐渐减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自然环境条件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结果,另一个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的结果。研究拦海西大堤内侧的柱状样,结果表明在西大堤工程前沉积环境很稳定。而工程后,由于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和泥沙的运移路径,沉积环境极不稳定,导致大量的泥沙快速淤积。 (4)研究发现三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厂海域沉积物质量最差,各海区中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综述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 2.2 近岸海域概况
  • 3 材料与方法
  • 3.1 采样方法
  • 3.2 试验方法
  • 3.3 评价方法
  • 4 近岸海域水质及其演变
  • 4.1 水质监测结果
  • 4.2 海水化学因子的平面分布
  • 4.3 海水评价
  • 4.4 水质演变
  • 4.5 小结
  • 5 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5.1 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环境意义
  • 5.2 近岸海域的底质粒度特征
  • 5.3 底质粒度特征的分析
  • 5.4 底质粒度特征的对比
  • 5.5 柱状样粒度特征
  • 210Pb 活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测年'>5.6210Pb 活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测年
  • 5.7 沉积物粒度特征垂向演变
  • 5.8 小结
  • 6 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6.1 底质沉积物的环境意义
  • 6.2 监测结果
  • 6.3 污染物的平面分布特征
  • 6.4 污染物的垂向分布特征
  • 6.5 沉积物中污染物评价
  • 6.6 沉积物中污染物与历史的比较
  • 6.7 沉积物污染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6.8 小结
  • 7 海洋生物特征与环境分析
  • 7.1 海洋生物的环境意义
  • 7.2 底栖动物特征
  • 7.3 底栖动物历史比较与分析
  • 7.4 底栖生物评价
  • 7.5 小结
  • 8 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 8.1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 8.2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演变因果链分析
  • 8.3 对策措施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羊卓雍错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测定[J]. 地球与环境 2020(02)
    • [2].黄海麻坑群沉积物磷的保存与转化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3].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特征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4].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老化贝类养殖沉积物的生物修复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4)
    • [5].盐度影响沉积物抗侵蚀性的环形水槽试验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3)
    • [6].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J]. 环境科学 2020(06)
    • [7].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磷酸盐与砷的竞争吸附机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8].酸性矿山排水影响的水库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4)
    • [9].沉积物—水界面水流通量研究之渗流仪直接测量法回顾与进展[J]. 地质论评 2019(S1)
    • [10].全球俯冲沉积物组分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8)
    • [11].砷在昂曲沉积物中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12].动水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与铬的相互作用机理[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7)
    • [13].污染沉积物原位和异位修复方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9)
    • [14].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分析[J]. 农药 2016(12)
    • [15].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环境科学 2016(12)
    • [16].土壤/沉积物吸附抗生素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台州学院学报 2016(06)
    • [17].不同生长期水生植物对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8].基于逸度方法的辽东湾海水-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扩散行为[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0)
    • [19].白洋淀养殖区春季沉积物垂向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素[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5)
    • [20].象山港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4)
    • [21].基于脂肪酸探究青虾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的影响[J]. 淡水渔业 2020(03)
    • [22].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前后沉积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变化监测与评价[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0(04)
    • [23].城市化对甘肃省牛谷河沉积物氮磷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1)
    • [24].基于微量分析的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相关性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5].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4)
    • [26].鄂东南云中湖近50a沉积物微量元素记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 [27].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源解析和硝化反硝化[J]. 环境科学 2017(04)
    • [28].沉积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J]. 甘肃科技 2017(06)
    • [29].不同形态磷对沉积物-水界面浮游植物增殖及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 [30].阿哈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高分辨率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 2017(07)

    标签:;  ;  ;  ;  

    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