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便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膏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便秘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中药膏摩;中风;气虚型便秘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中风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患者由于脑部受损,活动量明显减少,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便秘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的病证。【1】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诱发加重脑血管疾病,影响恢复。现将我科采取的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气虚型便秘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8.3+-5.4)。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7+-5.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便秘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1)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2)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3)指导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粗粮等,避免易产气的食物,如豆制品等。(4)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5)遵医嘱给予患者耳穴压豆治疗,选穴:大肠,小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脾,胃等。指导患者每日按压耳豆数次,每次2-3分钟,3天轮换至对侧耳部。(6)遵医嘱给予患者缓泻剂,如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给予便秘的常规护理方法之外,再给予中药膏摩治疗。方法:(1)患者平卧于床,暴露腹部皮肤,护士将我院自制中药制剂温中理气药油均匀涂抹于患者腹部皮肤上,用拇指指腹进行点穴,取穴:上脘,中脘,关元,气海,左右两侧天枢穴,每个穴位按压1分钟。(2)用手掌掌面及掌根顺指针按摩腹部,手法力度由轻到重,药油渗透吸收后随时涂抹,时间为20分钟。(3)按摩后给予电蜡热敷于腹部,以促进药物渗透吸收,时间为40分钟,期间应巡视患者防止烫伤皮肤。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便秘缓解的情况。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是指2天自行排便一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内无复发。有效是指3-5天能自行排便一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是指5天以上大便仍秘结者。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便秘治愈1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者便秘治愈6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0%(28/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致使患者容易发生便秘。中风后气虚型便秘主要是由于气虚无力,伤津耗液导致肠道传导无力造成的。在临床中,应用便秘的常规护理外,再给予患者中药膏摩治疗,其中手指点穴是用手指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相应穴位上,从而实现护理干预的目的,应用手指点穴作用于上脘,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等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可以增加胃肠道蠕动以及体内肠液的分泌,从而降低便秘的发生率。药油借助于电蜡的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理,循经运行,增强了其效果。因此,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安全有效,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钟雯,叶励新,朱旗霞.循经按摩改善脑卒中气虚型便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24):2989-2990.

标签:;  ;  ;  

中药膏摩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