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辐射状配电线路故障测距

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辐射状配电线路故障测距

论文摘要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因其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而在中低压配电网中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虽然可以允许运行一段时间,但要求迅速排除故障,这就涉及到故障定位问题。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其接地电流小,故障特征不明显等因素,使得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一直是电力系统的一大难点;对于相间故障,由于一般会出现过流现象,其故障定位相对容易一些,但仍难实现精确与自动定位。鉴于暂态行波测距原理已经在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上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尝试了将该方法应用到配电线路中,主要是针对辐射状的配电线路结构,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几种主要的行波测距原理作了归纳、总结,表明D型行波测距原理适合结构复杂的线路故障定位。②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暂态行波特征以及行波在配电线路中的传播特性。分析表明行波在配电线路中传播时会发生复杂的折、反射现象;单相接地故障以及各类相间故障时都会产生行波线模分量,线模分量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播特性,且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关的特点,从原理上说明输电线路中的行波测距方法在配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具有可行性。③针对辐射状配电线路的结构特征,研究了将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应用到测距中的可行性,通过构造主、辅测距系统,以应对传统D型行波原理在该型配电线路上使用时所带来的大量成本问题。④对D型行波测距原理在该型配电线路上应用的基本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线路两端的行波信号种类的选择、行波模量的选择、时间同步问题、通信问题,以及针对混合线路、分支线路上的故障测距方法等。⑤采用了比值原理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行波波头识别方法,仿真表明能够获得较高的精确度。⑥分析了影响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可靠性及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D型双端行波测距原理对于辐射状的配电线路的在线故障定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现状综述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2 行波原理线路故障测距
  • 2.1 行波的基本理论
  • 2.1.1 行波的概念
  • 2.1.2 波动方程
  • 2.1.3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 2.1.4 行波在线路传播中的衰减和变形
  • 2.2 行波测距原理
  • 2.2.1 行波测距的类型
  • 2.2.2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举例
  • 2.3 本章小结
  • 3 辐射状配电线路中的暂态行波模量分析
  • 3.1 配电线路的故障初始行波模量特征
  • 3.1.1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初始行波
  • 3.1.2 相间故障时的初始行波
  • 3.1.3 初始行波在配电系统中的传播特性
  • 3.2 行波在“电缆—架空线”中的传播特征
  • 3.3 线路分支处的行波传播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4 配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及基本实现方法
  • 4.1 选择D 型行波测距原理
  • 4.2 行波到达时间的确定
  • 4.2.1 行波波头到达时间的确定依据
  • 4.2.2 行波波头起始点的识别方法
  • 4.3 行波传播速度的确定
  • 4.3.1 单介质中的行波速度的确定
  • 4.3.2 多介质中的行波速度的确定
  • 4.4 行波信号的选择
  • 4.4.1 选择线模分量作为测量信号
  • 4.4.2 利用双线模分量实现故障测距
  • 4.4.3 行波测距信号类别的选择
  • 4.4.4 行波信号的获取途径
  • 4.5 采样频率的设定
  • 4.6 分支线路上的故障测距方法
  • 4.7 主、辅行波测距配置方案
  • 4.7.1 主、辅行波测距配置的必要性
  • 4.7.2 选线的必要性
  • 4.7.3 故障选线实现方式
  • 4.8 时间同步问题
  • 4.9 通信问题
  • 4.10 影响配电线路故障测距的主要因素
  • 4.10.1 故障发生的时刻
  • 4.10.2 故障时的过渡电阻
  • 4.10.3 行波在配电线路中传播损耗的影响
  • 4.11 本章小结
  • 5 仿真验证
  • 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2 行波模量与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仿真
  • 5.3 行波模分量与故障类型的仿真
  • 5.4 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行波特性仿真
  • 5.5 行波在线路末端反射规律的仿真
  • 5.6 配电线路在单相接地故障下的仿真
  • 5.7 配电线路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仿真
  • 5.8 线路在不同初相角下的仿真
  • 5.9 不同过渡电阻下的仿真
  • 5.10 混合线路的仿真
  • 5.11 分支线路的仿真
  • 5.12 采样频率对行波测距影响的仿真
  • 5.1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获得的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10kV配电线路治理重点及其措施[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S1)
    • [2].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24)
    • [3].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7)
    • [4].基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的分析[J]. 门窗 2019(19)
    • [5].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6].10kV配电线路检修及危险点预控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20(04)
    • [7].供电10kV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修尝试[J]. 门窗 2019(20)
    • [8].模块化组装方式下的农配电线路快速抢修恢复装置的应用[J]. 电工技术 2020(02)
    • [9].电力系统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0(08)
    • [10].10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及预防方式分析[J]. 低碳世界 2020(04)
    • [11].浅谈10kV配电线的防雷策略[J]. 科技风 2020(17)
    • [12].对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 科技风 2020(19)
    • [13].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31)
    • [14].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对策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2)
    • [15].供电所配电线路的安全及保护[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0)
    • [16].探析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产生原因及防雷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23)
    • [17].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维护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8)
    • [18].影响配电线路运行水平的因素和提升措施[J]. 农村电工 2020(07)
    • [19].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J]. 湖北农机化 2020(15)
    • [20].10kV配电线路故障查找与处理方法[J]. 黑龙江科学 2020(22)
    • [21].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20(11)
    • [22].供电所配电线路管理的安全及保护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8(24)
    • [23].配电线路保护问题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8(24)
    • [24].探究电力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J]. 智库时代 2018(47)
    • [25].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抢修分析[J]. 冶金管理 2018(12)
    • [26].浅谈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问题及维护[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21)
    • [27].配电线路运行与管理探究[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8(04)
    • [28].探讨10kV配电线路管理技术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18(50)
    • [29].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及解决方案[J]. 企业技术开发 2018(12)
    • [30].关于农村配电线路常见故障问题的原因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04)

    标签:;  ;  ;  ;  ;  

    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辐射状配电线路故障测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