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

论文摘要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技术,在微生物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其相关应用的拓展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到的分析技术包括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核磁共振(NM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其中气相色谱-质谱与液相色谱-质谱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研究微生物代谢网络、代谢通量,从而全面理解微生物生理、生化功能,将大大丰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Escherichia coli 1.1566 (E.colil.1566)及其不同的敲除基因型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LC-MS分析手段,建立微生物代谢组学的分析平台;以小分子代谢物为目标,利用代谢指纹分析进行相关网络分析。首先,通过利用甘氨酸为唯一氮源,利用GC-MS手段,比较E.colil.1566和其敲除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的突变株(z△sdhAB)的代谢指纹图谱,通过多变量数据处理,发现两株菌细胞内浓度变化较大的8种化合物;并对检测到的胞内主要氨基酸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脯氨酸、异亮氨酸和谷氨酰胺之问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其次,通过已建立的GC-MS技术研究比较低温生理盐水淬灭法(N.S.)与冷甲醇淬灭法,发现前者能更有效的防止胞内化合物泄漏,实现代谢物的提取。进而结合该淬灭方法,建立了一种适合微生物代谢指纹分析的LC-MS方法并据此分析发现E. colil.1566及BC101敲除基因型菌株细胞内浓度变化较大的12种代谢物。第三,通过结合代谢分析与基因芯片分析,研究Escherichia col1.1566和其不同的敲除基因型菌株,在以果糖为碳源,全合成培养条件下的菌株的相关代谢网络变化。最后,通过对处于拟稳态的酿酒酵母培养物施加葡萄糖底物脉冲,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内外主要化合物的量。利用上述数据和细胞内糖酵解途径模型进行各反应途径的参数估计;同时,对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控制分析,发现磷酸果糖激酶、已糖激酶和已糖转运系统具有较大的通量控制系数。随机改变细胞内外化合物的浓度对细胞能荷状态的模拟显示,酿酒酵母能在1分钟内将细胞的能荷状态恢复到初始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生物代谢组学简介
  • 1.1.1 代谢组学
  • 1.1.2 微生物代谢组学
  • 1.1.3 微生物的代谢物
  • 1.1.4 微生物代谢网络数据库
  • 1.1.5 代谢通量分析
  • 1.2 微生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
  • 1.2.1 微生物代谢分析流程
  • 1.2.2 微生物样品的培养与保藏
  • 1.2.3 微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 1.2.4 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与检测技术
  • 1.2.5 微生物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
  • 1.2.5.1 数据预处理
  • 1.2.5.2 模式识别
  • 1.3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1.3.1 在工业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 1.3.2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 1.3.3 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 1.4 微生物代谢组学展望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甘氨酸氮源对Escherichia coli代谢网络的影响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仪器和试剂
  • 2.2.2 试验菌株
  • 2.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2.2.3.1 培养基
  • 2.2.3.2 培养条件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干重的测定
  • 2.3.2 样品淬灭和提取
  • 2.3.3 衍生方法
  • 2.3.4 GC-MS分析方法
  • 2.3.5 数据处理
  • 2.3.6 代谢物的定性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两株菌生长状态的比较
  • 2.4.2 两株菌代谢差异分析
  • 2.4.3 潜在标记物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方法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GC-MS联用研究代谢物淬灭提取方法
  • 3.1.1 前言
  • 3.1.2 实验材料
  • 3.1.2.1 仪器和试剂
  • 3.1.2.2 试验菌株
  • 3.1.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3.1.3 实验方法
  • 3.1.3.1 样品淬灭和提取方法
  • 3.1.3.2 衍生方法
  • 3.1.3.3 GC-MS分析方法
  • 3.1.3.4 标准溶液配制
  • 3.1.3.5 数据处理
  • 3.1.4 结果和讨论
  • 3.1.4.1 GC-MS指纹图谱的比较
  • 3.1.4.2 选择性代谢物的分离分析比较
  • 3.1.4.3 方法验证
  • 3.1.4.4 表型区分
  • 3.1.4.5 GC-MS胞内代谢物的定性分析
  • 3.1.4.6 小结
  • 第二节 LC-MS在微生物代谢分析中的应用
  • 3.2.1 前言
  • 3.2.2 实验材料
  • 3.2.2.1 仪器和试剂
  • 3.2.2.2 菌株和培养条件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样品制备
  • 3.2.3.2 LC/MS-IT-TOF分析条件
  • 3.2.4 结果与讨论
  • 3.2.4.1 LC-MS分析得到的图谱
  • 3.2.4.2 表型区分
  • 3.2.4.3 VIP代谢物的分析
  • 3.2.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代谢与基因分析结合研究遗传背景改变对E.coli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仪器和试剂
  • 4.2.2 实验菌株
  • 4.2.3 培养基
  • 4.3 实验方法
  • 4.3.1 菌株培养
  • 4.3.2 GC-MS分析与数据处理
  • 4.3.3 实验菌株的基因分析
  • 4.3.4 实验菌株子网络活化基因的鉴定
  • 4.3.5 实验菌株的鞭毛泳动实验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GC-MS分析实验菌株代谢结果
  • 4.4.2 E.coli管家基因表达模式
  • 4.4.3 与实验菌株鞭毛基因相关的亚网络
  • 4.4.4 实验菌株鞭毛泳动实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酿酒酵母糖酵解代谢途径的动态模拟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模拟流程
  • 5.2.2 菌株和培养条件
  • 5.2.3 模型和软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参数估计结果
  • 5.3.2 代谢控制分析(MCA)结果
  • 5.3.3 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能荷模拟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05)
    • [2].部分腐烂的水果不能吃[J]. 吉林蔬菜 2009(03)
    • [3].微生物代谢路径的优化与调控[J]. 生物加工过程 2017(05)
    • [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J]. 生命科学 2019(04)
    • [5].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J]. 生命科学 2019(05)
    • [6].微生物代谢合成法在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01)
    • [7].烟碱的微生物代谢研究进展[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8].基于混合赛博模型的微生物代谢状态估计[J]. 化工学报 2020(07)
    • [9].微生物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 生物产业技术 2017(01)
    • [10].莽草酸的应用及其微生物代谢合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S1)
    • [11].环己胺的微生物代谢及相关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6)
    • [12].以地方高等院校“微生物代谢调控”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本科人才质量[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4)
    • [13].扎龙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季节性差异[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09)
    • [14].微生物代谢尼古丁的研究及其应用[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4)
    • [15].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7(02)
    • [16].施用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微生物代谢养分限制和碳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05)
    • [17].坏消息[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02)
    • [18].农药腐霉利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 [19].甘油在微生物代谢合成及生物催化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6(09)
    • [20].微生物代谢网络模块性与鲁棒性分析[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01)
    • [21].长江下游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3)
    • [22].硒是双刃剑?——谈微生物中的硒代谢[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 [23].环境雌激素的微生物代谢[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9)
    • [24].食物主要成分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05)
    • [25].吲哚的微生物代谢及其作为新型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1)
    • [26].三七收获后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3)
    • [27].微生物代谢工程在花色苷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 食品科学 2020(13)
    • [28].木质素在海洋中的生物转化及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 2020(09)
    • [29].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微生物代谢工程中的应用[J]. 色谱 2019(08)
    • [30].动态转录调控微生物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9(09)

    标签:;  ;  ;  ;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