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发酵性能研究

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发酵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雄烯二酮(AD)是制备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通过微生物选择性切除植物甾醇侧链制得。微生物法制取AD具有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但也存在菌种转化能力普遍不高,底物甾醇在水中溶解度低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一株AD高产突变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6,显著提高了AD产量和转化率,并且以有机相水相两液相培养系统作为发酵系统,明显提高了甾体底物的投料量。同时,研究了培养基组成以及发酵条件对转化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采用紫外线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以及两者复合诱变方法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AD高产突变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6,在甾醇添加量为6‰时,AD浓度最终达到2.33g/L,AD转化率为61.4%,比出发菌株提高13.5%。连续传代5次,生产稳定性良好。(2)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两相系统中有机相葵花油最佳添加浓度为20%,水相培养基最佳C、N、P源以及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分别为:糖蜜6%,NH4NO3O.3%,(NH4)2HPO40.08%,FeSO4·7H2O 0.05 g/L,ZnSO4·7H2O 0.3g/L,MgSO4·7H2O 0.2g/L。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以及甾醇添加量为6‰时,AD转化率达到84.0%,比原培养基条件下的转化率提高了22.4%。(3)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阶段的最适发酵条件是:液体种子培养时间66h,接种量12%,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20rpm,温度30~32℃,初始pH7.5。(4)在5L发酵罐中进行的放大培养试验验证了摇瓶发酵的高转化率。AD的转化率随着甾醇添加量的提高而有所降低,但总产量明显提高。甾醇添加量在8‰时,AD转化率在108h达到最高97.1%,此时产量为4.92g/L:甾醇添加量在16‰时,AD转化率在120h达到82.1%,此时产量高达8.33g/L。因此,适当提高甾醇的加量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可取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引言
  • 1.1 甾体药物的结构,分类,功能及制备方法
  • 1.1.1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
  • 1.1.2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功能
  • 1.1.3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制备方法
  • 1.2 雄烯二酮和雄二烯二酮
  • 1.2.1 雄烯二酮和雄二烯二酮的功能作用
  • 1.2.2 AD和ADD的传统制备方法
  • 1.2.3 AD和ADD的微生物转化途径
  • 1.2.4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AD(D)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菌种
  • 2.2.2 主要试剂及设备
  • 2.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2.2.4 实验方案
  • 2.2.5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紫外线诱变的致死率曲线
  • 2.3.2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的致死率曲线
  • 2.3.3 复合诱变菌株的筛选
  • 2.3.4 出发菌株与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6的性能研究与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菌种
  • 3.2.2 主要试剂及设备
  • 3.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3.2.4 实验方案
  • 3.2.5 检测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有机相对发酵的影响
  • 3.3.2 不同浓度葵花油对发酵的影响
  • 3.3.3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 3.3.4 不同浓度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 3.3.5 不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 4NO3对发酵的影响'>3.3.6 不同浓度NH4NO3对发酵的影响
  • 3.3.7 不同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
  • 4)2HPO4对发酵的影响'>3.3.8 不同浓度(NH42HPO4对发酵的影响
  • 3.3.9 碳源、氮源、磷酸盐正交实验结果
  • 3.3.10 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 3.3.11 无机盐离子正交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突变株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及5L罐发酵试验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菌种
  • 4.2.2 主要试剂及设备
  • 4.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4.2.4 实验方案
  • 4.2.5 检测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4.3.2 5L罐发酵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于选择性优产雄烯二酮的工业小金色分枝杆菌的基因改造[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01)
    • [2].雄烯二酮兴奋剂体内代谢及检测方法研究概述[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11)
    • [3].从雄烯二酮发酵废液中分离甾醇和油脂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9(01)
    • [4].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4-雄烯二酮中的残留溶剂[J]. 西北药学杂志 2014(02)
    • [5].用单水相发酵体系生产4-雄烯二酮的新技术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5)
    • [6].油水双相体系中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产9-羟基雄烯二酮的工艺[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5)
    • [7].3-甾酮-9α-羟基化酶基因在分枝杆菌中的异源表达与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制备[J]. 生物工程学报 2015(04)
    • [8].雄烯二酮选择性还原合成睾丸素[J]. 山东化工 2011(05)
    • [9].雄烯二酮在含大豆油的有机溶剂体系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8(03)
    • [10].高雄烯二酮血症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7(09)
    • [11].微生物生物转化甾体化合物生产雄烯二酮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07)
    • [12].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雄烯二酮在土壤中吸附与降解行为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4)
    • [13].发酵液去除水分回收雄烯二酮的膜工艺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07)
    • [14].响应面法优化植物甾醇转化制备9-羟基-雄烯二酮[J]. 食品工业 2017(09)
    • [15].1α-羟基去氢表雄酮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4(04)
    • [16].维吉尼亚链霉菌P450-105D1在大肠杆菌中自诱导表达和雄烯二酮的羟化活性[J]. 生物学杂志 2019(05)
    • [17].Mycobacterium sp. BFZ304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烯二酮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6)
    • [18].反式雄烯二酮对食蚊鱼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1)
    • [19].尿液雌激素和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学比较及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7)
    • [20].一株刺盘孢属菌的分类鉴定及转化孕酮和雄烯二酮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8(05)
    • [21].去势对公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14(06)
    • [22].以雄烯二酮为原料合成醋酸可的松的两种路线比较[J]. 合成化学 2018(06)
    • [23].表雄酮的合成工艺改进[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9(03)
    • [24].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雄烯二酮水平与其代谢特征的关系[J].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3)
    • [25].Gibberella intermedia C2转化4-雄甾烯-3、17-二酮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3)
    • [26].雄烯二酮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J]. 生态毒理学报 2014(01)
    • [27].文献速览[J]. 中国处方药 2010(03)
    • [28].双相系统中硅藻土固定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13)
    • [29].双液相系统中生物降解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工艺[J]. 农业机械学报 2008(09)
    • [30].两相系统发酵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6)

    标签:;  ;  ;  ;  ;  ;  

    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发酵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