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替罗非班在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低剂量替罗非班在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缺血及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影响,1)探讨低剂量的替罗非班在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进一步探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替罗非班的理想剂量。方法:符合入选标准而又不符合排除标准的234例中高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推荐剂量组)76例、B组(低剂量组)75例和C组(空白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83例。所有患者PCI手术前均服用拜阿司匹林片100mg/天;波立维负荷剂量(300mg)后以75mg/天维持剂量至少应用三天;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克赛1.2ml/d或法安明10000u/d)分次皮下注射抗凝;A组和B组患者在PCI手术前至少6小时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给予负荷剂量(0.2ml/kg;3分钟)后分别以0.18ml/kg/h和0.15ml/kg/h的剂量持续静脉泵入术中所有患者均给予普通肝素(70-120U/kg)抗凝;PCI手术结束即刻抽取患者的动脉血进行ACT检测;术后低分子肝素剂量减半(克赛0.6ml/d或法安明5000u/d),继续使用替罗非班总时间为36小时。观察所有患者PCI术后48小时内的出血、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事件及其它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进行分析;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的出血、缺血事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PCI围手术期A组患者有30例发生TIMI不明显出血,B组有16例,C组有10例,三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9.5%vs 21.3%vs 12.0%,p<0.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组差异显著(39.5%vs 21.3%,p<0.05),A组与C组亦有统计学意义(39.5% vs 12.0%P<0.001),而B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1.3%vs 12.0%,p>0.05)。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A、B、C三组患者均未发现TIMI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2)PCI围手术期A、B、C三组均无TIMI少量出血事件发生。A组有2例患者发生TIMI大量出血事件,其它两组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6%vs 0.0%vs 0.0%,p>0.05)。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A、B、C三组患者均未发现TIMI少量出血事件及大量出血事件发生3)PCI围手术期A组有3例患者发生缺血事件,B组有7例,C组有9例,三组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5.3%vs 9.3%vs 12.0%,p>0.05);术后1个月随访时A、B、C三组患者均有缺血事件发生,其中A组、B组患者各1例,C组7例,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1.31%vs 1.33%vs 8.43%,p<0.05),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PCI围手术期A、B、C三组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但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9%vs 4.0%vs 4.8%,p>0.05),在血小板减少程度上三组比较亦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5)A、B、C三组患者PCI术前(未用替罗非班时)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的差异[47.66(44.15-49.86)% vs 47.02(43.14-49.00)% vs 47.08(42.39-49.73)%,P>0.05];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显著[0.64(0.00-4.92)% vs 3.08 (0.69-6.49)% vs 46.98(40.8-51.1)%,p<0.001],两两比较示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6)A、B、C三组患者在PCI术后出血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上差异显著[200.0(97.5-555.0)min vs 787.5(245.0-1068.8)min vs 1140.0(322.5-1262.5)min,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显著(p均<0.05),而B组与C组相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程度不同,低剂量的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功能抑制程度相对较低,延迟了患者出血发生的时间,减少了PCI围手术期患者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低剂量的替罗非班与推荐剂量相比没有增加患者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发生。3)与推荐剂量的替罗非班相比,低剂量的替罗非班不增加患者PCI围手术期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也没有增加术后1个月的缺血事件风险。4)在中高危的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0.15ml/kg/h的替罗非班和0.18ml/kg/h一样有效,但更安全可靠。0.15ml/kg/h的替罗非班是PCI围手术期理想的剂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统计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位置移动和剂量调节对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3)
    • [2].用不同剂量的放疗和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对比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6)
    • [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 名医 2020(02)
    • [4].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5)
    • [5].不同剂量运动对高尿酸血症影响的试验研究[J]. 科技资讯 2020(13)
    • [6].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6)
    • [7].为乳腺癌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表柔比星进行化疗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6)
    • [8].不同剂量奥沙利铂联合介入治疗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9)
    • [9].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疑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安全性[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9(02)
    • [10].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2)
    • [1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06)
    • [12].不同剂量复方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2)
    • [1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7)
    • [1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2)
    • [15].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3)
    • [16].噻托溴铵(不同剂量)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4)
    • [17].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3)
    • [18].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1)
    • [19].不同剂量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探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9)
    • [20].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6)
    • [21].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6(05)
    • [22].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J]. 医学综述 2016(08)
    • [23].大剂量沐舒坦在胸部创伤所致肺挫伤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医疗 2014(33)
    • [24].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始剂量探讨[J]. 临床医学 2014(12)
    • [25].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 2015(02)
    • [26].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04)
    • [27].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03)
    • [28].麻黄历代剂量演变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8)
    • [29].围术期大剂量沐舒坦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5(30)
    • [30].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7)

    标签:;  ;  ;  ;  ;  

    低剂量替罗非班在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