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论文摘要

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喀斯特集中分布的三大片区之一——东亚片区的中心,近几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远不能满足需求。本文以位于贵州中部的猫跳河喀斯特流域为对象,以1973年的MSS和1990年、2002年的TM等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GIS-GPS集成技术,研究了该地区在过去三十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运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该流域在不同目标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猫跳河流域过去三十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未来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⑴在过去三十年间,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比较剧烈的变化。从数量上来看,1973~1990年,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旱地>灌木林>水田>裸岩地>其他林地>有林地>灌草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水域>城镇用地;1990~2002年则为旱地>灌草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地>农村居民点>灌木林>水域>交通工矿用地>城镇用地>其他林地。⑵各地类的变化方向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1973年至2002年,耕地总量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其中水田先减后增,旱地先增后减。有林地处于持续增加之中。灌木林和其他林地在70、80年代经历了较大幅度减少,1990年后,两者变动均不大。灌草地总量在1973~1990年间变化不大,但转入和转出比较频繁,进入90年代后,灌草地显著增加。有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裸岩地在70、80年代期间发生了显著的扩张,进入90年代后逐渐缩减。⑶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丘原区和峡谷区之间、丘原区和峡谷区内部不同人类干扰强度地区之间。代表不同自然、人文地域背景的红枫湖镇、羊昌乡、龙场镇以及谷堡乡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方面互不相同,在猫跳河流域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区域,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异质性比较明显。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造成的,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富裕程度、市场与物价、燃料结构、制度与体制、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变化驱动着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⑸CLUE-S模型能对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单纯的生态安全目标下林地、灌草地等地类显著增加,裸岩地和耕地大幅减少。单纯的食物安全目标下灌草地会减少,石漠化土地出现明显扩张。经济发展目标下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优质良田会被大量挤占。综合发展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需要,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合理。⑹70、80年代,猫跳河流域的景观趋于破碎化,拼块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降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3626.58降到3343.47,这一期间的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

论文目录

  • 第1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的紧迫性
  • 1.1.2 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
  • 1.1.3 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不足
  • 1.1.4 LUCC区域案例研究的不足
  • 1.1.5 LUCC驱动力深入研究的需要
  • 1.1.6 猫跳河流域LUCC的典型性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2.1 LUCC的内涵
  • 2.2 LUCC计划进展
  • 2.2.1 LUCC格局与过程
  • 2.2.2 LUCC驱动机制
  • 2.2.2.1 自然驱动到人类驱动
  • 2.2.2.2 人口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 2.2.2.3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 2.2.3 LUCC模型与预测
  • 2.3 喀斯特地区的LUCC研究
  • 2.3.1 格局与过程
  • 2.3.2 驱动力
  • 2.3.3 资源、生态、环境效应
  • 2.3.4 数学建模
  • 第3章 猫跳河流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自然地理背景
  • 3.2.1 气象气候
  • 3.2.2 地质基础
  • 3.2.3 地貌结构
  • 3.2.4 河流水系
  • 3.2.5 土壤植被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3.3.1 人口增长
  • 3.3.2 经济发展
  • 3.4 空间分异
  • 3.4.1 丘原区
  • 3.4.2 峡谷区
  • 第4章 猫跳河流域LUCC格局与过程
  • 4.1 数据与方法
  • 4.1.1 数据
  • 4.1.2 方法
  • 4.1.2.1 影像处理与土地覆被解译
  • 4.1.2.2 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
  • 4.1.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度量
  • 4.1.3 技术流程
  • 4.2 土地覆被分类
  • 4.3 变化过程分析
  • 4.3.1 1973~1990 年
  • 4.3.2 1990~2002 年
  • 4.4 空间差异
  • 4.4.1 丘原区和峡谷区
  • 4.4.2 丘原区内部差异
  • 4.4.2.1 人类干扰强烈区——红枫湖镇
  • 4.4.2.2 人类干扰薄弱区——羊昌乡
  • 4.4.3 峡谷区内部差异
  • 4.4.3.1 人类干扰强烈区——龙场镇
  • 4.4.3.2 人类干扰薄弱区——谷堡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猫跳河流域LUCC驱动机制
  • 5.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 5.2 数据与方法
  • 5.2.1 方法
  • 5.2.2 数据
  • 5.3 驱动因素诊断
  • 5.3.1 因子诊断
  • 5.3.2 结果分析
  • 5.3.2.1 1973~1990 年的结果
  • 5.3.2.2 1990~2002 年的结果
  • 5.4 驱动因子分析
  • 5.4.1 气象气候
  • 5.4.2 人口变化
  • 5.4.3 经济发展
  • 5.4.4 农业技术进步
  • 5.4.5 燃料结构
  • 5.4.6 富裕程度
  • 5.4.7 市场与物价
  • 5.4.8 制度与体制
  • 5.4.9 政策法规
  • 5.4.9.1 土地政策
  • 5.4.9.2 农业政策
  • 5.4.9.3 林业、生态政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猫跳河流域LUCC情景模拟
  • 6.1 模型选择
  • 6.2 CLUE-S模型
  • 6.2.1 模型简介
  • 6.2.2 模型原理
  • 6.2.3 数据
  • 6.2.4 模拟步骤
  • 6.3 模型验证
  • 6.4 情景变化模拟
  • 6.4.1 生态安全目标情景
  • 6.4.2 食物安全目标情景
  • 6.4.3 经济发展目标情景
  • 6.4.4 综合发展目标情景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猫跳河流域LUCC的生态效应评价
  • 7.1 评价指标筛选
  • 7.1.1 拼块类型级别指标
  • 7.1.2 景观级别指标
  • 7.2 1973-1990 年LUCC生态效应评价
  • 7.3 1990-2002 年LUCC生态效应评价
  • 7.4 2002-2012 年可能LUCC生态效应评价
  • 7.4.1 生态安全目标情景
  • 7.4.2 食物安全目标情景
  • 7.4.3 经济发展目标情景
  • 7.4.4 综合发展目标情景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进展分析
  • 8.3 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I 猫跳河流域典型土地覆被图片
  • 附录II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2(Z1)
    • [2].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4)
    • [3].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2)
    • [4].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11)
    • [5].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4)
    • [7].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演变与模拟[J]. 生态学报 2020(01)
    • [8].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9].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11].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01)
    • [12].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1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4].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5].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挖掘浙江省土地利用演变信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1980~201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2)
    • [17].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2)
    • [18].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19].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分析——以榆次区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5)
    • [2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8)
    • [21].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22].三峡库区典型流域聚落变迁的土地利用效应[J]. 生态学报 2020(12)
    • [2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4].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4)
    • [25].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27].1978–2018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数据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01)
    • [28].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北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3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16)

    标签:;  ;  ;  ;  ;  ;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