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科学祖国观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始终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是新时期改革和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为目的。具体而言,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为根本依据,指导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和教育对策构思;以有关权威部门滚动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而剖析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最终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特点、突出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本论文共计七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本依据研究,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思想溯源”。该部分着重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难点及创新点;运用哲学方法、比较法梳理了中西方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及历代领导集体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展现了人类社会祖国观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三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和第四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结构·条件”。该部分着重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从目标、内容、特征、原则、结构、条件六个层面的视角予以系统论述。第三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即第五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剖析”。该部分主要是运用翔实可靠的调查数据和Spss等现代数理统计软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调查发现,新世纪以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祖国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且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对祖国、我党、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多数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较为坚定,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的看法波动性较大;学生们对国家主权、民族荣誉息息相关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度高,政治参与度有待提升,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高度评价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充满信心;女生的入党愿望比男生更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度也更高;党员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同时,大学生对祖国观部分相关问题认知模糊、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引导、部分学生对祖国发展前景迷茫困惑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理念及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教育环境复杂、教育主客体自身不足是其主要成因。第四部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研究,包括第六章“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思考”和第七章“结论”。该部分主要以前期的基本依据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现状实证研究为指导,从发掘教育素材、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教育保障、营造教育氛围几方面提出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并对全文内容扼要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探索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实践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1.1 理论研究
  • 1.2.1.2 实践研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2.1 理论研究
  • 1.2.2.2 实践研究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1.2.4 研究发展态势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 1.3.1 当代中国的界定
  • 1.3.2 祖国与国家及民族的辨析
  • 1.3.3 祖国观与国际主义观及共产主义观的辨析
  • 1.3.4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及民族主义思潮的辨析
  • 1.3.5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思想溯源
  • 2.1 中国传统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
  • 2.1.1 中国传统祖国观
  • 2.1.1.1 大一统观
  • 2.1.1.2 忠君爱国观
  • 2.1.1.3 强国御辱观
  • 2.1.1.4 救亡图存观
  • 2.1.2 中国传统祖国观教育理念
  • 2.1.2.1 以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为主旨
  • 2.1.2.2 以胸怀天下为核心
  • 2.1.2.3 以宣扬孔孟儒学及忠臣良将的典型事迹和传播新知为举措
  • 2.1.2.4 以稳固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为保障
  • 2.2 西方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
  • 2.2.1 西方祖国观
  • 2.2.1.1 公民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 2.2.1.2 封建君主国中的爱国强调以法典约束民对君的忠诚情感
  • 2.2.1.3 祖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 2.2.1.4 公民对祖国的向心力直接影响祖国整体利益的实现
  • 2.2.2 西方祖国观教育理念
  • 2.2.2.1 以提升国民素质进而增强国力为主旨
  • 2.2.2.2 以教育公民适应其所生活的政体为核心
  • 2.2.2.3 以增强政治参与的合法性和理性训导为举措
  • 2.2.2.4 以构建家校社联合教育机制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为保障
  •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及其教育理念
  • 2.3.1 马克思恩格斯对祖国观教育的初步设想
  • 2.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
  • 2.3.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教育理念
  • 2.3.2 列宁斯大林对祖国观教育的继承与探索
  • 2.3.2.1 列宁斯大林的祖国观
  • 2.3.2.2 列宁斯大林的祖国观教育理念
  • 2.3.3 中国共产党对祖国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 2.3.3.1 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
  • 2.3.3.2 中国共产党的祖国观教育理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
  • 3.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目标
  • 3.1.1 以大学生怀爱国之心为近期目标
  • 3.1.2 以大学生树兴国之志为中期目标
  • 3.1.3 以大学生行效国之举为远期目标
  • 3.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内容
  • 3.2.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3.2.1.1 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 3.2.1.2 三个自信教育
  • 3.2.1.3 领土疆域意识教育
  • 3.2.1.4 主权意识教育
  • 3.2.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 3.2.2.1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 3.2.2.2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表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2.2.3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在精髓是四爱统一
  • 3.2.2.4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国梦
  • 3.2.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相关内容
  • 3.2.3.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 3.2.3.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3.2.3.3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与民族观及宗教观之关系
  • 3.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特征
  • 3.3.1 以树立崇高理想为基点
  • 3.3.2 以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 3.3.3 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当代英模为教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结构条件
  • 4.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原则
  • 4.1.1 知事为先原则
  • 4.1.2 蕴情于理原则
  • 4.1.3 由近至远原则
  • 4.1.4 适应超越原则
  • 4.1.5 教学相长原则
  • 4.1.6 持续如一原则
  • 4.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结构
  • 4.2.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内在结构
  • 4.2.1.1 激发爱国意识
  • 4.2.1.2 引导爱国情感
  • 4.2.1.3 坚定爱国意志
  • 4.2.1.4 指导爱国行为
  • 4.2.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形态结构
  • 4.2.2.1 显性教育
  • 4.2.2.2 隐性教育
  • 4.2.2.3 显隐结合式教育
  • 4.2.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层次结构
  • 4.2.3.1 感恩教育
  • 4.2.3.2 民族认同教育
  • 4.2.3.3 祖国认同教育
  • 4.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条件
  • 4.3.1 教育政策的引导
  • 4.3.2 教育主客体的重视
  • 4.3.3 教育环境的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现状剖析
  • 5.1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反馈
  • 5.1.1 大学生对四爱的认识
  • 5.1.2 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状况
  • 5.1.3 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 5.1.4 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和对祖国发展前景的评估
  • 5.2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
  • 5.2.1 大学生对涉及祖国观的部分问题认知模糊
  • 5.2.2 部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
  • 5.2.3 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引导
  • 5.2.4 部分学生对祖国发展前景迷茫困惑
  • 5.3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问题的主要成因
  • 5.3.1 教育理念及内容滞后
  • 5.3.2 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
  • 5.3.3 教育环境复杂
  • 5.3.4 教育主客体自身不足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 6.1 发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素材
  • 6.1.1 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建党建国史的解读
  • 6.1.2 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创立与发展历程的宣传
  • 6.1.3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教
  • 6.1.4 引入对世界各国祖国观精华及相关教育改革的讲解
  • 6.2 创新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方式
  • 6.2.1 在开展专题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渗透教育
  • 6.2.2 在强化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网络教育
  • 6.2.3 在加大灌输教育的基础上引导自我教育
  • 6.2.4 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推广实践教育
  • 6.3 加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保障
  • 6.3.1 完善以祖国观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 6.3.2 建全以祖国观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
  • 6.3.3 建立以祖国观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监测机制
  • 6.3.4 兴建以祖国观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 6.4 营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氛围
  • 6.4.1 紧抓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契机
  • 6.4.2 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典型
  • 6.4.3 集成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合力
  • 6.4.4 建设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宣教基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文主要贡献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