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文化批评

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文化批评

论文摘要

21世纪前十年,中西流行音乐交融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峰,即华语流行乐坛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词——“中国风”。这是以周杰伦、王力宏、方文山为代表的一批音乐人,将古典意象、古典字眼、古典诗词故事俗语绕口令、古典文化事物、古典曲子、传统戏曲、传统五声音阶、传统乐器、中国小调歌曲以及包括含蓄美、柔弱美、典雅美在内的种种中国古典文化元素融入以R&B.Hip—Hop、Rap等为代表的西方流行音乐中,打造的一场时尚的“中国风”音乐“盛宴”,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其他音乐创作者、演唱者也争相仿效。可以说“中国风”流行歌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唤醒和民族内部文化认同的促进,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更在不断发掘中国古典文化因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但“中国风”流行音乐虽然以“中国性”“中国味”为追求,从本质上看,“中国风”流行音乐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为了“中国”而采用的多而杂的传统古典文化因此始终处于点缀的地位。求新求变的向传统古典文化挖掘运用,就是建立在对于古典文化的浅尝则止基础上的。同时这些被使用的传统古典文化因子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性,即使在同一首作品当中,出现的众多的传统文化也都呈现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无论是对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者还是对于早已陌生了传统的受众来说,传统本身承载的丰富内涵在大量的毫无逻辑的剪切拼贴中已经被符号化了。而事实上,无论是歌词方面非理性的艺术思维、荒诞的艺术手法、语言的陌生化、情节及故事性的追求,还是其曲风方面的R&B、Hip—Hop、Rap等本质都昭示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西方流行音乐本质。“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本质不仅让我们对其未来产生忧虑,同时也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断代”现象。总而言之,一方面音乐界与学界要肯定“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另一方面,为了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明天,我们应该反思和行动起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生发展
  • 1.1 "中国风"名称的产生与传播
  • 1.2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 1.3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现实影响
  • 1.3.1 21世纪华语乐坛"常胜将军"
  • 1.3.2 华语乐坛的全体动员
  • 1.3.3 产业发展的跟风整合
  • 1.3.4 教育教学界对此的使用
  • 1.3.5 文学领域的投射
  • 1.4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及本文思路
  • 1.4.1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风"流行音乐中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
  • 2.1 "中国风"歌词与中国古典文化
  • 2.1.1 歌词对中国汉语诗歌传统的继承
  • 2.1.2 歌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事项
  • 2.2 "中国风"曲调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
  • 2.2.1 典雅古曲之直接借用或间接模仿以提升文化认同感
  • 2.2.2 传统戏曲曲调的化用以增强与大众的亲和力
  • 2.2.3 民间色彩乐器的运用以突出中国风格
  • 2.2.4 传统五声的运用增强民族民间音乐的调性特征
  • 2.2.5 中国小调歌曲的借鉴以凸显"中国风"的民族音乐风格
  • 2.3 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继承
  • 2.3.1 含蓄美
  • 2.3.2 柔弱美
  • 2.3.3 典雅美
  • 第三章 "中国风"流行音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 3.1 歌词中显现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 3.1.1 非理性的艺术思维
  • 3.1.2 奇特的创作手法
  • 3.1.3 情节及故事性的追求
  • 3.2 曲调方面的21世纪西方流行音乐本质
  • 3.2.1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曲风
  • 3.2.2 和声的使用
  • 3.2.3 西洋乐器的使用
  • 3.3 西方某些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 第四章 对"中国风"流行音乐这一文化现象的反思
  • 4.1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正面能量
  • 4.1.1 民族意识的唤醒和民族内部文化认同的促进
  • 4.1.2 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 4.1.3 不断发掘中国古典文化因子
  • 4.1.4 积极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 4.2 "中国风"流行音乐本身对"中国文化"的利用与误读
  • 4.3 "中国风"流行音乐本身带来的关于文化断代的思考
  • 4.4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未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舞出中国风[J]. 尚舞 2009(03)
    • [2].《中国风——烟雨雪》[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3)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式“中国风”服饰现象浅析——以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收藏为例[J]. 艺术设计研究 2020(01)
    • [4].穿越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化蝶之舞”[J]. 音乐爱好者 2020(05)
    • [5].试析欧洲“中国风”成扇上的中国人物绘画[J]. 大众文艺 2020(12)
    • [6].衣见东方韵[J]. 国企管理 2020(13)
    • [7].月饼回归团圆味 传承复古中国风[J]. 中国食品工业 2019(09)
    • [8].论“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J]. 黄河之声 2018(22)
    • [9].试析从“中国风”看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结合的意义[J]. 艺术评鉴 2019(06)
    • [10].“中国风”在流行音乐中的创作手法和运用特点[J]. 戏剧之家 2019(07)
    • [11].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19(06)
    • [12].从故宫文创产品看中国风元素的时代强音[J]. 东南传播 2019(04)
    • [13].21世纪初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界定[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8)
    • [14].近年来“中国风”歌曲创作的评析与思考[J]. 人民音乐 2019(09)
    • [15].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风女装创新设计[J]. 辽宁丝绸 2019(03)
    • [16].“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 黄河之声 2017(23)
    • [17].浅析现代女性服饰“中国风”的重要性[J]. 西部皮革 2018(04)
    • [18].“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研究[J]. 音乐创作 2018(03)
    • [19].解读“中国风”流行音乐[J]. 戏剧之家 2018(10)
    • [20].论“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J]. 艺术评鉴 2018(09)
    • [21].最美不过中国风!十大旅行地,你最中意哪一个?[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
    • [22].文化视域中的流行音乐“中国风”现象[J]. 文艺争鸣 2018(08)
    • [23].浅谈华语流行音乐融入“中国风”的现象——以王力宏的chinked-out曲风为例[J]. 北方音乐 2017(05)
    • [24].浅谈中国戏曲元素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J]. 北方音乐 2017(03)
    • [25].通俗歌曲《天黑黑》音乐学分析[J]. 北方音乐 2017(08)
    • [26].解读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3)
    • [27].“中国风”歌曲在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北方音乐 2017(21)
    • [28].“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探究[J]. 大众文艺 2018(21)
    • [29].维密秀刮起中国风背后有玄机[J]. 纺织服装周刊 2016(46)
    • [30].浅谈“中国风”歌曲艺术特色及其审美思考[J]. 黄河之声 2016(11)

    标签:;  ;  ;  ;  

    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文化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