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特征、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Reel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特征、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Reel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研究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育特征。(2)研究血浆谷氨酸和丫-氨基丁酸浓度变化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及其在儿童孤独症易发癫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3)通过对Reelin基因上四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736707、rs2229864、rs362691、rs2073559的检测,探讨Reelin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1)共入组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278例及正常对照儿童核心家系200例,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母孕期情况、围产期情况、发育性标志出现时间、养育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及体格检查情况;对于孤独症儿童,尚需调查早期症状表现、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2)27例伴癫痫的孤独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不伴癫痫的孤独症患者为另一观察组,3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组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进行组间比较。(3)在中国汉族孤独症核心家系(孤独症患者234人,父母399人)及正常对照人群(286人)中,检测Reelin基因上四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36707、rs2229864、rs362691、rs2073559,采用TaqMan—PCR的方法确定样本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及病例对照的关联研究。(4)采用DNA测序和序列分析的方法,验证TaqMan-PCR等位基因鉴别分析技术的准确性。(5)使用GENEHUNTER(version 2.1)软件对孤独症核心家系进行传递不平衡分析,使用SAS软件包构建单倍体模型,以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包,根据资料特征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计算暴露因素的优势比(OR值)。结果(1)儿童孤独症先证者中男性233人,女性45人,男女比例为5.18:1;患者起病年龄为22.36±8.29月。家长感觉到孩子异常最早是在10个月时,最晚在48个月。(2)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患者的多项围产期和母孕期高危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发现:母亲受教育年限(P=0.009)、父亲生育年龄(P=0.001)、家庭负担(P=-0.001)、抚育者(P=0.001)、妊娠反应(P=0.025)、孕期服药史(P=0.014)、分娩方式(P=-0.045)、养育方式(P<0.001)、主要教导者(P<0.001)、阳性家族史(P=0.002)进入回归方程。(3)计算回归方程中有临床意义的6项指标的组间优势比(OR值),从强到弱依次为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6.715)、家族史阳性(OR=5.798)、孕期服用药物(OR=4.653)、非自然分娩(OR=4.147)、母亲受教育年限>11年(OR=1.373)、妊娠反应中/重度(OR=1.044)。(4)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各项发育性标志出现时间、孤独症早期表现总分、头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不伴癫痫的孤独症组(A组)血浆谷氨酸浓度为653.95±545.87pmol/L,伴有癫痫的孤独症组(B组)血浆谷氨酸浓度为1608.81±1478.22pmol/L,正常对照儿童(C组)血浆谷氨酸浓度为653.70±589.86pmol/L。A组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浆γ-氨基丁酸浓度为71.46±65.98pmol/L,B组为111.19±85.27pmol/L,C组为70.13±51.36pmol/L。A组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孤独症核心家系单位点SNP传递不平衡分析,四个位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个位点组成的单倍体中GTCC 5条全部未传递,未传递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单倍体未发现不平衡传递。对照组样本在四个SNPs多态位点上全部符合H-W平衡。病例对照关联研究中,孤独症组与对照组四个SNPs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孤独症组与对照组单倍体分型比较中,rs362691-rs2073559相邻两位点的CC、CT、GC三种单倍体,每一单倍体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GT单倍体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x2=5.805,P=0.020)。两组单倍体频率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x2=9.682,P=0.021)。其余相邻两位点、三位点以及四个位点组合的每一单倍体频率、以及单倍体频率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儿童孤独症在母孕期、围产期高危因素明显增多,前三位的高危因素分别是父亲生育年龄大于30岁、家族史阳性、孕期服用药物史。(2)孤独症儿童整体发育落后于正常对照儿童,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某些特征性的早期表现,有望被早期识别。(3)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浓度异常在孤独症儿童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仅在伴有癫痫的孤独症儿童中有异常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孤独症易发癫痫的病理机制之一。(4)以孤独症核心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未发现Reelin等位基因的优势传递。病例对照关联研究发现仅rs362691-rs2073559的GT单倍体频率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Reelin基因与孤独症无关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孤独症概述
  • 2.孤独症的研究现状
  • 3.孤独症的谷氨酸/γ—氨基丁酸功能紊乱学说
  • 4.Reelin基因与孤独症
  • 第二章 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比较
  • 2.3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点
  • 3 讨论
  • 第三章 儿童孤独症血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测定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血中谷氨酸浓度、γ-氨基丁酸浓度测定
  • 3 讨论
  • 第四章 Reelin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关联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标本的采集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试验材料
  • 1.2.2 人基因组DNA样本的抽提
  • 1.2.3 DNA浓度分析和调整
  • 1.2.4 用TaqMan-PCR方法检测基因型
  • 1.2.5 DNA测序和序列分析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四个位点SNPs分型及测序结果图
  • 2.2 对照组样本进行H-W平衡分析
  • 2.3 核心家系的传递不平衡分析
  • 2.4 孤独症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2.5 孤独症组与对照组单倍体比较
  • 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孤独症遗传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液中Reelin蛋白的表达[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0)
    • [2].Reelin在小鼠穿通纤维及大脑连合纤维寻径中的作用[J]. 解剖学报 2017(05)
    • [3].Reelin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4(01)
    • [4].小鼠Reelin基因启动子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07)
    • [5].Reelin基因缺失对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迁移与极化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6].Reelin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发病中的作用[J]. 解剖学报 2016(06)
    • [7].颤蛋白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06)
    • [8].Reelin蛋白的表达量与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性[J]. 现代医学 2016(04)
    • [9].Reelin可增强海马神经元的多巴胺D1受体表达[J]. 解剖学研究 2014(01)
    • [10].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Reelin、PI3KCA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02)
    • [11].Ree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关联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12)
    • [12].甲状腺功能减退孕鼠的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Reelin蛋白表达[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11)
    • [13].细胞外基质糖蛋白Reelin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03)
    • [14].Reelin与哺乳动物新皮层进化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1(01)
    • [15].结肠癌细胞表达的细胞外基质Reelin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8(03)
    • [16].妊娠期甲减补充甲状腺激素对仔鼠行为学及Reelin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02)
    • [17].麦芽酚铝染毒对PC12细胞Reelin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1)
    • [18].不同Reelin基因型小鼠海马结构组织学差异[J]. 解剖学报 2016(01)
    • [19].Reelin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07)
    • [20].首发精神分裂症与reelin和GluR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临床检验杂志 2012(01)
    • [21].不同reelin基因型小鼠大脑皮层分布的差异[J]. 解剖学杂志 2018(01)
    • [22].小鼠小脑片层化过程中神经元迁移及reelin的可能调节作用[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6(04)
    • [23].Reelin与小脑发育——Notch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J]. 解剖学报 2015(02)
    • [24].Reelin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11(19)
    • [25].Reelin信号通路在大脑新皮质形成中的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 2010(05)
    • [26].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Reelin基因甲基化检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2)
    • [27].低氧预适应对HT22细胞PP1γ和Reelin表达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03)
    • [28].微环境诱导iPSCs和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Reelin对细胞分化和极性化的调节作用[J]. 生理学报 2015(04)
    • [29].恐伤孕鼠对其仔鼠大脑皮质Reelin、VLDLR及P-DAB1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8)
    • [30].Reelin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儿童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特征、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Reelin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