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论文摘要

本文拟从宗教、历史、文化、政治的相互关系中分析中东伊斯兰国家以构建穆斯林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观念及其与圣战、民族主义的关系。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该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该选题的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概括。正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前伊斯兰时期外交的萌芽及其形成,着重探讨阿拉伯—伊斯兰外交理念形成的背景。从阿拉伯人的性格及其原始宗教、早期的外交理念、外交实践以及伊斯兰教产生之后引发的阿拉伯社会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兴起之间的相互关系。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社会之中。阿拉伯人生活在特定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生产方式又主宰着他们民族性格的形成。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民族性格是阿拉伯原始宗教形成的主要因素。阿拉伯人除了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以一定的方式划分“敌友”、决定“战和”之外,还具有本民族自己的交往习惯,并形成一些外交观念。伊斯兰教产生之后,阿拉伯人的传统观念与伊斯兰教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穆斯林秩序。无论从范围和深度来说,这一秩序及其观念的影响都是空前而长久的,它甚至制约和规范着当今伊斯兰国家的对外政策。第二章论述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伊斯兰外交的形成。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人之中,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同阿拉伯人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具有主导地位,阿拉伯人因此在伊斯兰教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伊斯兰教是主张平等的宗教,各个时期的民族、宗教政策从整体上而言始终贯穿着民族融合和宗教平等的原则。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伊斯兰教中存在着对除犹太、基督教徒之外的其他“异端”的歧视现象。这既是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又受制于不同时期的外交实践。第三章是圣战与外交。圣战的产生与古代阿拉伯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同伊斯兰教早期的创教活动是分不开的。一定程度上,它是早期伊斯兰外交的一大特色。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东的广泛传播和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圣战作为一种宗教政治现象被高度理论化,它长期影响着穆斯林同外部世界的交往活动。第四章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待伊斯兰世界的外交。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方的社会思潮,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它被带到了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从与宗教的关系看,伊斯兰世界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一种是以泛伊斯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另一种是以泛阿拉伯主义为代表的世俗民族主义。两种民族主义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不程度地影响着各个时期伊斯兰国家的对外政策。第五章探讨中东伊斯兰国家外交中的激进倾向。从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伊斯兰世界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就表现出一定的激进倾向。近代以来,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对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主宰伊斯兰世界外交决策的上层精英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推行着温和的对外政策,不断淡化甚至根本上放弃了伊斯兰所带有的激进色彩的外交理论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西方理念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对立,诱发了民众中有别于上层精英的、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外交理念的生成,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色理念。同时,异常迅猛的伊斯兰复兴潮流及其激进的外交理念,推动着激进政策的实施,成为伊斯兰世界对外交往的一大特征。针对伊斯兰在外交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第六章列举了两个国家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文章选取了两个典型的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对这两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伊斯兰因素在外交中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回顾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伊斯兰的外交理念并不完全排斥现实国家利益之于外交的影响,即使像革命后的伊朗那样的国家,虽然明确承认自己外交理念的伊斯兰属性,在现实的外交困境下,也不得不变通一度施行的过激外交,这一点在霍梅尼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结语部分指出:宗教思想对外交的影响存在于各个时代、各种不同文化和社会之中;伊斯兰教自诞生以来就有自己独特的外交理念,并一度强烈地影响着伊斯兰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往活动,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将对世界秩序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伊斯兰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的多元共存是构建未来和谐世界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前伊斯兰时期的外交萌芽
  • 第一节 外交的起源
  • 一 外交的概念及其起源
  • 二 外交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 三 古代外交与现代外交的关系
  • 第二节 阿拉伯人的精神世界
  • 一 阿拉伯人的性格
  • 二 宗教
  • 第三节 阿拉伯人的早期外交的形成
  • 一 宗派主义
  • 二 同盟和约定
  • 三 敌友关系
  • 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伊斯兰外交的形成
  • 第一节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中的特殊地位
  • 一 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的兴起
  • 二 《古兰经》与阿拉伯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 三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传播中的主导地位
  • 第二节 伊斯兰的宗教、民族政策
  • 一 民族平等和宗教排它性
  • 二 各个时期的政策
  • 三 宽容和歧视、压迫
  • 第三节 伊斯兰的秩序观念
  • 一 秩序概念辨析
  • 二 穆斯林秩序
  • 三 不同秩序理念的对比
  • 第三章 圣战与对外关系
  • 第一节 伊斯兰"圣战"的含义及产生
  • 一 伊斯兰教"圣战"的含义
  • 二 伊斯兰社会早期的内外政策及圣战的提出
  • 第二节 圣战的演变
  • 一 圣战的大规模开始
  • 二 圣战理论的形成
  • 三 近代伊斯兰圣战思想的演变
  • 四 当代圣战思想的发展
  • 五 当代圣战思想与传统圣战思想的比较
  • 第三节 圣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一 圣战与统一思想
  • 二 秩序观与圣战
  • 三 圣战与恐怖主义
  • 第四章 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及其外交
  • 第一节 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
  • 一 民族主义在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 二 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的特点
  • 第二节 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和变迁
  • 一 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
  • 二 一战后泛伊斯兰主义的余波
  • 三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
  • 四 泛伊斯兰主义的外交和穆斯林世界的国际合作
  • 第三节 中东的世俗民族主义
  • 一 现当代中东的世俗民族主义
  • 二 世俗民族主义的外交
  • 第四节 泛伊斯兰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当代伊斯兰世界的外交
  • 一 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合作与冲突
  • 二 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消长
  • 三 两种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中东国际政治
  • 第五章 中东伊斯兰国家外交中的激进倾向
  • 第一节 伊斯兰世界激进外交的缘起
  • 一 伊斯兰早期激进外交
  • 二 近代激进外交的调整
  • 第二节 现当代伊斯兰外交中的激进倾向
  • 一 伊斯兰复兴运动
  • 二 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
  • 三 外交与伊斯兰复兴运动
  • 第三节 伊斯兰革命
  • 一 伊斯兰革命思想的提出
  • 二 伊斯兰革命的输出
  • 第六章 伊斯兰外交的两个范例
  • 第一节 伊朗外交中的伊斯兰意识形态
  • 一 霍梅尼的世界观
  • 二 霍梅尼的伊斯兰对伊朗外交的影响
  • 三 伊朗外交中的实用主义
  • 四 伊斯兰在伊朗外交实例中的表现
  • 五 小结
  • 第二节 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政策
  • 一 阿卜杜勒·阿齐兹时期的对外政策
  • 二 费萨尔时期的对外政策
  • 三 费萨尔之后的沙特外交
  • 四 对外援助(里亚尔外交)
  • 五 小结
  • 结语
  • 一 宗教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 二 伊斯兰与世界秩序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习近平周边外交理念下的中印关系展望[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3)
    • [2].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伦理形态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3].深植中华文化根基的周边外交理念[J]. 人民论坛 2019(30)
    • [4].从文帝文书看文帝外交理念[J]. 兰台世界 2016(24)
    • [5].论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外交关系——一种周边外交理念的分析[J]. 赤子(上中旬) 2016(21)
    • [6].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J]. 人民论坛 2017(10)
    • [7].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7(03)
    • [8].论习近平的“共同体”外交理念[J]. 学理论 2017(08)
    • [9].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念[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10].从“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 传承 2016(02)
    • [11].“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J]. China Today 2017(01)
    • [12].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J]. 长江丛刊 2017(06)
    • [13].和平外交理念 助推中国崛起[J]. 东北之窗 2016(07)
    • [14].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现实条件与实践策略[J].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7(02)
    • [15].“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意蕴与实施方略[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07)
    • [16].“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J]. 学理论 2017(12)
    • [17].我国新外交理念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24)
    • [18].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2)
    • [19].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外交理念的演进[J]. 学习与探索 2011(05)
    • [20].当代中国外交理念中的传统因素[J]. 新远见 2009(10)
    • [21].中国外交理念之传承与发展[J]. 当代世界 2008(03)
    •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2)
    •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J]. 社会科学 2018(09)
    • [2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创新[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25].“学习习近平重要外交理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5)
    • [26].从“诚”的外交理念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关系[J]. 世界知识 2014(05)
    •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外交理念及其文化渊源[J]. 当代世界 2011(08)
    • [28].中国外交理念双重整合之现实逻辑探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9].走向“和谐”的中国外交——浅议中国“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6)
    • [30].日本国际制度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历史变迁[J]. 国际观察 2009(06)

    标签:;  ;  ;  ;  ;  

    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