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即先秦诸子学说中关于政治传播的尚未序化、尚未形成系统的基本的政治传播思想要素,这些观念促成了政治传播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政治传播观念,是孕育后世华夏政治传播思想文化的母体,对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背景、内涵、意义作出阐述,有助于把握先秦文化与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深层互动,把握文化与政治传播观念的双向制约;有助于重新审视华夏政治传播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是对华夏传播、华夏文明研究必要领域的开垦;对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内涵的把握,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播学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当今的传播现象;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传播理论的建构。本文选题上的创新主要是首次将先秦诸子的政治传播观念作为一个整体并考察其整体特征及内涵。内容上的创新主要包括:提出了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文化心理机制,总结了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在中国传播思想史上的奠基地位和价值,归纳了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诉求在政治传播思想中的意义,界定了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社会心理、主体规范、政治环境、系统及言辞的内涵和特征。观点上的创新主要包括:首次尝试提出卑感文化概念,认为它是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文化心理机制,指出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政治社会化目的、传播致效手段及二者的悖反关系,指出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在系统性上的不完整性。材料上的创新主要是首次对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原始材料进行全面的系统整理,对许多传播学界广泛引用的关键材料进行了重新考证和阐释。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来研究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主要内容包括: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思维机制;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思想根源;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价值取向;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社会诉求;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引导观;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宣传观;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传播致效观;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历史局限和当代价值。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文化心理机制是《周易》《周礼》中呈现的“卑感文化”,早在西周时期就孕育了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雏形;(2)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已蕴含了现代政治传播诸要素,相应的认知维度与深度确保其从整体上建构了中国政治传播思想的相对系统的框架;(3)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主要关注政治传播学以下领域的问题: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依循天道、政治传播规范——人和政治的双重规范、政治传播体系——以名序为架构、政治传播主体——君臣相依、政治传播手段——侧重对人性和语言的把握与运作、政治传播目的——政治社会化;(4)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与其文化心理机制是双向互动制约关系,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依据卑感文化的心理机制而产生,又反过来通过在政治层面的运作而强化了这一文化心理机制;(5)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是微观层面上的论述,不具备完整的宏观系统性;(6)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呈现出目的与手段的悖反局限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的意义与内涵
  • 1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的意义
  • 2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的概念
  • (二)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3 研究方法
  • 一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思维机制
  • (一) 思维的基本特征:一体化和人格化
  • 1 图腾崇拜体现的思维特征
  • 2 原始思维的思维特征
  • (二) 东周之前的古人思维特征
  • 1 各家观点的不足
  • 2 考古及文献资料体现的思维特征
  • 二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思想根源
  • (一) 卑感文化
  • 1《周易》中的卑感文化
  • 2《周礼》中的卑感文化
  • (二) 先秦诸子的观念与卑感文化的关联
  • 1 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诸子论势
  • 2 对社会心理的认知:诸子论尊卑
  • (三) 西周的政治传播现象及观念
  • 1 仪式传播:祭以尊
  • 2 政治传播的社会化功能:教以导
  • 3 组织中的信息:令以使
  • 4 政治传播中的语言:宣以读
  • 5 政治传播中的受众主动性:听以察
  • 6 政治传播中的媒介:书以录
  • 7 政治传播中的监督:会以计
  • 8 政治传播中的反馈:逆复以通
  • 三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价值取向
  • (一) 政治传播的哲学观:神秘元素
  • 1 政治传播观念的自然原型:天
  • 2 政治传播观念的哲学原型:道
  • 3 政治传播观念的特殊要素:鬼
  • (二) 政治传播观念的行为体现:处道而为
  • 1 老子之道的内涵
  • 2 不言之教的内涵
  • 四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社会诉求
  • (一) 先秦诸子论政治传播的结构
  • 1 先秦诸子政观中涉及的组织维度与控制维度
  • 2 先秦诸子治观中涉及的权力维度与意识形态维度
  • (二) 先秦诸子论政治传播的目的与规律:圣治之道
  • 1 政治传播的根本规律:拟天设官
  • 2 政治传播的主体规范:法天行道
  • 3 政治传播的功能:知天下情
  • (三) 先秦诸子的治世理想
  • 1 先秦诸子面对的政治传播环境
  • 2 政治传播主体的内向规范:法天道之仁善礼诚
  • 3 政治传播主体的外向规范:法天道生民
  • 4 政治传播的结构规范:法天道承六官之仪
  • 5 政治传播的目的规范:保信道畅通
  • 五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引导观
  • (一) 先秦诸子的政治传播心理观
  • 1 先秦诸子论人性
  • 2 现代政治传播心理维度上的人性观
  • (二)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主体行为规范:说与听
  • 1 社会环境与主体行为规范
  • 2 个体因素与主体行为规范
  • 3 群体因素与主体行为规范
  • (三)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社会化与政治传播互动
  • 1 先秦诸子的政治社会化原则
  • 2 先秦诸子的政治社会化内容
  • 3 先秦诸子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 4 先秦诸子的政治社会化条件
  • 六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宣传观
  • (一) 先秦诸子对言辞的认知
  • 1 先秦诸子对言辞语言学层面上的认知
  • 2 先秦诸子对言辞符号学层面上的认知
  • 3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媒介观
  • 4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信息观
  • (二) 先秦诸子对政治传播主体的认知
  • 1 重视传播者素质:修身察内
  • 2 重视政治环境:正法度
  • 3 重视中介人:任贤人
  • 4 重视组织:设专职宣传
  • 5 重视传播技巧:以禁保通
  • 七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中的传播致效观
  • (一) 关于传播致效的现代政治传播研究
  • 1 现代政治传播研究的侧重点
  • 2 对心理因素的研究
  • (二) 先秦诸子对传播致效的认知
  • 1 受众因素
  • 2 传者因素
  • 3 各要素之间的互联
  • (三) 追求传播致效的意义
  • 1 防曲知之蔽
  • 2 察情得实
  • (四) 传播致效的方法
  • 1 把握信息与内容的本质联系
  • 2 把握政治传播诸要素的关系网
  • 3 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 4 依据政治信息的自然特质
  • 结论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历史局限和当代价值
  • (一)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历史局限
  • 1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欠缺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
  • 2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呈现出手段与目的的悖反局限
  • (二)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的当代价值
  • 1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在中国思想史方面的价值
  • 2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在传播学理论方面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六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京顺利召开[J]. 国际新闻界 2019(12)
    • [2].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表达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新媒体语境下的政治传播——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略》[J]. 新闻与写作 2020(04)
    • [4].新媒体时代中国族际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及现实挑战[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圈层壁垒下“二次元”政治传播的失灵与调适[J]. 青年记者 2020(24)
    • [6].政治传播的新挑战与新对策[J]. 前线 2020(10)
    • [7].“后真相”时代西方社交媒体的政治传播[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6)
    • [8].网络语言与政治传播的关系探究[J]. 视听 2019(01)
    • [9].我国在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对策[J]. 理论观察 2019(01)
    • [10].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政治传播创新研究——以北京时间对十九大报道为例[J]. 现代视听 2019(01)
    • [11].视觉赋魅:领导人微视频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5)
    • [12].第五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J]. 国际新闻界 2019(04)
    • [13].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政治传播有效性[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 [14].微信公众号中政治传播的困境及发展探究[J]. 视听 2019(07)
    • [15].微视频与微建构:“一带一路”话语与“去政治化”的政治传播[J]. 传媒 2019(12)
    • [16].重新省思政治传播的价值旨归[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5)
    • [17].主持人语[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5)
    • [18].新媒体语境中政治传播的实践形态与效力提升途径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8)
    • [19].互联网时代政治传播: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9(05)
    • [20].重新省思政治传播的价值旨归[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0)
    • [21].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方式的改造与重构[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2].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J]. 学术研究 2017(12)
    • [23].政治传播与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J]. 江汉论坛 2017(12)
    • [24].第四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J]. 国际新闻界 2017(12)
    • [25].十九大“党代表通道”:新时期政治传播话语的创新表达[J]. 传媒观察 2018(03)
    • [26].守土与调适:中国政治传播的制度结构及其变迁[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27].从“宣传”到“对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传播进路[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3)
    • [28].政治传播内容与功能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3)
    • [29].新媒体语境下的政治传播创新路径分析[J]. 数字传媒研究 2018(06)
    • [30].政治传播中“政治阐释”之辩证[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5)

    标签:;  ;  ;  ;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