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界围绕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激烈的讨论,并以此为中心掀起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实践活动,如乡村建设运动,民众教育运动,社会调查运动,民主宪政运动等。中国社会学社成员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份子,也参与了这些研究和实践活动。1928年9月,上海、南京等地社会学教授成立了联络东南各省社会学者共同研究的社会学专门组织,后定名为东南社会学会。该学会就是中国社会学社的前身。1930年2月8日,地区性的东南社会学会改组为全国性的中国社会学社。学社以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学理和社会问题为宗旨。学社成员包括上海、南京、北京、广州、厦门等地的社会学学者,和一些从事社会工作,社会研究的人员和学生,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本文、陶孟和、许仕廉、吴景超、吴泽霖、杨开道、潘光旦、陈序经等。与其他派别的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社会学社成员有以下特征:其一,学社成员以社会学研究者为主,他们的学术基础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其二,学社成员关注中国的基层社会,他们提倡自下而上的改良,并认为社会改良的根本和核心在于基层社会的组织建设和普通民众素质的提高;其三,学社成员研究广泛,他们几乎参与了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问题讨论的各个方面。在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教育救国运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依归等重大问题中,学社成员都是直接参与者。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是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思想代表了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大部分共性和作为社会学学者的独特个性。本文围绕1928-1937年间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社会建设提出的主张和建议展开研究,探讨他们思想的来源与根据,分析他们建议的内涵与可行性,并对他们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和影响进行评价。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农村建设思想。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社成员围绕农村建设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和讨论。李景汉、乔启明等人置身于农村社会生活情况和农佃关系的调查中;杨开道从中国古代乡约中寻找基层农村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吴景超等人主张以发展工业来救济农村。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上,学社成员中的“以农立国”派和“以工立国”派还产生了意见的分歧。他们互相之间的争论与探讨加深了思想文化界对中国农村的认知。第二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教育思想。学社成员的教育研究围绕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化展开。让教育贴近社会现实,让普通民众接受教育是他们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目标。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各有侧重。陶孟和注重教育与社会要素的理论研究,俞庆棠注重民众教育的实践,陈序经注重教育的现代化研究。他们都关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希望从社会变迁和社会环境中总结教育发展的方向。第三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保障研究。劳工保障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劳工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以往社会保障的研究侧重救济不同,学社成员开始谋求有组织、有法规、预防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陈达等人对劳工组织、劳工福利、劳工保险、劳工立法提出的意见和主张为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劳工保障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第四章是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政治主张。学社成员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民主不但包括政治的民主,也包括经济的民主和社会的民主。他们不满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他们认为民主发展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情况看,中国还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工作就是培养民主的社会基础。学社建立之初,曾明确表达过只做研究不问政治的意思,但是,学社成员对中国改良的研究却始终都围绕着他们的民主政治理想而展开。第五章是对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学社成员的思想来源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和西方社会学理论。作为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学社成员与马克思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所差别,这些不同点不但是学社成员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派别知识分子的思想精华。总体看来,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社会建设思想是当时社会学学者对中国社会问题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社成员的建议是对社会现象与社会本质的深层次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基层存在的重要问题。学社在学术界,社会上,政府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回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社会建设思想时,发现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一些仍旧存在。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改良路线和“改良主义”的追求已经被时代证明不是中国复兴的方式,但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建设提出的改良的办法却可以被用于今天的社会建设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农村建设思想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农村调查与研究
  •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社乡村建设派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社中的“都市救农村”理论
  •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教育思想
  • 第一节 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理论
  • 第二节 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
  • 第三节 陈序经教育的现代化理论
  • 第三章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保障思想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劳工生活的调查
  •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组织思想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福利研究
  • 第四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劳工立法研究
  • 第四章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政治主张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民主政治观
  •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国民党的态度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的态度
  • 第五章 对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与评价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的思想来源
  •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与其他知识分子社会思想的比较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思想的价值与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开创中国社会学百花齐放新局面[J]. 社会治理 2020(10)
    • [2].评奂平清《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J]. 学海 2020(05)
    • [3].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社会学长江学者十人谈[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2)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得与失——现代化、社会资本、理论与学科[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3)
    • [5].变革、发展与担当: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年[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5)
    • [6].中国社会学学术体系创新的理论前提[J]. 社会学评论 2017(01)
    • [7].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年会综述[J]. 社会工作 2017(03)
    • [8].中国社会学学术体系创新的理论前提[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6)
    • [9].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J]. 中州学刊 2017(08)
    • [10].中国社会学的“中”与“西”[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1].从社会学中国化到中国社会学普遍化[J]. 杭州(周刊) 2015(16)
    • [12].《中国社会学杂志》创刊[J]. 社会学研究 2014(05)
    • [13].卷首语[J].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 2016(00)
    • [14].费孝通: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代宗师[J]. 阅读 2016(88)
    • [15].国际视野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运动中的理论发展[J]. 科学中国人 2017(15)
    • [16].孙本文与中国社会学社[J]. 中国研究 2012(01)
    • [17].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J].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3(00)
    • [18].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集中设置信访领域研究议题[J].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4(05)
    • [19].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0].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11)
    • [21].中国社会学的历史担当问题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04)
    • [22].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3].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使命与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建设 2017(02)
    • [24].生活方式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热点[J]. 智库时代 2017(04)
    • [25].说说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J]. 炎黄春秋 2015(01)
    • [26].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的责任担当——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若干社会学解读[J]. 观察与思考 2014(01)
    • [27].新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展望[J]. 前沿 2012(09)
    • [28].把“理论自觉”全面落实到社会学各个领域——在中国社会学会2012年银川学术年会上的致辞[J]. 宁夏党校学报 2012(05)
    • [29].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J]. 社会学研究 2011(04)
    • [30].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1928-19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