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论海德格尔视角下逻辑的存在论基础

“意义的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论海德格尔视角下逻辑的存在论基础

论文摘要

海德格尔关注“存在的意义”问题的目的与其对逻辑学的对象领域的反思密切相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逻辑学究竟是一门规范性科学还是一门事实性科学的争论引起了逻辑学内部的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间的争执。现象学与语言哲学的兴起最终排除了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倾向,逻辑学之对象并不是自然科学的实在对象,而是在判断行为中所承载的那些判断内容——“意义”。尽管如此,意义的构成始终涉及到作为判断得以发生的场所:认知主体,并且判断行为始终是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得到研究从而属于实在领域,如何解决意义与实在领域之间差异就成了异常棘手的问题。从更本源的视角看,判断的真假并不关涉判断行为而与意义有关,意义属于观念性的存在,逻辑学研究的那些使得判断为真的形式性条件就是意义的形式性条件,逻辑学在此具有了研究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论”特征,从而意义与实在之间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是如何处理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从这一思路看,海德格尔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即“意义的存在”(关于逻辑学之对象领域的确立)、“意义的意义”(观念性存在的疑问)以及“存在的意义”(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概念的意义)。海德格尔试图表明,只有首先从源头上说明“存在”概念在传统上究竟如何得到领会,作为一门研究意义或者说存在的“形式存在论”的逻辑学如何能够对实在领域内的存在者具有在认知上的规范性作用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说明。事实上,海德格尔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在差异已经形成的状态下解决意义与实在、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问题,而是回溯到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源之中去理解这一差异为何会产生。“存在的意义”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领会“存在”,澄清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运用的解释学的存在论,而它的成果就是此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虽然海德格尔在其大部分著作中对逻辑学都持有一种批判态度,但是我们不应该将这种批判态度与海德格尔最终目的相混淆。海德格尔并没有否认逻辑学对于我们的认知所具有的重要性,但重要的是,如果逻辑学的对象领域:意义与实在之间的差异已经形成,那么我们必须理解这一差异,换句话说,为逻辑学“奠基”不是去解决这一差异而是使得这一差异从更源初的生活中得到展现从而使得我们明白这一差异为何而来,只有从这一角度着眼,我们才能明白海德格尔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的最终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意义与实在的分离——认识问题的理论困境
  • (一) 马堡学派与西南学派对逻辑问题的争论
  • (二) 拉斯克的客观性逻辑
  • (三) 意向性——意识行为的本质结构
  • 1. 意向性行为
  • 2. 纯粹意识与实在对象的分离
  • 二、海德格尔的“形式显现”
  • (一) “此在”与生存境遇
  • (二) 形式显现
  • (三) “存在”:现象学的问题域
  • 三、“存在的意义”根植于此在生存中
  • (一) 此在的“在世结构”
  • 1. 世界之为世界
  • 2. 空间性
  • 3. 常人与公共世界
  • (二) 在之中:现身、领会以及话语
  • 1. 现身
  • 2. 领会
  • 3. 话语
  • (三) 操心:领会的结构整体
  • (四) 时间性:领会的最终源泉
  • (五) 实践活动与存在的意义
  • 1 、实践中的“此在”与外物
  • 2. 实践与真理
  • 3. 语言与逻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德格尔的诗歌观[J]. 诗探索 2016(07)
    • [2].叙事的伦理与政治:海德格尔+福柯[J]. 德国哲学 2015(00)
    • [3].在自然的或者物理的时间观之外——海德格尔《时间概念》译后记[J]. 书城 2020(03)
    • [4].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J]. 湘南学院学报 2019(06)
    • [5].论审美体验何以导致艺术终结——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J]. 文化学刊 2020(02)
    • [6].道德本源研究的新视野——《道德的境域——从海德格尔的观点洞悉道德的缘构》述评[J]. 西部学刊 2020(01)
    • [7].海德格尔谈艺录[J]. 爱尚美术 2020(02)
    • [8].海德格尔的“神与物”[J]. 现代哲学 2020(03)
    • [9].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批判中的两个自我批判[J]. 现代哲学 2020(03)
    • [10].人类园诸规则 答复海德格尔之《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J]. 上海文化 2020(05)
    • [11].与死亡和解的殊途同归——作家托尔斯泰与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次思想互文[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12].浅析海德格尔之“诗”[J]. 大众文艺 2020(13)
    • [13].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念下的设计启示[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07)
    • [14].海德格尔的思想“方法”:形式显示和返回步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15].古希腊“银盘”与海德格尔的四元论[J]. 福建艺术 2020(08)
    • [16].论海德格尔的“无”思想与意义世界之关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7)
    • [17].海德格尔与禅宗的语言观之比较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 2018(06)
    • [18].海德格尔对《老子》的现象学与存在论解读[J]. 江汉论坛 2019(02)
    • [19].海德格尔对思想的追问——以《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为例[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0].贫困时代里诗人的无为与有为——海德格尔诗学中的诗人使命[J]. 美与时代(下) 2019(03)
    • [21].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对立抑或超越[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22].《走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上》[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5)
    • [23].语言与存在:海德格尔语言观的主题[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6)
    • [24].海德格尔论“自然”[J]. 理论界 2017(11)
    • [25].海德格尔诗意理论指瑕[J].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1)
    • [26].回顾与展望:海德格尔环境哲学思想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7].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J]. 读书 2017(08)
    • [28].从追问技术本质到探寻人类救赎之道——海德格尔追问技术思想新解[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8)
    • [29].技、物、居的追索:海德格尔设计思想发凡之“问”与“思”[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5)
    • [30].文明时代的生存矛盾与哲学的当代出场——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有关思想的解读[J]. 现代哲学 2016(06)

    标签:;  ;  ;  ;  

    “意义的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论海德格尔视角下逻辑的存在论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