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影子银行”是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学者们在研究危机爆发的根源时,发现这一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地带”是诱发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子银行问题迅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总量不断扩大,金融多元化发展,金融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融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11年仅为53.7%,说明银行体系之外的融资渠道已经在社会融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以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以及大量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为主,主要充当储蓄转投资的中介角色,发挥着与银行类似的融资功能,是银行信贷的替代或补充。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宏微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影子银行解决了部分企业或行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问题提供了的融资支持,但同时房地产、“两高一低”等部分受限制行业也通过影子银行获得了发展资金,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其次,影子银行部分金融工具和产品已经具有“货币”的特征,创造了广义流动性,但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不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限制,削弱了银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鉴于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了金融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将影子银行作为重点防控风险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也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指标,意在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监测范围。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态势、原因、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中国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实证分析检验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然后梳理并分析国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措施及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本文分为八部分,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引言。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说明本课题研究框架与方法,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本文从金融中介、金融发展、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等相关理论入手,为选题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影子银行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把握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三章,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在分析中国影子发展历程和态势的基础上,说明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在对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行说明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风险传导三个角度说明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第五章,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动态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六章,国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经验借鉴。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了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的方案,本章分析美国、英国、欧盟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并进行评价,归纳值得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借鉴的经验。第七章,完善中国影子银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结合上文的分析,从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构建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机制的两个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第八章,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本文应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影子银行能够使社会剩余资金聚集、加速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低交易成本导致的风险承担过度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二是影子银行通过对银行货币乘数的干扰作用以及其自身的信用创造机制,影响传统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三是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是由表外信贷规模大且缺乏监管、融资成本高和期限错配问题引起的,目前中国影子银行处于风险积累阶段,风险总体可控。2.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影子银行是导致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表现为:短期内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对物价稳定造成剧烈冲击,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3.金融危机后国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经验表明,要在金融发展的视角下客观的评价影子银行体系,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监管,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宏观上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微观方面也要从证券化活动、信息披露机制、降低与银行的关联度等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4.客观地评价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认识到其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较小,风险总体可控,主要以积极的影响为主。鉴于其负面的影响主要是由其不受金融监管所致,因此,要趋利避害缓解中国影子银行带来的问题,应当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一是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影子银行,但是,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从功能、监管程度、表现形式和合法性的角度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界定,分三个层次说明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外延。二是从宏观视角对中国影子银行整体进行研究。已有对影子银行研究的文献大多是针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研究很少,并且多数停留在对影子银行定义、特征分析的层面,或者针对其某一构成部分的影子银行性质的辨析,研究层次较浅,很少将中国影子银行作为整体的深入研究。三是系统的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和风险的角度对影子银行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并对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影子银行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物价稳定的影响,没有从理论角度分析其作用机理。二是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受基础数据的限制,选择的代理变量不能完全代表影子银行发展的趋势,因此,无法进行完整的分析,实证分析所得的结论可能不够全面,将来的研究有改进的空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影子银行
  • 1.2.2 中国影子银行
  • 1.2.3 影子银行的特点
  • 1.2.4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金融中介理论
  • 2.1.2 金融自由化理论
  • 2.1.3 金融与经济增长理论
  • 2.1.4 金融监管套利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述评
  • 3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 3.1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 3.1.1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 3.1.3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
  • 3.2 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3.2.1 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 3.2.2 金融机构的创新与监管博弈
  • 3.2.3 金融投资高收益与风险抉择
  • 3.3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3.3.1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
  • 3.3.2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 4 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
  • 4.1 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 4.1.1 国外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 4.1.2 国内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 4.2 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理
  • 4.2.1 影子银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 4.2.2 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4.3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作用机理
  • 4.3.1 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 4.3.2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效应
  • 4.4 影子银行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
  • 4.4.1 影子银行的风险来源与特征
  • 4.4.2 影子银行的风险传导路径
  • 5 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数据选择与处理
  • 5.1.1 指标选取
  • 5.1.2 数据描述
  • 5.1.3 数据处理
  • 5.2 模型选择
  • 5.3 实证分析及结论
  • 5.3.1 实证检验
  • 5.3.2 实证结论
  • 6 国外影子银行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 6.1 全球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 6.2 主要金融强国和国际组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
  • 6.2.1 美国
  • 6.2.2 英国
  • 6.2.3 欧盟
  • 6.2.4 金融稳定委员会
  • 6.3 对各国影子银行监管措施的评价与经验借鉴
  • 6.3.1 对各国影子银行监管措施的评价
  • 6.3.2 值得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借鉴的经验
  • 7 完善中国影子银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7.1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重点
  • 7.2 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 7.2.1 修订货币政策统计制度,将影子银行纳入监测范围
  • 7.2.2 改进货币政策调节方式,将影子银行纳入调控范围
  • 7.3 构建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机制
  • 7.3.1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宏观机制建设
  • 7.3.2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微观机制建设
  • 7.3.3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其他配套措施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