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

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

一、浅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论文文献综述)

孙贵林[1](2020)在《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民主思想,既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南,也是因应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终产物。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1923年6月旅法勤工俭学到积极投身于革命武装斗争,是酝酿萌发阶段;二是1952年7月调往中央以后从支持将经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到关注分配问题、主张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贯彻平等和自由原则,是积极探索阶段;三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支持农村开展的生产责任制改革到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初步形成阶段;四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强调“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到1992年春南巡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以及确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是成熟完善阶段。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主要表现为:其一,经济民主的制度保障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最重要标志,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促进的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是经济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目标。其二,经济民主的基本任务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独立的经济自主地位,享有自主的经济管理权和经济利益权。“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民主集中制”、“责、权、利相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注重推进宏观经济的民主管理,处理好党政关系、上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又注重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其三,经济民主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决策民主化。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从民主制定、民主执行、民主检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即在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必要条件,群众路线是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重要保证;在经济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是动力之源,“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是必然选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重要原则;在经济决策检验过程中,“实践”是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具体标准。其四,经济民主的实践成效是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即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转变、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转变、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转变。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表现为: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物质前提是发展生产力,价值诉求是人民自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与民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其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努力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

刘星星[2](2020)在《超越政府与市场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结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和风云变幻的国外形势,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刻分析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经济发展思想,广泛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经济理论,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独有的、系统的经济发展观。本文从三个部分对习近平的经济发展观进行具体阐释。首先是文章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情况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为全文展开和分析习近平经济发展观做了方法论的铺垫。其次是正文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中国经验进行介绍,梳理了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经济发展观,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第二部分对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原则、内容、制度以及政策进行了介绍,是文章最关键的部分;第三部分对习近平经济发展观是如何超越政府与市场的进行了阐释,再次强调了研究视角的创新,是从党、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点明主题。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与前文呼应,总结全文。从古至今,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留存了大量的学说和观点,发展到现在,习近平的经济发展观融合了以往的学说观点,较之以往更加系统透彻,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习近平的经济发展观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中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宋金刚[3](2018)在《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经济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观。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以期望这个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与评价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正确运用毛泽东经济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以尽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对毛泽东经济发展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文章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分析了毛泽东经济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了毛泽东经济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革时期四个阶段论述了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其次,从经济发展本质论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内容,从经济发展的人民性等六个方面提炼出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特征。最后,文章分析了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毛泽东经济发展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验教训,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孙天伦[4](2017)在《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当今中国发展形势及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准确分析与判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观。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准确的再认识,对世界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特点、格局以及发展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对中国人民在当代和平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和新做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论述。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即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当代价值,其中着重论述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以及价值观、战略观、途径观、动力观、机制观、发展重点等,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契合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激发了人民对经济复兴的伟大愿景,揭示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科学理论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

柏申[5](2015)在《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在“新常态”下之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内涵丰富,包括高度重视发展速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根本标准等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的今天,深刻理解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对实现经济转型,保持国民经济继续稳健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珏[6](2012)在《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及其价值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以综合协调速度、结构与效益的关系为主线,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为主旨,着重强调了效益对于经济发展的全局性与先导性意义,规约着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中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式与发展进程。本文以邓小平理论视阈下的“经济效益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演进过程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其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的梳理,意在从其发展历程中揭示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基本涵义。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不仅具有一般经济效益概念的基本内涵,而且具有独特的思想涵义,即强调微观经济层面的质量生产观,强调宏观经济层面上,要在客观经济规律作用下,通过比例协调、综合平衡的国民经济结构对增长速度的主动驾驭与适时调控;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提升生产力水平以实现经济效益;通过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进程以实现“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此外,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具有高度的政治内涵。在此基础上,归纳并系统阐述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即从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经济速度、经济规律、经济改革及科学技术六个方面,探析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特征、实现方法、途径与动力,以理清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历史演进、基本涵义和思想内容可以看出,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扬,而且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精神,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并将对我国“十二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张苏杨[7](2011)在《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给予了科学判断,对中国国情给予准确地再认识,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地再认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其规律给予深刻地揭示,对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经济现代化的新经验、新作法给予了科学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给予了回答,揭示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的价值观、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发展动力、发展特点、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发展重点、发展的政治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使中国走上迅速推进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所具有的时代性、求实性、发展非平衡性、创新性特点,生动地显示出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实事求是态度、创新精神、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人民发展期望,并揭示了时代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观念。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理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家骅[8](2011)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本文立足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情况,在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着重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及经济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本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是在“四面八方”的基本经济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1956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渊源,邓小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等诸多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系。主要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在这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从而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孟凤英[9](2008)在《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思维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创新思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的正确认识是构筑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思维出发点,邓小平正是在此思维基点之上形成了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科学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不平衡性、开放性和特色性的思维视角,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构思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科学构想。

魏范青,张学武,刘平昌[10](2007)在《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中的伦理价值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经济发展观中。以人(人民)为本,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伦理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认清经济建设的方向和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浅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1)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2 相关概念解析
    0.3 研究现状分析
        0.3.1 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3.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体系生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形成背景和过程
    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出现新变化
        1.1.2 历史镜鉴: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的深刻反思
        1.1.3 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1.1.4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济民主思想
    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酝酿萌发阶段
        1.2.2 积极探索阶段
        1.2.3 初步形成阶段
        1.2.4 成熟完善阶段
第2章 制度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民主
    2.1 所有制与经济民主
        2.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民主内涵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2.2.1 经济主体的基本含义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内涵
    2.3 分配制度与经济民主
        2.3.1 重新确立物质利益原则
        2.3.2 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拨乱反正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经济民主内涵
第3章 基本任务:经济管理民主化
    3.1 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提出
    3.2 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3.2.1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原则
        3.2.2 “民主集中制”原则
        3.2.3 “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3.2.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2.5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原则
    3.3 宏观经济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3.1 给政府分权:处理好党政关系
        3.3.2 给地方分权:处理好上下关系
        3.3.3 给企业分权:处理好政企关系
        3.3.4 给集体经济组织分权:处理好政社关系
    3.4 企业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4.1 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3.4.2 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第4章 关键环节:经济决策民主化
    4.1 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1.1 经济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4.1.2 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1.3 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
    4.2 经济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3 经济决策民主制定
        4.3.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决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4.3.2 群众路线: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4.3.3 民主集中制: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保证
    4.4 经济决策民主执行
        4.4.1 “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经济决策执行的动力之源
        4.4.2 “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经济决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4.4.3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经济决策执行的重要原则
    4.5 经济决策民主检验
        4.5.1 “实践”:经济决策检验的唯一标准
        4.5.2 “三个有利于”:经济决策检验的具体标准
第5章 实践成效: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
    5.1 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的变迁
        5.1.1 计划体制时期行政调控下的生产
        5.1.2 改革开放后生产向自主经营的转变
    5.2 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的变迁
        5.2.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拨下的交换
        5.2.2 改革开放后交换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5.3 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
        5.3.1 计划体制时期平均主义下的分配
        5.3.2 改革开放后分配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
    5.4 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的变迁
        5.4.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节下的消费
        5.4.2 改革开放后消费向适度可持续的转变
第6章 理论解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和特点
    6.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
        6.1.1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6.1.2 中国共产党:经济民主的领导核心
        6.1.3 发展生产力:经济民主的物质前提
        6.1.4 人民自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诉求
        6.1.5 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民主的终极目标
    6.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
        6.2.1 坚持经济与民主的统一
        6.2.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6.2.3 坚持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
        6.2.4 坚持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
        6.2.5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6.2.6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第7章 现实观照: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7.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
    7.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7.2.1 进一步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
        7.2.2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管理民主化进程
        7.2.3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决策民主化进程
        7.2.4 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超越政府与市场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经济发展
        1.5.2 经济发展观
        1.5.3 经济发展的理论
    1.6 统一视角:党、市场和政府相结合
第2章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与中国经验
    2.1 政权巩固时代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
        2.1.1 时代背景:政权初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1.2 政府与计划: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
        2.1.3 市场:艰难探索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
    2.2 改革开放时代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经济发展观
        2.2.1 破除市场禁忌: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
        2.2.2 加强宏观调控:江泽民的经济发展观
        2.2.3 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的经济发展观
第3章 新时代与习近平的经济发展观
    3.1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原则
        3.2.1 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3.2.3 可持续发展
        3.2.4 公平正义
        3.2.5 以人民为中心
    3.3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内容
        3.3.1 新发展理念是灵魂
        3.3.2 七个坚持是骨架
    3.4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的制度应用与政策实践
        3.4.1 制度应用
        3.4.2 政策实践
第4章 打破单一视角:党、政府和市场相结合
    4.1 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4.1.1 争议
        4.1.2 现状
    4.2 统一视角
        4.2.1 党的重要性
        4.2.2 党、政府和市场三者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形成与演进
    2.1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内背景
        2.1.2 国外背景
    2.2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2.2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2.3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与形成
        2.3.2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
        2.3.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熟
第3章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内容与特征
    3.1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内容
        3.1.1 经济发展本质论
        3.1.2 经济发展目的论
        3.1.3 经济发展动力论
        3.1.4 经济发展阶段论
        3.1.5 经济发展关系论
        3.1.6 经济发展形式论
    3.2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特征
        3.2.1 人民性
        3.2.2 政治性
        3.2.3 革命性
        3.2.4 探索性
        3.2.5 实践性
        3.2.6 独立自主性
第4章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4.1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历史价值
        4.1.1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物质与经济基础
        4.1.2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累经验
        4.1.3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4.2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4.2.1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经济基石
        4.2.2 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4.2.3 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布局的实现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选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
    2.1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观
        2.1.2 列宁的经济发展观
        2.1.3 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
        2.1.4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
        2.1.5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理论
    2.2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2.1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2.2.2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形成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大)
        2.2.3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全面成熟阶段(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
第3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色
    3.1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1.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前提
        3.1.2 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战略观
        3.1.3 邓小平经济发展的动力观
        3.1.4 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机制观
        3.1.5 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机遇观
        3.1.6 邓小平经济发展的途径观
    3.2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特色
        3.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3.2.2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2.3 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第4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4.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4.2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一个伟大创举
    4.4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在“新常态”下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几个重要思想
    1.1 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速度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 改革开放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4 经济发展的最终评判标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新常态”下对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之思考
    2.1 仍然要重视经济发展速度, 但要的是适当的发展速度
    2.2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2.3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2.4 必须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及其价值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1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产生的条件
        1.1.1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1.1.2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1.2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形成与演进
        1.2.1 萌芽阶段:1975~1980
        1.2.2 形成阶段:1981~1984
        1.2.3 发展阶段:1985~1987
        1.2.4 成熟阶段:1988~1997
第二章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基本涵义与主要内容
    2.1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基本涵义
        2.1.1 邓小平关于“经济效益”的内涵
        2.1.2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政治内涵
    2.2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 经济效益的基础:“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
        2.2.2 经济效益的保障:按比例发展是“我们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发展的前提”
        2.2.3 经济效益的特征:“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2.2.4 经济效益的实现方法:“按经济规律办事”
        2.2.5 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改革,效益就上来”
        2.2.6 经济效益的动力:“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价值分析
    3.1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理论价值
        3.1.1 对唯物辩证法经济应用的推广
        3.1.2 对历史唯物主义时代内涵的丰富
        3.1.3 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精神实质的深化
        3.1.4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3.1.5 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升华
        3.1.6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拓展
    3.2 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的实践价值
        3.2.1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
        3.2.2 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
        3.2.3 对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3.2.4 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引领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

(7)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济发展观的社会作用
        (一) 发展与经济发展概念
        (二) 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 经济发展观的作用
    二、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形成的时代社会背景与发展过程
        (一)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三)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前提
        (一) 发展经济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二) 发展经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三) 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的需要
        (四) 发展经济是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威胁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观
        (一)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
        (二) "科教兴国"战略
        (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经济发展的动力观
        (一)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制度动力
        (二)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技术动力
        (三) 教育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人才动力
        (四) 思想道德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四、经济发展的机制观
        (一)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二)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意义
    五、经济发展的机遇观
        (一) 机遇的内涵
        (二) 抓住机遇实现发展要树立机遇意识
    六、经济发展的途径观
        (一) 实行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的条件
        (二) 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特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二、科学的求实性
    三、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一) 以先富带后富的"共富论"思想
        (二) 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的"两个大局"思想
        (三) "台阶式"的发展思想
        (四) "重点带全局"的发展思想
    四、突出的创新性
        (一) 具有唯实的创新精神
        (二) 鼓励人们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 根据中国国情实际提出新认识
第四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一、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二) 为人们树立了进行理论研究的典范
        (三) 揭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实现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一) 增强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 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三) 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指导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及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方针
    (二)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
    (四)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 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继承与创新
    (二) 在经济体制上的继承与创新
    (三) 在经济发展观上的继承与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思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四、浅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论文参考文献)

  • [1]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D]. 孙贵林. 湘潭大学, 2020(12)
  • [2]超越政府与市场 ——习近平经济发展观研究[D]. 刘星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3]毛泽东经济发展观研究[D]. 宋金刚. 沈阳理工大学, 2018(01)
  • [4]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孙天伦. 沈阳理工大学, 2017(03)
  • [5]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在“新常态”下之思考[J]. 柏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11)
  • [6]邓小平经济效益思想及其价值探究[D]. 王珏. 广西大学, 2012(02)
  • [7]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及当代价值[D]. 张苏杨. 长春理工大学, 2011(04)
  • [8]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系[D]. 黄家骅.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5)
  • [9]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思维视角[J]. 孟凤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1)
  • [10]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中的伦理价值观[J]. 魏范青,张学武,刘平昌.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7(06)

标签:;  ;  ;  ;  ;  

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