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模式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分布生态,尤其在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外贸表现可谓引人注目。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却发现,发展中国家出口(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爆炸式增长,不过是一种人为的“统计假象”(Statistical Illusion),它掩盖了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低端地位。对此问题,鲜有研究在探索解决“统计假象”问题的基础上,准确测度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而分析推动其升级的主要动力与路径选择。本文基于改进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尝试在解决“统计假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一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框架,以之实证测度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区域差距表现,并以该方法对市场势力估计中“统计假象”扭曲效应的校正进一步验证了其可靠性;其次从内部动力的视角出发,基于国际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尝试构建了一个影响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主要因素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再次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借助产业转移阶段高级化、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和自我技术研发积累三者的互动,取得本国技术水平的“蛙跳”(Leapfrogging)式进步,进而提高本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选择模型;最后以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和中国高铁技术引进为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1)“加权的增加值-生产率”指数可比较准确地测度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论文第3章基于改进的区分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单位高技术出口品中包含的国内完全增加值(Domestic Value-Added, DVA)以及该国创造这些增加值的生产效率的角度,构建“加权的增加值-生产率”指数,进行多期跨国比较分析,可在解决“统计假象”的基础上,比较准确地测度一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其跨期变动状况。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测度方法难以解决“统计假象”问题的不足,也为准确理解高技术领域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真实经济图景及其理论解释奠定了基础。(2)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快速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论文第4章以“加权的增加值-生产率”进行实证测度,’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在25个样本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由1995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0位,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幅超过了国内完全增加值率的降幅。但从该指数的绝对值来看,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传统的出口总额统计法高估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国内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与“加权的增加值-生产率”的测度相印证的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因“统计假象”问题而被高估,验证了新测度方法的可靠性。(3)影响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国内技术进步,而中国的技术进步、资本投入等未能充分发挥促进国际分工地位升级的应有作用。论文第5、6章基于国际分工地位新分析方法,从国内增加值率和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入手,尝试构建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受其国内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影响的机理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提升其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应注重其本国的技术水平提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而非依赖于FDI的溢出效应。中国则应该更加注重国内研发投入的市场化导向、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培育。(4)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提升的可行路径是,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蛙跳”。论文第7章通过建立考虑了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的吸收能力,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积累的模型,分析表明即使发达国家对产业转移进行限定,发展中国家仍然能够通过技术学习和自主研发来提高发展水平,而且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随着学习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可突破发达国家技术限制和垄断,实现跨越式发展。(5)外资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嵌入”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的起步阶段作用非常明显,而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则要有完善的应对策略才能实现。论文第8章对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表明,抓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在政府推动下引进外资,本土企业通过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积累起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而推动更多本土企业的跟进与创新,带动产业集群成长壮大,是东部地区乃至全中国高技术产业嵌入全球生产链的典型过程;高铁技术引进的案例则表明,中国国内广阔的市场和战略买家的形成,是取得谈判主动权的重要筹码,在引进核心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是推动国内技术水平进步、实现“蛙跳”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1.1 高技术与国际分工地位的概念界定
  • 2.1.2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进步
  • 2.1.3 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
  • 2.1.4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政府的支持战略
  • 2.2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升级:理论进展
  • 2.2.1 分工模式与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
  • 2.2.2 国际分工地位与产业转型和产品质量提升
  • 2.3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升级:实证研究
  • 2.3.1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2.3.2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 2.4 简要评述
  • 3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测度方法
  • 3.1 分析基础
  • 3.2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测度方法
  • 3.2.1 跨国比较方法
  • 3.2.2 区域比较方法
  • 4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实证测度
  • 4.1 中国高技术产业概况
  • 4.1.1 发展概况
  • 4.1.2 国际分工地位初步分析
  • 4.2 跨国比较分析
  •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2 分工地位的跨国比较
  • 4.3 区域差异分析
  • 4.3.1 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4.3.2 国际分工地位的区域差异
  • 4.4 基于市场势力的进一步验证
  • 4.4.1 研究方法
  • 4.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4.3 实证结果讨论
  • 4.5 小结
  • 5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影响因素
  • 5.1 分析基础
  • 5.2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测度法的理论模型
  • 5.2.1 假设
  • 5.2.2 模型推导
  • 5.3 小结
  • 6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 6.1 跨国数据实证检验
  • 6.1.1 数据及处理
  • 6.1.2 实证结果讨论
  • 6.2 区域数据实证检验
  • 6.2.1 数据及处理
  • 6.2.2 实证结果讨论
  • 6.3 小结
  • 7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路径选择
  • 7.1 模型分析
  • 7.1.1 基本假定
  • 7.1.2 模型推导
  • 7.1.3 模型结论
  • 7.2 升级路径选择
  • 8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进:案例分析
  • 8.1 案例选择
  • 8.1.1 "嵌入"效应案例
  • 8.1.2 "蛙跳"式发展案例
  • 8.2 平湖案例分析
  • 8.2.1 分析方法
  • 8.2.2 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概况
  • 8.2.3 调研数据分析
  • 8.2.4 平湖案例的经验借鉴
  • 8.3 高铁案例分析
  • 8.3.1 技术引进策略
  • 8.3.2 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 8.3.3 高铁案例的经验借鉴
  • 8.4 小结
  • 9 结论与启示
  • 9.1 主要结论
  • 9.2 政策启示
  • 9.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研究[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02)
    • [2].美国出口管制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资源配置风险[J]. 中国流通经济 2020(07)
    • [3].中国高技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12)
    • [4].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和地位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6(07)
    • [5].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能力相关性分析[J]. 财政监督 2017(11)
    • [6].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何赶超美国?——“五大政策”合力综合分析框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3)
    • [7].新时期推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初步思考[J]. 中国物价 2015(07)
    • [8].中国高技术产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行业特征视角[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04)
    • [9].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双链”驱动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9(01)
    • [10].中国高技术产业贸易安全的测度[J].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3)
    • [11].“新常态”下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重构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5(07)
    • [12].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分析[J]. 商 2015(24)
    • [13].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17)
    • [14].《创新效率动态演化——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书评[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03)
    • [15].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经济效率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02)
    • [16].中国高技术产业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7].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转移的政策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11)
    • [18].聚焦中国高技术产业[J]. 经济论坛 2008(01)
    • [19].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的双重效应分析[J]. 技术经济 2008(08)
    • [20].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时空演变特征[J]. 经济地理 2017(09)
    • [2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规模增长关联诊断——兼论产业创新系统规模因子的构建与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2)
    • [22].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 财贸研究 2011(04)
    • [2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2)
    • [24].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时空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J]. 河南科学 2020(06)
    • [25].中国高技术产业转移趋势时空分析——基于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2)
    • [26].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研究——基于“中兴被制裁事件”的讨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7)
    • [27].知识溢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J]. 经济经纬 2016(03)
    • [28].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4(01)
    • [29].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 求是学刊 2014(03)
    • [30].基于两阶段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1)

    标签:;  ;  ;  ;  ;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