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

论文题目: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刘志远

导师: 金成洙

关键词: 造山带,构造岩浆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大规模成矿作用,赣东北深断裂带,成矿预测

文献来源: 东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南中部多期碰撞造山带。之前对该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机制、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问题,而对于造山带中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造山作用之间联系研究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以造山作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耦合机制为主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在深入研究区域构造演化、前震旦纪变质地层、火山岩和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 在系统分析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造山带范围内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成岩成矿系统组成特征及演化,探讨了造山作用与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耦合关系。 (3) 将以上研究成果应用到成矿带内成矿预测的实际工作中,优选了成矿远景区和预测找矿靶区。 经过深入系统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新的进展和认识: (1) 确定赣东北乐德成矿带处于华南中部多期碰撞造山带之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及万年构造单元。这一区域自中元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以及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是一个经历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 (2) 通过对成矿带内金山、乐华、德兴及银山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其成因类型。 通过对金山金矿床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分析,首次确定了金山金矿区的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探讨了热水沉积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金山金矿床形成演化的全过程:即成矿经历了初始矿源层→区域变质→动力变质→热水沉积→叠加改造五个阶段。 (3) 本文从构造体系、深源岩浆体系和流体体系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等三方面对乐德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由赣东北深断裂带及其衍生的次级构造所组成的构造体系是控制区域地质特征的关键因素。其长期性与脉动性活动的特点,引发中—新元古代大规模海相火山喷发和中生代区域性的Ⅰ型花岗岩浆活动,把深部大量的成矿物质带至地壳浅部,为本区大规模多金属成矿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成矿流体体系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同样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含矿热流体。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简史

1.2.2 造山带研究现状

1.2.3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超大型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指导思想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成果

1.3.4 技术路线和实物工作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单元划分

2.1.1 扬子地块之九岭构造单元

2.1.2 华南中部多期碰撞造山带

2.1.3 华夏地块之北武夷构造单元

2.2 区域地层

2.2.1 赣东北前震旦纪地层划分沿革

2.2.2 沉积层序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岩浆活动期次

2.3.2 岩浆岩的成因及演化

2.4 区域地质构造

2.4.1 深部构造

2.4.2 褶皱构造

2.4.3 断裂构造

2.4.4 中生代断陷-火山盆地

2.5 变质作用

2.5.1 区域变质作用

2.5.2 动力变质作用

2.5.3 接触变质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

2.6 构造演化

2.6.1 多期碰撞造山带

2.6.2 构造旋回

2.7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7.1 岩石磁性特征

2.7.2 岩石密度特征

2.7.3 区域重力场特征

2.7.4 区域磁异常特征

2.8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8.1 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2.8.2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2.8.3 赣东北深断裂带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区域矿床地质

3.1 韧性剪切带型金山金矿床

3.1.1 矿床地质

3.1.2 围岩蚀变及分带

3.1.3 矿体特征

3.1.4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类型

3.1.5 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阶段划分

3.1.6 矿床地球化学异常

3.1.7 矿床成因

3.2 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型乐华多金属矿床

3.2.1 成矿构造背景

3.2.2 赋矿地层及含矿建造

3.2.3 控矿构造特征

3.2.4 岩浆活动

3.2.5 矿体特征

3.2.6 热水沉积成矿特征

3.2.7 矿床成因

3.3 斑岩型德兴铜矿床

3.3.1 花岗闪长斑岩

3.3.2 矿区地质

3.3.3 矿体特征

3.3.4 蚀变—矿化分带模式

3.3.5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类型

3.3.6 矿物共生组合与成矿期次划分

3.3.7 矿床成因

3.4 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山多金属矿床

3.4.1 火山岩(体)地质

3.4.2 矿区地质

3.4.3 矿体形态

3.4.4 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

3.4.5 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

3.4.6 矿物共生组合与成矿阶段划分

3.4.7 矿床成因

3.5 小结

第四章 成矿带构造—岩浆—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

4.1 元古宙成岩成矿体系

4.2 古生代成岩成矿体系

4.3 中生代成岩成矿体系

4.4 成岩成矿系统分析

4.4.1 成岩成矿构造体系

4.4.2 深源岩浆作用体系

4.4.3 成矿流体体系

4.5 区域成矿系列

4.5.1 元古宙动力变质金成矿系列

4.5.2 古生代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锰铅锌银铜成矿系列

4.5.3 中生代火山-次火山—斑岩型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

4.5.4 成矿系列之间的联系

4.6 小结

第五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5.1 成矿规律

5.1.1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5.1.2 区域成矿时间规律与造山作用的祸合关系

5.1.3 德兴地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发生

5.2 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

5.3 小结

第六章 成矿预测

6.1 成矿带找矿标志

6.1.1 区域找矿标志

6.1.2 矿床找矿标志

6.2 成矿远景区

6.3 找矿靶区

6.3.1 金山金矿床深部预测找矿靶区

6.3.2 朱林预测找矿靶区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的主要成果

作者简介

图版

发布时间: 2006-10-25

参考文献

  • [1].赣东北朱溪钨多金属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规律[D]. 胡正华.成都理工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因及成矿机制[D]. 周清.南京大学2011
  • [2].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 谈树成.昆明理工大学2004
  • [3].江南隆起带(安徽部分)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与深部过程[D]. 侯明金.合肥工业大学2005
  • [4].鄂东南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及找矿方向[D]. 马光.中南大学2005
  • [5].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成矿背景与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D]. 武广.吉林大学2006
  • [6].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列、成矿演化及成矿预测研究[D]. 王力.中南大学2004
  • [7].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演化[D]. 金章东.南京大学1999
  • [8].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D]. 秦克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
  • [9].云南鹤庆北衙富碱斑岩型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预测评价[D]. 王正海.中国地质大学2004
  • [10].山东焦家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矿体预测研究[D]. 庞绪成.成都理工大学2005

标签:;  ;  ;  ;  ;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