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论文摘要

从古至今,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研究自身生存问题的重点。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人类逐渐认识到: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因素,不仅仅是满足人类自身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同时更是为了协调人类自身与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当地地域文明的需要。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同人类的发展一样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回顾并吸收传统乡土建筑中对地域气候因势利导的精华,.适当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是地域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发展趋势之一。本论文基于上述出发点选取厦门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现场的感受,讨论了民居中自然通风、遮阳、隔热、防雨、防潮等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并试图讨论这些建筑经验对厦门现代居住建筑的启示。本论文做了以下两项基础性研究:1.整理厦门气候资料,明确厦门传统民居生长环境特有的湿热、多风多雨的气候特征。2.对传统民居调研并实地测绘。本文的主体研究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着重分析传统民居结合气候的建筑经验,首先谈及传统民居通风经验,深入分析各种空间组合的通风情况,借助调研资料对通风系统中的通风口和风道详细介绍;其次是传统民居的遮阳经验,主要体现在坡屋顶遮阳、外墙遮阳、天井遮阳、灰空间遮阳等;再是隔热经验,有墙体隔热、屋顶隔热;最后是防雨和防潮经验。2.在此基础上,研究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建筑的启示:首先,认为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气候因素,提出了现代建筑气候设计的要求;其次,总结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组合、建筑形态,由此提炼出适合时代的建筑模式,使之与现代建筑气候设计相互结合,实现厦门建筑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2.1 相关概念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
  • 1.5.1 国外相关研究的概况
  • 1.5.2 国内相关研究的概况
  • 第二章 气候与建筑
  • 2.1 气候分区
  • 2.1.1 我国气候区划
  • 2.1.2 厦门所属的气候区及该气候区特点
  • 2.2 厦门的气候特点及影响
  • 2.2.1 厦门气候环境概述
  • 2.2.2 厦门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的居住生活的影响
  • 2.2.2.1 气候对人的影响
  • 2.2.2.2 厦门气候对当地人的居住生活的影响
  • 2.2.3 厦门的气候特点对建筑的要求
  • 第三章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
  • 3.1 厦门传统民居概述
  • 3.2 厦门传统民居调研情况概述
  • 3.3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
  • 3.3.1 通风散热
  • 3.3.1.1 厦门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的原理
  • 3.3.1.1.1 热压通风
  • 3.3.1.1.2 风压通风
  • 3.3.1.1.3 厦门传统民居内部通风综合情况
  • 3.3.1.2 厦门传统民居的建筑通风系统
  • 3.3.1.2.1 通风口
  • 3.3.1.2.2 风道
  • 3.3.2 遮阳
  • 3.3.2.1 关于遮阳的原理
  • 3.3.2.2 传统民居的遮阳经验
  • 3.3.3 隔热
  • 3.3.3.1 墙体隔热
  • 3.3.3.2 屋顶隔热
  • 3.3.4 防雨
  • 3.3.4.1 飘雨角的计算
  • 3.3.4.2 传统民居的防雨经验
  • 3.3.5 防潮
  • 3.3.6 防台风
  • 3.4 小结
  • 第四章 对厦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启示
  • 4.1 建筑气候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 4.1.1 建筑气候设计的意义
  • 4.1.2 建筑气候设计的内容
  • 4.2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形态的启示
  • 4.2.1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形态特点
  • 4.2.1.1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特点
  • 4.2.1.2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特点
  • 4.2.2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形态的启示
  • 4.3 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