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陈村调查

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陈村调查

论文摘要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往往会使同一地区同一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这些特点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一个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也是这个群体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期,一个农村社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在一个侧面上也折射了这个农村社区居民在社会流动加剧的进程中对各种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的适应、整合与变迁的过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也是在农村初见成效,然而到目前阶段,农民却并不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随着他们的职业、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民工重新构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从而影响着他所属的社会网络的生活方式,进而也必将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本文试以安徽省一个普通乡村社区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动为切入点,观察在长期的“候鸟”生存状态中,农村主流人群所经历的城乡亚文化互动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对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非理性因素,思考和探讨如何消除或削弱这种因素。最后,本文还针对如何留住青年农民在家乡发展使农村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以,如何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等若干问题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定义和理论综述
  • 2.1 转型时期的涵义
  • 2.2 社会流动的涵义及其与转型时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 2.3 社会流动对农村的影响
  • 2.3.1 社会流动中的“民工潮”
  • 2.3.2 社会流动对农村社区生活的影响
  • 2.3.3 社会流动对农村消费生活的影响
  • 第三章 转型时期的陈村消费生活现状透析
  • 3.1 陈村家庭储蓄及物质生活消费状况
  • 3.1.1 家庭储蓄
  • 3.1.2 衣食住行用消费
  • 3.2 陈村教育卫生消费状况
  • 3.2.1 教育消费
  • 3.2.2 卫生消费
  • 3.2.3 文化娱乐及其它享受性消费
  • 3.3 婚嫁及人情消费
  • 3.3.1 婚嫁消费
  • 3.3.2 人情消费
  • 第四章 社会流动对陈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 4.1 陈村居民主要消费特征
  • 4.1.1 经济实惠
  • 4.1.2 周期性、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
  • 4.1.3 丰俭失调
  • 4.1.4 邻居效应
  • 4.1.5 追城效应
  • 4.2 社会流动前后陈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
  • 4.3 社会流动对主流消费群体的影响
  • 4.3.1 农村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特征
  • 4.3.2 新生代农民消费观念的形成
  • 4.4 社会流动对农村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 4.4.1 收入因素
  • 4.4.2 消费示范因素
  • 4.4.3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因素
  • 第五章 农村消费市场整体特征及其困境分析
  • 5.1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制约因素众多
  • 5.1.1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 5.1.2 公共设施不完善,制约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 5.1.3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不合理,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
  • 5.2 农村市场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5.2.1 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到城市,除增收外还给农村带来了什么?
  • 5.2.2 以“候鸟”的方式转移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大计?
  • 5.2.3 贫富差距日益凸显,离临界点还有多远?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结论
  • 6.1.1 正确利用消费示范效应,建立“可持续消费”机制
  • 6.1.2 政府、城市和农村,合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 6.1.3 重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消费需求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转型时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转型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08)
    • [2].转型时期黑人音乐嬗变——爵士乐的兴起[J]. 艺术品鉴 2017(05)
    • [3].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06)
    • [4].转型时期我国大学生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J]. 校园英语 2017(22)
    • [5].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损益补偿问题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01)
    • [6].转型时期更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10(S2)
    • [7].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2)
    • [8].试论转型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 学周刊 2011(13)
    • [9].关于我国转型时期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8)
    • [10].我国转型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初探[J]. 求实 2008(03)
    • [11].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认知问题初探[J]. 才智 2013(09)
    • [12].国家治理体系构建背景下政府主导型治理探讨[J]. 创新 2015(01)
    • [13].浅谈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05)
    • [14].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J]. 法制博览 2019(02)
    • [15].转型时期举国体制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及思考[J]. 科技信息 2009(33)
    • [16].企业转型期如何做好文秘工作[J]. 中外企业家 2015(09)
    • [17].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 2012(04)
    • [18].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功能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3)
    • [19].新传媒对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信任的影响[J]. 求知导刊 2015(21)
    • [20].论转型时期青年学生心理调适[J]. 文教资料 2008(22)
    • [21].论转型时期英国乡绅阶层的农业经营[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01)
    • [22].转型时期高职学生入党动机问题探究[J]. 科技信息 2012(19)
    • [23].关于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经济学分析[J]. 网络财富 2010(20)
    • [24].论社会转型时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J]. 山西青年 2013(16)
    • [25].论社会转型时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J]. 山西青年 2013(18)
    • [26].期刊退出机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市场能力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 2012(08)
    • [27].转型时期关于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J]. 黑河学刊 2011(12)
    • [28].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29].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J]. 法制与社会 2019(18)
    • [30].对我国转型时期反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知识经济 2010(16)

    标签:;  ;  ;  ;  ;  

    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陈村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