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诠释

“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诠释

论文摘要

“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紧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后,亦系中医重要发病学理论之一。但因《素问遗篇》的真伪以及其所蕴含的道家方法的是非问题,历代学者其学术价值疏于探讨。对“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多所忽略,但对其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却大加发挥,成为指导中医发病学的总纲,扬彼抑此,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本文是从全文行文顺序和“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含义的结构两方面进行诠释的。全文行文顺序研究:以中国传统的治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出处、解字、解句、明篇、达意、悟道、致用等,力争做到行文清晰,步步深入。对“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含义的结构诠释:又分为三部分,一是发病理论的研究,从精神心理到心身性命的探讨,这是“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的理论内核;二是从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与精神心理的关系,两方面来诠释;三是医家结合临床对此句的另类解读,说明临床思维的灵活性。研究者认为“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命题,蕴含以下内容:第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一文成文较晚,但最迟在宋朝至元朝这个时期就已出现。虽然本句首见于《素问遗篇·刺法论》,但类似的最早记载为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杂应篇》。内容为存想五气护体,来源为魏晋道家存思辟疫法。“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是医家援道入医的典型。“真气”出于囟门是道家的本意。方法是通过存想,使“五气朝元”而增强抗病能力。这与中医理论的“正气”就联系了起来,提示道家“真气”与中医“正气”有密切关系,强调了“真气”的可生性和提高“正气”的可行性,指明想象思维等心理因素对正气有巨大影响。第二,重视精神、心理、思维等因素对人体正气的影响。从“气”、“出”、“脑”、“邪”、“干”的文字考证入手,研究者认为,“气”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对应中医精气神,在此尤指高能量、高信息的神;“出”不仅指有形物质的出入,更含有能量的发动、向外的状态;“脑”非为实指,而是指代人体神气出入的门户,如皮肤、五官、九窍等;“邪”不仅指疫疠及风、寒、暑、湿、燥、火等,更包含有“不正”的思想、认知等精神因素。“干”,不仅指直接的侵入,更表示外界一切信息对人体的干扰。这样,“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这个正邪交争的发病过程更突出了精神心理这个无形的、高信息的层面。人体精神的旺盛程度则是发病与否的关键,是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深化。又从篇义的考查得出,“神失守位”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神受扰动不仅影响气和精,更能通过“心神-五脏神-身神”直接损害人体,所以调节精神心理则成为治病的关键,方法有自我的存思法和医者对病人的祝由、移精变气法。可知精神心理通过两个途径影响身体,其一是“神-气-精”系统;其二是“心神-五脏神-身神”系统。清楚了这些,“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真义随即彰明。第三,人的精神心理具有巨大的力量。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心性命学。心身性命,心为主宰,能生一切有形无形,是宇宙的本体,是生命的来源。心可以控制身体,即形神一体,神为主宰。散漫多欲的心损耗身体,生出种种疾病;清净专一的心可以保持生命活力,激发生命能量;存想能收,攀援外物的心,可以保全心神不受伤害,进而产生出无尽的能量。第四,身心性命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心理意识不仅可以导致疾病,也是导致衰老虚弱的终极原因。同理,治病的根本是调节人体的心理性情,方法虽有药物、针灸、祝由以及各种民间疗法等,但大体可分为“形治”和“神治”。“神治”与“形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大医知道这个道理而无偏废。所以上古有巫医,中世有道医禁咒等,今日有心理学。以上为“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的主要含义。它与正气-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相互说明。正气是由“精”“气”“神”即物质-能量-信息三部分组成的。“神”不仅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气的主导方面,正气的强弱是由“神”决定的。强调正气为本的发病观、治疗观,必须明白“神”的主导作用。先天的清净的“元神”又称为性、命、真心,对身体起积极作用;后天的“识神”又称七情六欲,倘若过度会导致疾病发生。增强正气的途径之一就要通过意志的调节,使散漫攀援的意识外向型张力转变为集中清净的内向型收力,存思和祝由就是不同的调节方法,“气出于脑”就是身体受到调节后正气处于一种被激发状态,“即不邪干”就是效果。“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被引入医学领域后,经过医家的临床实践,被赋予的新含义。认为邪气由鼻而入脑中,则仍从原路径祛之使出,医家创制了嚏法及发明了温病的入侵途径。这虽然偏离了道家本意,但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这同样是值得我们今天关注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1 发病
  • 2 正气
  • 3 精神、正气、发病的关系
  • 4 现状分析
  • 前言
  • 1 原始出处考查——溯源
  • 2 文字的考证——知文
  • 2.1 气
  • 2.2 出
  • 2.3 脑
  • 2.4 邪
  • 2.5 干
  • 2.6 小结
  • 3 句义的解析——达意
  • 3.1 邪从鼻出,嚏法由生
  • 3.2 目窍五脏,出纳神气
  • 3.3 真气激发,五气朝元
  • 3.4 脑主意念,积极预防
  • 4 真义的阐发——明理
  • 4.1 人神失守,病变之由
  • 4.2 存思守神,以从其本
  • 4.3 祝由感神,移精变气
  • 4.4 气旺存中,疫邪不犯
  • 5 篇义的探寻——悟道
  • 5.1 温舒论奥,究演运气
  • 5.2 篇承大论,守神辟疫
  • 5.3 运乃天作,心可转境
  • 6 问题的析疑——启微
  • 6.1 身心性命,唯心为本
  • 6.2 识用性蔽,既衰且虚
  • 6.3 根同枝分,针药祝俗
  • 6.4 巫医分途,药显余隐
  • 7 现实的指导——致用
  • 7.1 心病难医,还需心药
  • 7.2 相由心生,培养自信
  • 7.3 心想事成,积极预防
  • 8 意义的探讨——价值
  • 8.1 理论意义
  • 8.2 实际意义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诠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