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治疗选择

颌骨骨折的治疗选择

一、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萍[1](2022)在《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医院接诊的4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与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原则结合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经伤口入路,观察组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口愈合、骨折愈合及术后颌骨功能恢复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愈合及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颌骨功能恢复评分为6.82±0.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确患者颌骨骨折类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方式可以提高创口及骨折愈合率,促进颌骨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宋卓英,杨丹[2](2021)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上颌骨骨折治疗时采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颌间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1.1±0.3)周短于对照组的(3.2±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臭、咬合紊乱占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能够更快恢复口腔功能和咬合关系,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吕德馨,单培芬,李良,林思思,聂鑫[3](2021)在《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应用于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儿童患者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2~12岁,平均6.9岁。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15例)。3D组通过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制备颌骨损伤模型、术后复位模型及咬合导板,按预定位置行下颌骨骨折固位;常规组采用小型内固定器械实现骨折坚固内固定。两组患者同时采用牙间结扎进行加强。3D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12岁,平均6.7岁;单发骨折13例,多发骨折5例;摔伤6例,道路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伤2例,其他1例。常规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11岁,平均7.1岁;单发骨折12例,多发骨折3例;摔伤7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通过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肿胀)及随访情况比较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牙胚发育情况。结果 3D组术中总出血量(28.6±7.5) mL少于对照组(30.2±8.9) mL(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D组平均总手术时长(65.3±11.8) min显着少于常规组(83.2±14.7) min(P<0.05); 3D组术后满意度(8.9±1.0)分显着高于常规组(7.9±1.8)分(P<0.05)。结论运用计算机虚拟设计及3D打印技术,能有效减少儿童下颌骨手术时长,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并降低对牙胚的影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博杰,高丽荣[4](2021)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的颌面部功能(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促进颌面部功能的恢复,且不良事件少,值得推广应用。

佟爽,郭澍,熊伟,孙旭,杨淑德[5](2021)在《牵引钉与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比较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钉或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结扎治疗存在牙合问题的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牙弓夹板,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鹏,杨军成,刘广毅,何福江[6](2021)在《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钛板内固定术治疗,22例)和观察组(唑来膦酸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钙素(OCN)水平以及口腔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43%(27/28)比77.27%(17/22)](P<0.05)。治疗前后β-CTX、BALP、TRACP、OCN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β-CTX、BALP、TRACP、OCN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TX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BALP、TRACP、OCN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后观察组开口度优于对照组,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显着,可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口腔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杜福江,何水明,朱鹏娜[7](2021)在《个体化3D打印头颅模型辅助三维预成型钛网在6例复杂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价3D打印模型及三维预成型钛网在复杂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6例复杂上颌骨骨折患者,头颅数据通过16层CT扫描,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Mimics 10.01软件和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精确分割骨折处并重建三维模型,在软件中模拟骨折复位,将骨折复位前、后的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l∶l比例大小的骨折模型。术前根据实体模型完成钛网的预弯制,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对面部轮廓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5例,比较满意1例。结论:对于复杂上颌骨骨折患者,3D打印模型及三维预成型钛网的使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及面部的对称性。

庞亚倩[8](2021)在《不同部位骨吸收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有限元建模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下颌骨不同病变部位的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牙颌系统正常的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以螺旋CT扫描数据为基础,结合Mimics、Geomagic Studio等软件,经过表面处理、体网格化,对材料进行赋值后,构建出下颌骨正中联合部及下颌体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一定约束及载荷条件下应力集中区Von Mises应力值接近颌骨屈服强度时囊肿大小及剩余骨厚度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了下颌骨正中联合部、下颌体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2、对于下颌骨正中联合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而言,当应力集中区Von Mises应力值接近于颌骨屈服强度时,最大应力值达到81.205 MPa;当下颌体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应力集中区Von Mises应力值接近于颌骨屈服强度时,最大应力值达到77.295Mpa。3、当模型应力集中区Von Mises应力值接近于颌骨屈服强度时,正中联合部囊性病变大小测量结果为38.18mm×9.53mm×23.49mm,下颌体部囊性病变大小测量结果为37.63mm×11.32mm×21.45mm。4、正中联合部囊性病变区内、外侧及下颌骨下缘剩余骨厚度测量结果为1.33mm、0.66mm、1.69mm;下颌体部囊性病变区内、外侧及下颌骨下缘剩余骨厚度测量结果为:0.76mm、1.52mm、1.04mm。结论:剩余骨厚度是影响囊性病变刮治术后病理性骨折的重要因素,当正中联合部骨厚度阈值低至1.33mm、0.66mm、1.69mm,下颌体部病变区内、外侧及下颌骨下缘骨厚度阈值低至0.76mm、1.52mm、1.04mm时,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颌骨强度因皮质骨大范围吸收而显着降低,直接行刮治术引起下颌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大,因此,此界值可为临床制定Ⅰ期开窗减压治疗联合Ⅱ期刮治术式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黎祺,陈朝兴,黄颖怡[9](2021)在《改良型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利用改良型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儿38例,均采用自主创新研发的改良型医用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颌面形态、咬合关系、张口程度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儿均完成颅颌牵引固定3周,治疗后3个月,35例(92.11%)达到完全复位愈合(complete reduction and healing,CRH)。15例不同程度下颌骨颏部骨折移位者和14例无移位者CRH率均为100%,9例髁状突骨折者中CRH为6例(66.67%),基本复位愈合(basic reduction and healing,BRH)为3例(33.33%),该3例均为单侧髁状突骨折且髁状突向前内侧成角畸形大于45°者,治疗后3个月髁状突成角畸形已小于45°。16例颌面畸形、7例中线偏移及11例Ⅰ度张口受限者完全恢复(complete recovery,CR)率均为100%。24例咬合关系错乱者CR为21例(87.5%),不完全恢复(incomplete recovery,IR)为3例(12.5%)。Ⅱ度张口受限15例中CR为13例(86.67%),IR为2例(13.33%);Ⅲ度张口受限5例中CR为4例(80.00%),IR为1例(20.00%)。开口偏斜7例中CR为4例(57.14%),IR为3例(42.86%)。上述IR病例均为单侧髁状突骨折且髁状突向前内侧成角畸形大于45°者,治疗后3个月其咬合关系、张口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继续随访观察3个月,其咬合错乱、张口受限和开口偏斜均完全恢复。结论:改良型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效果显着,不同部位及类型的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均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颌面形态、咬合关系及张口程度,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李承璋[10](2021)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临床上颌骨骨折发病率不断升上,在颌面部损伤总数中占比在35%左右。颌骨骨折不仅会对患者颌面部外形、吞咽、语言等基本生活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损害患者心身健康[1]。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恢复快、生物组织相容性好等特征,对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积极影响[2]。本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疗法在提高颌骨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率、改善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二、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入路方式及创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
    2.2 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颌骨功能恢复评分
3 讨论

(2)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3)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术前虚拟设计与3D打印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4)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试验组
        1.2.3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临床指标比较
    2.3 颌面部功能比较
3 讨 论

(5)牵引钉与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2 材料与器械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标准
        1.4.1 临床效果观察:
        1.4.1. 1 操作时间
        1.4.1. 2 临床感受
        1.4.1. 3 咬合效果
        1.4.2 口腔卫生情况[3]:
        1.4.2. 1 软垢指数
        1.4.2. 2 牙龈指数
        1.4.2. 3 菌斑指数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1.4.2 骨代谢指标
        1.4.3 口腔功能恢复情况
        1.4.4 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2.3 两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7)个体化3D打印头颅模型辅助三维预成型钛网在6例复杂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头颅模型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讨论

(8)不同部位骨吸收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有限元建模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1.1 建模素材
        1.2 研究设备及软件
        1.3 下颌骨囊性病变分类标准
    2.方法
        2.1 数据获取
        2.2 技术流程图
        2.3 实验模型的建立
        2.4 三维有限元网格划分
        2.5 三维有限元模型材料赋值
        2.6 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的边界条件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C 综述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改良型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后3个月骨折复位愈合情况
    2.2 临床病征恢复情况
3 讨论

(10)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优良率评估:
        1.3.2 牙周指标评估:
        1.3.3 面部功能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2.2 面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 牙周指标比较:
3 讨论

四、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马丽萍. 现代养生, 2022(02)
  • [2]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 宋卓英,杨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24)
  • [3]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吕德馨,单培芬,李良,林思思,聂鑫. 创伤外科杂志, 2021(12)
  • [4]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J]. 常博杰,高丽荣. 微创医学, 2021(05)
  • [5]牵引钉与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 佟爽,郭澍,熊伟,孙旭,杨淑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09)
  • [6]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J]. 李鹏,杨军成,刘广毅,何福江. 医学综述, 2021(16)
  • [7]个体化3D打印头颅模型辅助三维预成型钛网在6例复杂上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杜福江,何水明,朱鹏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04)
  • [8]不同部位骨吸收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有限元建模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D]. 庞亚倩.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9]改良型弹力颌帽颅颌牵引外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 黎祺,陈朝兴,黄颖怡. 中国医学创新, 2021(10)
  • [10]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价值分析[J]. 李承璋. 山西医药杂志, 2021(05)

标签:;  ;  ;  ;  

颌骨骨折的治疗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