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属植物无性繁殖生物学技术研究

茶藨子属植物无性繁殖生物学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原产野生植物华蔓茶藨子、德国引进‘洛瓦达’红茶藨、‘果酱’茶藨和‘炅克海尔’红茶藨为材料,采用不同压条和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研究,探讨不同繁殖时间、枝条发育程度和激素及浓度对生根率和生根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技术和酶联免疫法研究枝条发育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变化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藨子属植物运用各种压条和扦插繁殖方法均易生根成苗,种和品种间具有一定差异;堆土压条以‘炅克海尔’红茶藨生根最迟、根质量最差,‘洛瓦达’红茶藨生根最早、根质量最好;空中压条3个品种生根质量相似,‘果酱’茶藨比其它略好。(2)枝条刻伤和激素处理均可以有效地缩短压条生根时间、提高生根率和根质量,堆土和空中压条刻伤+50ppmNAA处理效果最佳,平卧压条则以刻伤+100ppmNAA为佳。(3)扦插生根与环境因子比较结果表明,茶藨子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最佳扦插繁殖时间是6和9月,插床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96~98%。(4)外源激素处理结果显示,NAA和IBA能缩短不定根原基诱导和形成期,NAA对根原基诱导的能力比IBA略强,IBA能明显加速枝条不定根生长速度,提高根系质量;100ppmNAA和IBA生根效果最佳,且IBA明显优于NAA。(5)插穗部位及其解剖学研究显示,华蔓茶藨子的半木质化茎中不具备潜伏不定根原基,属于诱发皮部生根类型,不定根起源于初生韧皮部下层的形成层,初夏季节枝条初生结构发育相对成熟时易生根,但随枝条次生结构的形成生根能力降低;扦插过程虽然有愈伤组织产生,但未发现由愈伤组织诱导直接生根。同时发现外源激素和浓度处理效果与枝条发育程度密切相关。(6)扦插生根期间内源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和玉米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6和9月各激素含量明显高于7~8月。比较生根28d进程中各种激素变化规律发现:夏季扦插开始时较高水平的IAA、ABA、GA和ZR利于生根,反之生根效果差;不定根形成期4种激素和IAA/ABA比值呈下降趋势时生根效果好;不定根出现以后IAA、ABA、GA和ZR等4种激素及其IAA/ABA比值均呈上升趋势,共同促进了不定根的生长。(7)比较几种压条和扦插繁殖效率,认为空中压条生根速度快、周期短,繁殖效率较高;堆土和平卧压条繁殖的苗木根系好、幼苗生长最健壮、成熟快,扦插繁殖效率最高、周期较短,幼苗较健壮,适用品种苗木的生产和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无性繁殖技术和理论的研究进展
  • 1.1 无性繁殖技术
  • 1.2 无性繁殖与解剖结构
  • 1.3 无性繁殖与激素代谢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压条繁殖技术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实验排列与组合
  • 2.1.4 实验数据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平卧压条实验结果
  • 2.2.2 堆土压条实验结果
  • 2.2.3 空中压条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实验排列与组合
  • 3.1.4 实验数据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生根与温、湿度的关系
  • 3.2.2 插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时间的比较
  • 3.2.3 不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
  • 3.2.4 插穗部位与生根的关系
  • 3.2.5 外源激素与生根的关系
  • 3.3 讨论
  • 第四章 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解剖结构观察
  • 4.2 实验结果
  • 4.2.1 茎结构特征
  • 4.2.2 茎生长发育的解剖结构特点
  • 4.2.3 扦插生根与插穗结构变化
  • 4.3 讨论
  • 第五章 内源激素与扦插生根的关系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五次扦插实验生根结果
  • 5.2.2 内源激素与生根的关系
  • 5.2.3 生长素与脱落酸相互作用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1
  • 图版2
  • 图版3
  • 致谢
  • 介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茶藨子叶状层菌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J]. 中成药 2020(07)
    • [2].茶藨子属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形态学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11)
    • [3].茶藨子属植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1)
    • [4].山东茶藨子属1新记录植物——美丽茶藨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3)
    • [5].青海高原茶藨子属树种资源与育苗技术[J]. 北方园艺 2012(19)
    • [6].甘肃茶藨子属野生果树资源及开发利用[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03)
    • [7].茶藨子茶的药理作用及加工[J]. 新疆林业 2011(02)
    • [8].浅谈青海省茶藨子植物分布现状及开发利用[J]. 青海农林科技 2011(04)
    • [9].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09)
    • [10].青藏高原狭果茶藨子果实提取物成分、抑菌活性及其抗疲劳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3)
    • [11].4种长白山茶藨子属种子外部形态特征浅析[J]. 现代园艺 2014(16)
    • [12].茶藨子属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和理论的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1(01)
    • [13].茶藨子叶孔菌大鼠90d喂养试验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13(02)
    • [1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茶藨子木层孔菌总多糖的提取条件[J]. 食品与药品 2009(09)
    • [15].河南茶藨子属植物表型性状的数量分类[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7)
    • [16].茶藨子栽培技术[J]. 新疆林业 2010(04)
    • [17].不同激素处理对茶藨子属植物嫩枝扦插作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3)
    • [18].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07)
    • [19].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
    • [20].青海省大通河流域五裂茶藨子播种育苗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 2016(04)
    • [21].经济植物长白茶藨子苗木培育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3(06)
    • [22].10种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4(01)
    • [23].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18(04)
    • [24].红果茶藨子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引种试验初探[J].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6)
    • [25].影响五裂茶藨子硬枝扦插生根的关键因子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5(09)
    • [26].黑龙江省茶藨子属2种植物新记录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9)
    • [27].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28].不同年份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性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1)
    • [29].茶藨子叶状层菌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04)
    • [30].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 山东中医杂志 2016(03)

    标签:;  ;  ;  ;  ;  ;  

    茶藨子属植物无性繁殖生物学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