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兄弟》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

论余华《兄弟》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阐释《兄弟》,以求获得对《兄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引言部分主要谈两方面问题,一是文坛对《兄弟》的研究综述,二是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简要阐释。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狂欢化的形象和场面谈起,探讨《兄弟》文本呈现出的外在狂欢景观。在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中,主要探讨狂欢主角儿李光头形象,以及赵诗人、刘作家、童铁匠等小丑、傻瓜、骗子形象。在狂欢化的节庆场面中,重点分析了游行场面、暴力场面和选美场面,这些场面无不呈现出一种“怪诞”的喜剧风格,具有民间节日的狂欢化气息。在物质——肉体下部形象中,分析了《兄弟》粗鄙意象、躯体下部形象的狂欢化叙事的内在追求,进而思考《兄弟》狂欢化叙事的创作特征和价值。第二章从文本内在的结构和语言出发,探讨《兄弟》狂欢化加冕脱冕结构及狂欢化的戏谑粗鄙语言,以及在叙事上的复调性,考察分析其文本形式特征,思考余华的创作追求。加冕脱冕结构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内在结构模式,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文本意义。在狂欢化语言这一节中,主要从广场吆喝、粗鄙语言、狂欢化数字、反讽和戏仿、重复和回环五个方面谈起,正是这种语言特点,使《兄弟》文本产生了狂欢化审美效果。在复调性叙事一节中,主要探讨《兄弟》所呈现的大型对话这种复调类型及形成的文本内在的对话性。第三章分别对余华与王小波、余华与刘震云、余华与莫言狂欢化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当代文坛狂欢化叙事下余华狂欢化叙事的独特性。在探讨文本形式的价值和意义后,探讨其内在的思想价值和意义。生的苦难、爱的救赎,更是余华以往悲悯情怀的展现,体现了余华狂欢化叙事背后的终极追求。结语部分,分析余华狂欢化叙事的成因,以及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解读《兄弟》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狂欢化的形象和场面
  • 一、狂欢化的人物形象
  • 二、狂欢化的节庆场面
  • 三、物质——肉体下部形象
  • 第二章 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
  • 一、加冕脱冕的叙事结构
  • 二、狂欢化的语言
  • 三、复调性叙事
  • 第三章 众神狂欢下的余华
  • 一、众神狂欢下的余华
  • 二、余华狂欢叙事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兄弟》谈余华文学作品的狂欢化叙事[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2].论《城市与狗》的狂欢化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7(03)
    • [3].狂欢化视域下民族史诗《埃吉尔萨迦》的暴力崇拜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09)
    • [4].狂欢化视域下的《非诚勿扰》语言[J]. 大众文艺 2010(23)
    • [5].狂欢化—传统文学的终结号,本真文学的领跑者[J]. 大众文艺 2011(09)
    • [6].基于微博平台的粉丝狂欢化现象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4)
    • [7].《送冰的人来了》的狂欢化色彩及其深刻的蕴意[J]. 考试周刊 2013(54)
    • [8].论《空山》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J]. 名作欣赏 2014(17)
    • [9].越南女性文学之狂欢化叙事[J].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9(01)
    • [10].福克纳和莫言:狂欢化叙事的构建与阐释[J]. 求索 2017(08)
    • [11].《罪与罚》的狂欢化特征[J]. 语文学刊 2011(11)
    • [12].《嘉莉妹妹》与《高兴》的狂欢化特征解读[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4)
    • [13].浅析《疯狂》的狂欢化特征[J]. 译林(学术版) 2012(06)
    • [14].论《明智的孩子》的狂欢化叙事策略[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5].论《林海雪原》的“狂欢化”叙事[J]. 语文学刊 2009(22)
    • [16].解读莎翁喜剧狂欢化特征[J]. 芒种 2014(24)
    • [17].论《让子弹飞》的狂欢化叙事倾向[J]. 电影评介 2017(01)
    • [18].文艺民俗学的一个范畴——狂欢化再解读[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19].狂欢化叙事:新世纪小说的美学走向[J]. 理论与创作 2009(06)
    • [20].世纪末的华丽: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狂欢化叙事修辞[J]. 华中学术 2018(04)
    • [21].网络小说“狂欢化”现象探析[J]. 语文学刊 2011(23)
    • [22].论鲁迅小说的狂欢化诗学[J]. 华夏文化论坛 2017(02)
    • [23].狂欢化、解构和重构观照下的《黄金大劫案》[J]. 电影评介 2012(23)
    • [24].论《夜林》中的狂欢化色彩[J]. 青年文学家 2019(06)
    • [25].第二世界的欢声笑语——当代二人转的狂欢化传统与狂欢化表现形式[J]. 戏剧文学 2018(12)
    • [26].简论福音书中的狂欢化元素——以“兵丁戏弄耶稣”为例[J]. 基督宗教研究 2014(01)
    • [27].狂欢化人物的叙事功能解析——康拉德小说中的边缘角色分析[J]. 名作欣赏 2011(18)
    • [28].论《请买票》的狂欢化艺术[J]. 文教资料 2013(31)
    • [29].文艺民俗学的一个范畴——狂欢化再解读[J]. 民间文化论坛 2010(03)
    • [30].拉库马·希拉尼喜剧电影中人物的狂欢化特质研究[J]. 美与时代(下) 2017(08)

    标签:;  ;  ;  ;  ;  

    论余华《兄弟》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