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有机氯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

红枫湖有机氯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红枫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环境各介质中PCBs和OCPs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理化因素TOC、粒度、SPM、微生物等对于PCBs和OCPs的影响,对各介质中PCBs和OCP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红枫湖地区PCBs和OCPs的来源,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对红枫湖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洱海进行了对比。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和C/N比值表明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和湖泊内部,洱海主要以湖泊内源为主,与后面PCBs和OCPs分析结果相符。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及DNA呈现同一规律,表层是有机质和DNA的含量较高的区域,表层至底层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表层是微生物量和活性最高的层段,有机质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此区域。湖泊沉积物粒度与有机质和DNA变化趋势一致,暗示了有机质的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表层,SRI和SRB的分析表明微生物在有机质降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红枫湖沉积物中7种PCBs的含量范围在3.2~31.6ng/g之间,主要以PCB28和PCB52为主。其中PCB28的含量范围在0.5~4.6ng/g,平均为1.8ng/g,PCB52含量在0.4~28.1ng/g。PCB28和PCB52低氯取代的PCBs占PCBs总量的60%以上。各点沉积物中PCBs的组成基本一致,其含量的变化主要与其输入来源和环境条件相关。沉积物中PCBs随深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但表层含量比次表层低,表明近年PCBs的输入降低。PCBs与TOC和粒径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相关,PCBs具有较高的憎水性,倾向于在颗粒态中分布,也暗示了其来源。 3、红枫湖沉积物中13种OCPs的组成主要以HCHs和DDTs为主。其中HCHs的含量范围1.6~8.9ng/g,平均值为3.2ng/g,沉积物柱均值表现为HW>DB>HE>JJD:DDTs的含量范围在0.9~25.7ng/g,平均值为7.8ng/g,沉积物柱均值表现为HW>HE>DB>JJD。HCHs按其组成来看,以β-HCH和γ-HCH为主,DDTs以p,p’-DDE和p,p’-DDT为主。a-HCH/γ-HCH的比值在范围在0.1~3.0之间,表明HCH在环境中发生了改变,而且林丹的用量高于混合HCHs。DDT/DDE+DDD的比值基本都小于1,暗示DDTs在环境中发生了较长期的变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PCBs和OCPs的理化性质
  • 第三节 环境介质中PCBs和OCPs的研究进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背景概况
  •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三节 样品中污染物的前处理方法
  • 第四节 PCBs和OCPs的仪器分析
  • 第三章 红枫湖和洱海的环境特征
  • 第一节 红枫湖沉积物理化特征
  • 第二节 洱海沉积物的理化特征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湖泊系统中PCBs和OCPs的生物地球化学
  • 第一节 红枫湖沉积物PCBs和OCPs分布特征及年季变化
  • 第二节 红枫湖水体PCBs和OCPs分布特征
  • 第三节 红枫湖周边土壤中PCBs和OCPs分布特征
  • 第四节 鱼体中PCBs和OCPs分布特征
  • 第五节 洱海沉积物中PCBs和OCPs分布特征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五章 湖区PCBs和OCPs来源分析
  • 第一节 大气颗粒态PCBs和OCPs的分布及年季变化
  • 第二节 背景土壤中PCBs和OCPs的含量分布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六章 生态风险评价
  • 第一节 红枫湖地区PCBs和OCPs污染水平
  • 第二节 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风险评估
  • 第七章 总结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微生物地球化学[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1)
    • [2].贡嘎山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地学报 2017(05)
    • [3].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研究进展[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3)
    • [4].微塑料污染正在全球循环[J]. 科学大观园 2020(13)
    • [5].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定量模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9)
    • [6].中国三稀矿产生物找矿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综述[J]. 地质学报 2019(06)
    • [7].土壤环境中几种常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5(08)
    • [8].甘油二醚膜类脂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09)
    • [9].2001-2010年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2(05)
    • [10].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 中国岩溶 2016(04)
    • [11].生物炭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5)
    • [12].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白云凹陷深水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 2014(04)
    • [13].基于FVCOM的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型构建与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4].BTEX污染模拟含水层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5].环境[J]. 生物进化 2008(02)
    • [16].《Studies of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ypical Estuaries and Bays in China》即将出版[J]. 海洋与湖沼 2019(01)
    • [17].潮滩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的高分辨率分布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行为[J]. 地球科学 2018(11)
    • [18].高分辨率监测下的漓江省里断面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03)
    • [19].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及其在南海深水勘探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05)
    • [20].湿地植物植硅体的生物地球化学碳汇:以西溪湿地为例[J]. 科学通报 2013(17)
    • [21].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J]. 地学前缘 2012(04)
    • [22].我国南方早古生代聚煤过程中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成矿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02)
    • [23].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研制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动态分布过程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4)
    • [24].海洋中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012(03)
    • [25].某石油污染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低异常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成因探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4)
    • [26].氧同位素在海洋磷酸盐研究中的应用[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6)
    • [27].原绿球藻病毒研究进展——从多样性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12)
    • [28].前言[J]. 地球环境学报 2012(04)
    • [29].环保与找矿[J]. 地球 2008(01)
    • [30].硒、碘、氟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2(02)

    标签:;  ;  

    红枫湖有机氯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