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絮凝产生菌生物学特性及絮凝效应的研究

青海絮凝产生菌生物学特性及絮凝效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多糖、糖蛋白、蛋白质、纤维素、核酸等。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安全、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本课题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青海晶珠藏药公司污水处理池、青海明胶污水处理池、黄河啤酒厂污水处理池等7个采样地的污水和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7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复筛得到3株活性较高的絮凝产生菌,分别编号为JN-1、JN-2、JN-15。通过对絮凝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三菌株均为G+,芽孢杆菌。JN-1、JN-2的菌落为白色、小、不透明、边缘不整齐,两菌不产生硫化氢,不水解淀粉,明胶液化阳性,可以利用柠檬酸盐,V-P试验阳性,不产吲哚,甲基红试验阴性,可以利用蔗糖、葡萄糖、木糖、果糖、甘露醇产酸,初步鉴定JN-1、JN-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Meyer & Gottheil in Gottheil 1901,681.);JN-15的菌落大、半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粘稠。不产生硫化氢,水解淀粉,明胶液化阳性,不能利用柠檬酸盐,V-P试验阳性,不产吲哚,甲基红试验阴性,可以利用蔗糖、葡萄糖、淀粉、木糖、果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初步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Prazmowski)Mace 1889,588.]。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表明,JN-1的最佳培养条件是葡萄糖40g/l、酵母膏+脲+硫酸铵[(NH4)2SO4](5:5:2)2 g/l、氯化钙(CaCl2)6 g/l、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h。JN-2的最佳培养条件是蔗糖10g/l、酵母膏+脲+硫酸铵[(NH4)2SO4]3 g/l、硫酸铜(CuSO4) 6 g/l、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3℃、培养时间48h。JN-15的最佳培养条件是蔗糖20g/l、牛肉膏+脲+硫酸铵[(NH4)2SO4]3g/l、氯化钙(CaCl2) 8g/l、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29℃、培养时间48h。通过对微生物絮凝特性的研究发现,氯化铁(FeCl3)对三菌株助凝效果最好;JN-1和JN-15在投加量为2%时,絮凝率最高,而JN-2在投加量为1%~3%时,絮凝率变化不大,且高于其他投加剂量;JN-1、JN-2、JN-15的乙醇沉淀物水溶液的絮凝率都最高;三者的絮凝率随静置沉降时间的增加而提高;JN-1和JN-2在pH值大于和小于6.0时都有絮凝性,但偏碱时絮凝率要明显高于偏酸时的絮凝率,JN-15则只在偏碱时有絮凝性;混菌发酵试验表明这三个菌株混菌发酵后并不能增加絮凝物质的产生,反而会抑制絮凝效果。通过絮凝剂的提取和应用试验发现,用乙醇提取的方法,仅能够提取JN-15发酵液中的絮凝剂;JN-15的发酵液对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全国及青海省水资源和水污染概况
  • 1.2 絮凝剂概述
  • 1.3 微生物絮凝剂
  • 1.3.1 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 1.3.2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
  • 1.3.3 絮凝微生物的种类
  • 1.3.4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背景及研究概况
  • 1.3.5 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 1.3.6 微生物絮凝剂的微观结构
  • 1.3.7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 1.3.8 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研制开发中的重点
  • 第二章 絮凝微生物优良菌株的筛选
  •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分离纯化结果
  • 2.2.2 初筛结果
  • 2.2.3 复筛结果
  • 第三章 絮凝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 3.2.2 供试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四章 絮凝微生物发酵条件的优化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培养基成分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
  • 4.2.2 发酵条件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五章 絮凝微生物絮凝特性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1 助凝剂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
  • 5.2.2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剂能力的影响
  • 5.2.3 絮凝活性的分布
  • 5.2.4 静止沉降时间对絮凝剂能力的影响
  • 5.2.5 体系pH值对絮凝活性影响
  • 5.2.6 混菌发酵对絮凝活性影响
  • 第六章 絮凝剂的提取及应用
  • 6.1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2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七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
  • 7.1 结果讨论
  • 7.1.1 絮凝产生菌优良菌株的筛选
  • 7.1.2 絮凝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7.1.3 絮凝微生物絮凝条件的优化
  • 7.1.4 絮凝微生物絮凝特性的研究
  • 7.1.5 絮凝剂的提取及应用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类芽孢杆菌产絮凝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05)
    • [2].絮凝菌中絮凝基因的研究综述[J]. 商情(财经研究) 2008(03)
    • [3].加载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 2011(05)
    • [4].絮凝微生物的功能定位及其絮凝成分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5].水性涂料重涂过程中的特征弊病:絮凝起粒[J]. 涂料工业 2008(09)
    • [6].氧化—絮凝耦合法处理酸性大红废水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8(09)
    • [7].絮凝细菌投加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05)
    • [8].氧化-絮凝耦合处理酸性大红废水的机理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8)
    • [9].磁种絮凝-磁滤分离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及验证[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6)
    • [10].选择性絮凝分离磷灰石和石英的影响因素研究[J]. 矿冶 2013(02)
    • [11].絮凝-氧化处理含硫废水[J]. 江西化工 2012(02)
    • [12].恒化培养过程中酵母絮凝性状退化行为[J]. 化工学报 2009(08)
    • [13].酵母超前絮凝因子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4)
    • [14].高岭土悬液絮凝形态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4)
    • [15].一株絮凝菌的鉴定、絮凝基因定位及其絮凝剂成分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4)
    • [16].浅析二次絮凝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 2012(11)
    • [17].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絮凝方式选择及参数优化[J]. 水处理技术 2008(07)
    • [18].啤酒酵母超前絮凝现象的研究进展[J]. 啤酒科技 2012(05)
    • [19].甜叶菊水提液的高效絮凝新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09(02)
    • [20].絮凝菌的细胞融合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8)
    • [21].一株耐盐絮凝菌的脱色性能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2].二次絮凝在开发区水厂三期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3)
    • [23].气动絮凝用于城镇污染河水处理的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01)
    • [24].采用NI LabVIEW平台的新型絮凝分析系统的开发[J]. 中国造纸学报 2010(01)
    • [25].麦芽中超前絮凝因子多糖的提取与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1)
    • [26].新型机械+折板组合絮凝反应池的试验研究[J]. 供水技术 2009(02)
    • [27].磁场强化絮凝减缓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3)
    • [28].絮凝微生物F2的絮凝表型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9].强化絮凝—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电子酸洗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8(10)
    • [30].壳聚糖絮凝微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1)

    标签:;  ;  ;  ;  

    青海絮凝产生菌生物学特性及絮凝效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