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

中国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

论文摘要

为了解中国蜂胶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多样性,并探索其原因,本文对采自中国20个省份29个地区蜂胶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EP)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蜂胶分类、溯源、标准化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EEP色度、特定吸收率(E1cm1%),及总酚、总黄酮、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含量;并选择了23种化合物为对照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EEP中的化学组成,建立了中国蜂胶指纹图谱:普鲁士兰法测定EEP总抗氧化能力,以1,1-二苯基-2-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为清除对象,考查EEP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EEP提取工艺,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20,60%乙醇在35℃提取4 h。再以优化的条件制备获得不同地区EEP,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地区EEP理化性质及化学组成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蜂胶,各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在EEP得率、总酚、总黄酮含量上东北和西南蜂胶很相近,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北蜂胶相似,而热带蜂胶组成明显不同。不同地区蜂胶只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但EEP中各组成比例基本一致。不同颜色的蜂胶化学组成差异比较明显,颜色较浅的蜂胶中各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其中墨绿色蜂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而黄绿色蜂胶中总酚含量最高。不同颜色蜂胶EEP得率相近,EEP的E1cm1%值、总黄酮和黄酮-黄酮醇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总酚和黄烷酮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选择了23种化合物为对照品,优化和建立了适用于对照品及EEP分离检测的HPLC条件,并对实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甲醇-0.1%甲酸可有效抑制峰拖尾,使峰形对称;分组后的混合对照品在256、280 nm出峰数及峰形好:对照品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在测定时间内性质稳定。各对照品加标回收率均在92%以上,符合检测要求。对最低检测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仪器敏灵度较高。以上各项指标表明,仪器条件和实验方法均较可靠,可作为样品分离、检测条件。3.利用优化的HPLC条件,对不同地区EEP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中国蜂胶指纹图谱,尽管特征峰较少,但由于本实验取材范围广,样品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因此,该图谱可以准确的反映中国蜂胶的基本化学组成。通过对不同地区EEP中所含对照品种类及含量进行考查,结果表明,p-香豆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肉桂酸、槲皮素、生松素和白杨素是所有样品中普遍存在的,且后两种成分含量比较高。对不同颜色及不同地区EEP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热带蜂胶外,EEP颜色与产地对其化学组成影响不大。4.利用普鲁士兰法测定不同地区EEP总抗氧化能力,以DPPH作为清除对象,考查了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EEP在这两种活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2.47(黑龙江,HLJ),最低为0.44(云南,YN-2)。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指数最高为9.94(青海,QH),最低为0.46(广东,GD-2)。5.EEP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数学模型Y总抗氧化=0.817+0.004XE1cm1%+0.001X总酚+0.002X总黄酮-0.005X黄酮-黄酮醇-0.008X黄烷酮;YDPPH=0.385+0.009XE1cm1%+0.005X总酚+0.006X总黄酮-0.017X黄酮-黄酮醇-0.008X黄烷酮,从理论上证实了EEP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组成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对中国蜂胶的定位比较低,使中国蜂胶的发展受到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与阿根廷、美国等蜂胶相比,中国蜂胶(除热带蜂胶)中总酚、总黄酮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与芦丁等相似,有些甚至可以超过BHA等化学抗氧化剂。因此,蜂胶作为保健食品、天然抗氧化剂潜力巨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EEP化学组成研究
  • 1.2.1 化学显色法
  • 1.2.2 HPLC法
  • 1.2.3 其它方法
  • 1.3 EEP生物活性研究
  • 1.3.1 抗氧化功能
  • 1.3.2 抗微生物功能
  • 1.3.3 免疫增强功能
  • 1.3.4 抗肿瘤功能
  • 1.3.5 降血糖与降血脂功能
  • 1.4 蜂胶的应用
  • 1.4.1 医疗卫生
  • 1.4.2 食品工业
  • 1.4.3 日用化工
  • 1.5 蜂胶标准化问题
  • 1.6 小结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7.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化学组成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1.4 正交试验设计
  • 2.1.5 EEP得率测定
  • 2.1.6 EEP制备
  • 2.1.7 醇提液色度测定
  • 1cm1%测定'>2.1.8 特定吸收率E1cm1%测定
  • 2.1.9 EEP中总酚含量测定
  • 2.1.10 EEP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2.1.11 EEP中黄酮-黄酮醇含量测定
  • 2.1.12 EEP中黄烷酮含量测定
  • 2.1.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总酚、总黄酮、黄酮-黄酮醇、黄烷酮标准曲线绘制
  • 2.2.2 蜂胶醇提工艺的优化
  • 1cm1%及化学组成'>2.2.3 不同地区EEP色度、E1cm1%及化学组成
  • 1cm1%及化学组成'>2.2.4 不同颜色EEP溶液色度、E1cm1%及化学组成
  • 1cm1%及化学组成'>2.2.5 不同分区EEP色度、E1cm1%及化学组成
  • 2.3 讨论
  • 2.3.1 蜂胶醇提工艺
  • 1cm1%及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2.3.2 蜂胶颜色与EEP色度、E1cm1%及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
  • 1cm1%及化学组成关系'>2.3.3 地域与EEP色度、E1cm1%及化学组成关系
  • 2.4 小结
  • 第3章 蜂胶醇提物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剂
  • 3.1.2 仪器
  • 3.1.3 色谱条件
  • 3.1.4 对照品溶液配制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梯度洗脱条件确定
  • 3.2.2 检测波长选择
  • 3.2.3 线性关系考查
  • 3.2.4 重现性
  • 3.2.5 最低检测限
  • 3.2.6 加标回收率
  • 3.2.7 化学结构对洗脱顺序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4章 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仪器
  • 4.1.4 色谱条件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5章 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抗氧化活性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仪器
  • 5.1.4 总抗氧化能力
  • 5.1.5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蜂胶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组成相关性的数学模型建立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材料
  • 1cm1%测定'>6.1.2 EEP色度及E1cm1%测定
  • 6.1.3 EEP中总酚、总黄酮、黄酮-黄酮醇、黄烷酮测定
  • 6.1.4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6.1.5 偏相关分析
  • 6.1.6 数学建模
  • 6.2 结果
  • 1cm1%相关性的数学模型'>6.2.1 EEP总抗氧化能力与E1cm1%相关性的数学模型
  • 6.2.2 EEP总抗氧化能力的数学模型
  • 6.2.3 EEP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数学模型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蜂胶颜色、采样点及醇提液颜色
  • 附录B 不同地区EEP的HPLC色谱图
  • 附录C 不同分区EEP色谱图相似度比较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国不同地区蜂胶醇提物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