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心血管内科学

作者: 赵京林

导师: 杨跃进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通心络,地尔硫卓,腺苷,尼可地尔,无再流,内皮功能,微血管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 评价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 方法 中华小型猪64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小剂量(0.05g·kg-1·d-1),(3)中剂量(0.2g·kg-1·d-1),(4)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组,(5)腺苷组(100ug/kg/min持续静点),(6)地尔硫卓组(2mg/min冠脉内),(7)尼可地尔组(以150ug/kg静脉推注后继以3ug/kg/min的剂量持续静点)和(8)假手术组,每组8只。前七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 结果 (1)与AMI前相比,对照组AMI后3h左室收缩压(LVSP)、心排量(CO)和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h仅LVSP显著恢复(P<0.05),然±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P<0.05)。6个治疗组AMI后3h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后1h大剂量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组LVEDP、±dp/dtmax和CO均显著恢复(P均<0.05),且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2)对照组MCE和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高度一致(P>0.05),再灌注后无再流面积(ANR)分别为78.5%和82.3%,心肌坏死范围(NA)占LA的98.5%;而6个治疗组LA与对照组相当(P均<0.05),但两方法所测ANR在中及大剂量通心络组,腺苷组和尼可地尔组分别为41.12%和42.37%,24.13%和25.01%,21.5%和20.8%,26.7%和27.8%;NA分别为90.2%,81.2%,75.2%和80.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地尔硫卓组ANR也小于对照组(20.62%和19.87%)(P<0.01),而NA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仅占AMI前的45.8%和50.6%(均P<0.01),而大剂量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组冠脉血流量分别提高到76%和73.5%,79.5%和79.9%,80.4%和79.3%,67.9%和69.4%,均比对照组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通心络、腺苷、地尔硫卓和尼可地尔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前言

村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13

参考文献

  • [1].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正新.南方医科大学2015
  • [2].尼可地尔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内质网应激机制研究[D]. 吴辉.武汉大学2015
  • [3].尼可地尔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罗碧辉.南方医科大学2013
  • [4].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系列研究[D]. 樊延明.河北医科大学2017
  • [5].尼可地尔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拉伤后内膜增生及促进内皮化的研究[D]. 张颖倩.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 [6].靶向干预NF-κB及内质网应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陈清杰.新疆医科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机制与防治实验研究[D]. 刘现亮.第三军医大学2008
  • [2].缺血预适应、瑞舒伐他汀和通心络减少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再流及机制研究[D]. 程宇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机制及通心络保护作用研究[D]. 张海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4].缺血预适应、辛伐他汀和通心络减轻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 李向东.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 [5].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联合早期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苏国海.山东大学2005
  • [6].一氧化氮与缺血预处理早期心肌保护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D]. 李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7].强力霉素、氯沙坦及其合用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以及对MMP/TIMP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D]. 张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8].β受体阻滞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研究[D]. 陈跃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9].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阴赪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1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 李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