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反应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处理能力研究

AAC反应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处理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针对AAC反应器能有效处理废水和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特点,分离了以番茄酱加工废水为处理对象的好氧-厌氧耦合(AAC)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各微生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依据不同的筛选指标通过配伍实验确定了一组高效微生物菌群。对该菌群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从好氧-厌氧耦合法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反应器的好氧区中分离得到29株好氧菌,研究了各菌的处理性能、沉降性能和单位TOC降解率的菌体增长量,确定了6株降解优势菌和4株沉降优势菌。2.经过配伍组合最终得到一组降解率较高,污泥产量少,沉降性较好的好氧复配菌群(T7,T9,T10,F10,F3a,F7b,F11),TOC降解率达到78.92%,单位降解率的菌体增长(CG/TOC)为0.94,相比于基础组合污泥产量减少了50.26%,沉降性能明显提高,OD600值仅为0.347。3.从AAC反应器的厌氧区分离出10株厌氧菌,考查了厌氧菌对于废水、好氧菌群降解物、好氧菌群细胞及好氧区物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厌氧菌对于废水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是不如好氧菌的效果好;在只有好氧菌群降解物的情况下,厌氧菌不能有效的利用好氧降解物,会发生自身衰解;厌氧菌对于好氧菌群细胞能够主动性的攻击,使好氧菌细胞成为再次利用的基质;在好氧菌群细胞和好氧降解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厌氧菌能够更好的破解细胞,利用释放的有机物;选取具有破解好氧细胞并利用其有机物的6株厌氧菌构建厌氧微生物菌群,能够更好的实现厌氧菌对于污泥减量化的作用。4.将构建的高效微生物菌群运用到AAC反应器中,对其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h,反应器具有较快的启动时间和效率,五天就能实现生物膜的快速生长。连续运行一个月,COD值从初始的600mg/L-1800mg/L下降到24h的COD平均值211.8mg/L。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时,反应器连续运行30个循环,出水COD的平均值为140.6mg/L,pH和溶氧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SS平均值为40.5mg/L,无任何剩余污泥排出,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类污染物二级标准(GB 8978-1996)。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新疆番茄加工废水处理现状
  • 1.2 废水处理方法及现状
  • 1.2.1 物理化学法处理废水
  • 1.2.2 生物法处理废水
  • 1.4 生物强化技术
  • 1.5 复合微生物菌群技术
  • 1.5.1 复合菌群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1.5.2 复合微生物菌群对于废水处理的意义
  • 1.6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技术框架
  • 1.6.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6.2 论文的技术框架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番茄酱加工废水采集
  • 2.1.2 污泥来源
  • 2.1.3 主要培养基
  • 2.1.4 药品
  • 2.1.5 仪器
  • 2.2 方法
  • 2.2.1 番茄酱加工废水水质分析
  • 2.2.2 AAC 反应器菌种分离
  • 2.2.3 好氧菌性能测定
  • 2.2.4 厌氧菌性能测定
  • 2.2.5 配伍实验
  • 第3章 AAC 反应器好氧微生物的分离及好氧菌群的构建
  • 3.1 引言
  • 3.2 好氧微生物的分离
  • 3.2.1 好氧菌的分离流程
  • 3.2.2 好氧菌分离结果
  • 3.3 好氧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 3.3.1 好氧微生物降解性能测定
  • 3.3.2 好氧微生物沉降性能测定
  • 3.3.3 好氧微生物菌体增长量测定
  • 3.4 优势菌株配伍降解效果研究
  • 3.5 优势降解组合沉降性能强化研究
  • 3.6 小结
  • 第4章 AAC 反应器厌氧菌的分离及厌氧菌群的构建
  • 4.1 引言
  • 4.2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 4.2.1 厌氧菌的分离流程
  • 4.2.2 厌氧菌分离结果
  • 4.3 厌氧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 4.3.1 厌氧微生物空白实验
  • 4.3.2 厌氧微生物的废水处理性能测定
  • 4.3.3 厌氧微生物对好氧菌群降解物的影响
  • 4.3.4 厌氧微生物对好氧细胞的作用
  • 4.3.5 厌氧微生物对好氧区物质的作用
  • 4.4 厌氧菌群的构建
  • 4.5 小结
  • 第5章 高效组合菌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
  • 5.1 引言
  • 5.2 AAC 反应器和运行条件
  • 5.2.1 AAC 反应器
  • 5.2.2 反应器的运行条件
  • 5.3 AAC 反应器的启动
  • 5.4 AAC 工艺运行效果
  • 5.4.1 运行初期效果分析
  • 5.4.2 负荷提高期效果分析
  • 5.4.3 负荷提高期稳定性分析
  • 5.4.4 满负荷效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体微生物菌群与疾病关系[J]. 生命的化学 2020(04)
    • [2].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19(05)
    • [3].微生物菌群与银屑病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4].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1)[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6)
    • [5].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 中国环保产业 2014(04)
    • [6].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1)
    • [7].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发育、分布和生理学意义[J]. 微生物学报 2020(04)
    • [8].肠道菌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作用[J]. 重庆医学 2020(20)
    • [9].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2)[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7)
    • [10].食品的水分活度与微生物菌群[J]. 肉类工业 2014(07)
    • [11].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5)
    • [12].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11)
    • [13].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研究方法[J]. 工业水处理 2009(02)
    • [14].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1)
    • [15].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07)
    • [16].揭秘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J]. 中老年保健 2017(12)
    • [17].畜禽粪便好氧发酵优势菌群的分离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4)
    • [18].动物微生物菌群基因组的研究方法[J]. 饲料研究 2013(12)
    • [19].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新型抗感染方式展望[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8)
    • [20].酱香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演化规律研究[J]. 酿酒科技 2018(12)
    • [21].宿主遗传基因和微生物菌群联系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16(19)
    • [22].遏蓝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变规律及菌株分离鉴定[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19)
    • [23].有效微生物菌群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4)
    • [24].微生物菌群发酵稻秸制备有机肥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5].皮肤微生物菌群及皮肤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9(01)
    • [26].浅谈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 生物化工 2019(05)
    • [27].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9)
    • [28].有效微生物菌群在肉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4)
    • [29].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9(09)
    • [30].国外资讯[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AAC反应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处理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