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极端嗜盐菌(Halobacterium sp)XMQ19菌株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极端嗜盐菌(Halobacterium sp)XMQ19菌株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产PHAs极端嗜盐杆菌(Halobacterium sp)XMQ19为供试菌株,进行了高密度发酵工艺的研究,包括:出发菌株的选育、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摇瓶发酵补料工艺和16L发酵灌补料工艺的探讨。采用尼罗蓝对原始菌株进行了筛选,获得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摇瓶发酵,其生物量、PHA量和PHA生产力分别为12g/L、3.96g/L、0.055g/L/h。通过培养基优化和加倍试验,获得一个理想的培养基配方:淀粉4%,氯化铵0.2%,酵母提取物为0.4%,硫酸镁2%,氯化钾0.2%,磷酸二钾,0.00375%,氯化钠16%,trace metal solution 0.5ml/L,pH7.0。与原配方相比生物量和PHA量提高了19.6%和3.5%。经过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种子在48小时接种,500ml摇瓶装液量80ml,培养基初始pH在6.5-7.5,接种量在10%和消泡剂加入量不超过4mL/L。进行摇瓶补料工艺试验,以淀粉1%,氯化铵0.05%,YE0.05%,硫酸镁2%,氯化钾0.2%,磷酸二钾,0.00375%,氯化钠16%为初始培养基。淀粉补料开始时间为发酵20-70h,氯化铵补料开始时间为发酵5-40 h,淀粉的补料速率为1ml/h,补氮速率为0.2ml/h。通过间歇补料和指数流加补料的试验,发现指数流加补料较适合该菌的发酵培养。其发酵生物量、PHA量、PHA百分含量、细胞比生长速率以及PHA生产力分别为44.8g/L,19.8g/L,44%,0.503g/L.h,0.22g/L.h。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前言
  • 1.1 PHA的研究历程
  • 1.2 PHA的分类、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
  • 1.2.1 PHA的分类
  • 1.2.2 PHA的物理性质
  • 1.2.3 PHA的化学性质
  • 1.3 PHA生物学特性
  • 1.3.1 生物降解性
  • 1.3.2 可再生性
  • 1.3.3 生物相容性
  • 1.3.4 降解产物无毒性
  • 1.3.5 表面可修饰性
  • 1.4 PHA的合成
  • 1.4.1 PHA的微生物合成
  • 1.4.2 PHA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 1.4.3 化学合成PHA
  • 1.4.4 植物中合成PHA
  • 1.5 国内外发酵研究状况
  • 1.6 高密度发酵
  • 1.6.1 高密度发酵培养概述
  • 1.6.2 高密度发酵的途径
  • 1.7 PHA的应用以及前景
  • 1.8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菌种来源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培养方法
  • 2.2.2 出发菌株复壮方法
  • 2.2.3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2.2.4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2.2.5 摇瓶补料试验方法
  • 2.2.6 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
  • 2.3 分析方法
  • 2.3.1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 2.3.2 PHA含量的测定
  • 2.3.3 镜检观察PHA的方法
  • 2.3.4 Yp/x和Yp/s的计算方法
  • 2.3.5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 2.3.6 NH4+测定方法
  • 2.3.7 正交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细胞干重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 PHA紫外吸收标准曲线的制作
  • 3.3 原始菌株的复壮和出发菌株的确定
  • 3.4 发酵培养基配比优化
  • 3.5 培养基加倍试验
  • 3.6 培养基优化后的代谢曲线
  • 3.7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3.7.1 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 3.7.2 种子生长曲线
  • 3.7.3 摇瓶装液量确定
  • 3.7.4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对生物量的影响
  • 3.7.5 接种量对生物量的影响
  • 3.7.6 消泡剂(豆油)对发酵的影响
  • 3.8 摇瓶补料工艺研究
  • 3.8.1 摇瓶补料发酵初始淀粉浓度的确定
  • 3.8.2 摇瓶补料发酵工艺研究
  • 3.8.3 摇瓶补料发酵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3.9 发酵罐补料研究结果
  • 3.9.1 分批发酵代谢曲线研究结果
  • 3.9.2 间歇补料
  • 3.9.3 指数流加补料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PHAs菌株的分离和鉴定[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1)
    • [2].活性污泥利用混合碳源合成PHAs的工艺条件优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S1)
    • [3].利用微生物本身的PHAs解聚酶生产羟基丁酸单体[J]. 广州化学 2008(01)
    • [4].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7)
    • [5].剩余污泥在微氧条件下利用VFAs合成PHAs的工况优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4)
    • [6].PHAs/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上海包装 2017(04)
    • [7].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调控[J]. 中国材料进展 2019(05)
    • [8].Creation of High-Yield Polyhydroxyalkanoates Engineered Strains by Low Energy Ion Implantation[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06)
    • [9].嗜盐菌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6)
    • [10].剩余污泥合成PHAs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绿色科技 2015(03)
    • [11].正交定向调控VFAs奇偶数比率对合成PHAs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1)
    • [12].生物塑料PHAs/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6(03)
    • [13].利用废弃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9(04)
    • [14].高PHAs合成性能菌株的筛选及其条件优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0)
    • [15].聚羟基烷酸酯降解包装材料的生物合成及进展[J]. 包装工程 2020(05)
    • [16].胞内贮存物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11)
    • [17].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PHAs载药微球研究概况[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3)
    • [18].聚羟基烷酸酯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09(03)
    • [19].以PHAs为固体碳源的城镇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2)
    • [20].微生物利用有机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脂(PHAs)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21)
    • [21].C/P对EBPR系统PAOs与GAOs竞争及PHAs代谢过程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12)
    • [22].突变工程菌pCBH4高产PHAs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英文)[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1)
    • [23].低成本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9)
    • [24].利用剩余活性污泥合成生物塑料及其工艺与参数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5].中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化再获重大突破:2009年7月29日PHAs在山东邹城市投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34)
    • [26].纳米材料增强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7(02)
    • [27].PHAs在其他降解材料中的应用[J]. 塑料制造 2009(07)
    • [28].食品废弃物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29].MEDICAL APPLICATIONS OF BIOPOLYESTERS POLYHYDROXYALKANOATE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3(05)
    • [30].Effect of poly(3-hydroxyalkanoates) as natural polymer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2019(10)

    标签:;  ;  ;  ;  ;  

    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极端嗜盐菌(Halobacterium sp)XMQ19菌株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