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纳米TiO2介孔薄膜的制备与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非晶态纳米TiO2介孔薄膜的制备与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C)具有较常规太阳能电池成本更低且绿色环保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新技术。DSC光电转换效率虽然还不够高,但由于其成本低廉,仅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1/10,可以通过大面积使用来弥补其效率低的不足。因此,非常适合于与建筑相结合使用,如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玻璃幕墙等,有望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大面积供电系统。TiO2介孔薄膜是目前DSC使用最为普遍的光电极材料,在DSC中作为染料的承载体,并起到光生电子接收体和传输体的作用,是决定DSC光电转换性能的关键组分部分。TiO2介孔薄膜要成为产业化发展和大面积使用的DSC光电极材料,还存在以下问题:1)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还有待改善,需要一种工艺更简单、更易于控制的制备方法;2)TiO2薄膜光电极性能波动性有待改善;3)TiO2薄膜光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仍然有待提高。本论文尝试采用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作为DSC光电极材料来解决以上问题。采用四氢呋喃改性CTAB/水/正丁醇/环己烷反胶团微乳液法在常压、50~60℃下合成出尺寸20nm左右、高度分散的球形纳米颗粒,将其胶体前驱液直接涂膜,通过干燥、烧结,成功制备出均匀的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该制备方法由于无需控制TiO2的晶体生长过程,因而大大降低了TiO2纳米颗粒的合成条件;由于从TiO2的胶体前驱液直接涂膜,在干燥和烧结过程中不会发生开裂、剥落现象,而得到由球形纳米颗粒相互连接形成的均匀TiO2介孔薄膜,因此大大简化了薄膜的制备工艺。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测试了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和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的染料吸附量以及所组装DSC的光电转换性能指标,如短路光电流(Isc)、开路光电压(Voc)、填充因子(ff)和总光电转换效率(η)。试验结果表明,当薄膜厚度在3~16μm范围内变化时,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的染料吸附量比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少1.18~5.76×10-8mol/cm2,该差距随薄膜厚度的增加愈加明显。但是,在染料吸附量小得多的情况下,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却能够产生与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相当的Isc,并得到更高的Voc和ff,从而使得其获得较高的η。在相同条件下,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的最大η为5.37%,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获得的最大η为4.69%。对比研究了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和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发现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对可见光具有强散射效应,而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对可见光的散射较弱,这使得吸附了染料的非晶态TiO2薄膜光电极的光利用率高于吸附了染料的纳米晶锐钛矿TiO2薄膜光电极。此外,采用FTO导电玻璃作为与TiO2面接触的两极,测试了TiO2薄膜在光照下的电阻值R。发现在吸附染料的情况下,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的R值比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的小一个数量级;在未吸附染料的情况下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电子在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中输运的效率要高于在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中的输运。基于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以及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对染料的强吸附性,将两种薄膜复合成双层结构的非晶态/纳米晶TiO2介孔薄膜,发挥两种薄膜材料各自的优势,使其DSC的总光电转换效率η达到了6.89%,比单独由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和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组装的DSC的总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28%左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1.1.1 DSC 的结构
  • 1.1.2 DSC 的工作原理
  • 1.1.3 DSC 的光电转换性能评价参数
  • 1.2 DSC 主要材料性质及作用
  • 1.2.1 光敏剂染料
  • 1.2.2 氧化还原电解质
  • 1.2.3 半导体纳米晶薄膜
  • 2 薄膜电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3 TiO2薄膜电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2 薄膜电极发展现状'>1.3.1 TiO2薄膜电极发展现状
  • 2 薄膜电极存在的问题'>1.3.2 TiO2薄膜电极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2 作为DSC 光电极材料'>1.4.1 采用非晶态TiO2 作为DSC 光电极材料
  • 2 薄膜光电极'>1.4.2 制备高性能的非晶态TiO2薄膜光电极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材料、设备及实验方法
  • 2.1 原材料及设备
  • 2.1.1 原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 介孔薄膜'>2.2.1 制备TiO2介孔薄膜
  • 2.2.2 组装DSC
  • 2.2.3 测试技术
  • 2 介孔薄膜光电极制备及性质影响因素'>3 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制备及性质影响因素
  • 2 介孔薄膜的反胶团微乳液法'>3.1 用于制备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的反胶团微乳液法
  • 3.1.1 反胶团微乳液法合成无机纳米颗粒
  • 2 介孔薄膜'>3.1.2 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非晶态纳米TiO2介孔薄膜
  • 2 介孔薄膜存在的问题'>3.1.3 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非晶态纳米TiO2介孔薄膜存在的问题
  • 3.1.4 四氢呋喃对反胶团微乳液的改性
  • 2 介孔薄膜微观结构形态的影响'>3.2 反胶团微乳液体系参数对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微观结构形态的影响
  • 3.2.1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3.2.2 表面活性剂分子膜柔性的影响
  • 3.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4 颗粒熟化的影响
  • 2 介孔薄膜的改性作用'>3.3 四氢呋喃对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非晶体TiO2介孔薄膜的改性作用
  • 3.3.1 四氢呋喃对 CTAB/水/正丁醇/环己烷四组分反胶团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 3.3.2 四氢呋喃对胶体前驱液的影响
  • 2 介孔薄膜结构形态的影响'>3.3.3 四氢呋喃对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结构形态的影响
  • 2 介孔薄膜制备体系参数与其光电极性质和光电转换性能的关系'>3.4 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制备体系参数与其光电极性质和光电转换性能的关系
  • 3.4.1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3.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4.3 颗粒熟化的影响
  • 3.4.4 四氢呋喃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2介孔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锐钛矿TiO2 介孔薄膜光电极的比较'>4 非晶态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锐钛矿TiO2介孔薄膜光电极的比较
  • 2薄膜与纳米晶TiO2 薄膜微结构性质与表面形态的比较'>4.1 非晶态TiO2薄膜与纳米晶TiO2薄膜微结构性质与表面形态的比较
  • 2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TiO2 薄膜光电极性质的比较'>4.2 非晶态TiO2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TiO2薄膜光电极性质的比较
  • 2 薄膜的染料吸附'>4.2.1 TiO2薄膜的染料吸附
  • 2 薄膜的光吸收性质'>4.2.2 TiO2薄膜的光吸收性质
  • 2 薄膜的电阻'>4.2.3 TiO2薄膜的电阻
  • 2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TiO2 薄膜光电极光电转换性能的比较'>4.3 非晶态TiO2薄膜光电极与纳米晶TiO2薄膜光电极光电转换性能的比较
  • sc)'>4.3.1 短路光电流(Isc)
  • oc)'>4.3.2 开路光电压(Voc)
  • 4.3.3 填充因子(ff)
  • 4.3.4 总光电转换效率(η)
  • 4.4 本章小结
  • 2 复合薄膜光电极性能研究'>5 非晶态/纳米晶TiO2复合薄膜光电极性能研究
  • 5.1 复合薄膜光电极在DSC 中的应用
  • 5.1.1 DSC 复合薄膜光电极的复合方式
  • 5.1.2 DSC 复合薄膜光电极的性能改善原理
  • 2 复合薄膜光电极'>5.2 非晶态/纳米晶TiO2复合薄膜光电极
  • 2 复合薄膜光电极的性能改善原理'>5.2.1 非晶态/纳米晶TiO2复合薄膜光电极的性能改善原理
  • 5.2.2 复合方式对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
  • 5.2.3 复合结构对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
  • 2 复合薄膜对DSC 光电转换性能的改善'>5.2.4 AM/CM-TiO2 复合薄膜对DSC 光电转换性能的改善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圆形薄膜预应力测量[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3)
    • [2].低光泽度热隐身光子晶体薄膜[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9(11)
    • [3].铁酸铋薄膜的电学特性及掺杂影响分析[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3)
    • [4].有限尺寸硬薄膜/软基底的屈曲分析[J]. 力学季刊 2017(02)
    • [5].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5(06)
    • [6].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6(01)
    • [7].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6(02)
    • [8].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J]. 真空 2016(03)
    • [9].可怜的小鸭子[J]. 意林(少年版) 2013(11)
    • [10].大棚薄膜破损咋修补[J]. 农业知识 2009(29)
    • [11].基于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荧光薄膜及其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20(01)
    • [12].欧洲开发抗菌薄膜[J]. 绿色包装 2020(07)
    • [13].谈一谈薄膜数字印刷的优势和成本考量[J]. 印刷技术 2019(03)
    • [14].薄膜传输系统导向辊牵引特性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 [15].铁酸铋薄膜退火工艺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 2017(02)
    • [16].电沉积制备镍-铁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 2017(04)
    • [17].原子层沉积二硫化钼薄膜的机理及生长薄膜的质量[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8].2014年全球特种薄膜销售额将达到297.7亿美元[J]. 印刷技术 2010(02)
    • [19].中国进口薄膜级HDPE供应将趋紧[J]. 塑料工业 2010(07)
    • [20].一种Sb_2S_3热电薄膜的制备方法[J]. 电镀与精饰 2009(07)
    • [21].管状弹簧介电薄膜作动器粘弹性变形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19(06)
    • [22].薄膜基荧光传感检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20(01)
    • [23].烧结氛围对铜锌锡硫硒薄膜性质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0(03)
    • [24].少层二硫化钼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J]. 半导体技术 2020(09)
    • [25].薄膜生产中防止薄膜粘连应用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8)
    • [26].“长寿薄膜”问世 寿命高达25年[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7(04)
    • [27].基于动力学标度法的a-C:H薄膜表面微观形貌的演变机理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7(04)
    • [28].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化工管理 2014(34)
    • [29].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分析测试学报 2014(12)
    • [30].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34)

    标签:;  ;  ;  ;  

    非晶态纳米TiO2介孔薄膜的制备与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